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在古人眼中,文章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章能让人不朽,他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强调了文章的世俗意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论从精神层面还是从世俗角度,人们历来都有足够的动力为文章的写作反复推敲,殚精竭虑。因此,今天的我们也才有了这样一座富如江海的古文宝库。

即便从《尚书》中的殷周文献算起,中国的文章史也有三千多年了。三千多年中,才子名家代不乏人,雄篇妙文层出不穷。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耸峙于中华文明的奠基期,为后世文章写作树立了典范;两汉的政论文和史传散文踵武而至,气势磅礴;至魏晋南北朝,文风一变,骈文成为文坛主流,铺陈辞藻,雕缋满眼,将汉语的形式之美发挥到极致;有鉴于骈文之弊,唐宋八大家高举古文大旗,变革文体,闳其中而肆其外,蔚为壮观;下至明清,取法秦汉、上继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成绩斐然,桐城派古文一直到现代还很有影响,林琴南用来翻译西方文学,朱光潜借以将人生和学术的道理书写得明晰宛转;而明清以来灵动隽永、抒写性灵的小品文犹如一股清流,更为新文学的一些大家作手所推重,也被众多普通的读者所喜爱。

三千年的文章中,既有黄钟大吕,亦有浅斟低唱。

仁人志士将文章视作经国大业,在文章中指点江山,心怀天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们的人格光风霁月,他们的文章堂堂正正。

寒士骚人以文章作不平之鸣,在文章中泣血哀歌,述志明心。司马迁著《史记》未完,遭逢李陵之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王勃连遭贬黜,郁郁不得志,但并未怨天尤人,而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夏完淳壮志未酬身先死,但以殉国为分内事,“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他们的人生悲惨坎坷,他们的文章沉郁悲痛。

文人雅士多写闲情逸致,在文章中吟风弄月,流连光景。举凡山水、花鸟、书画、茶酒、风俗、世情,无不入文,或如沈周津津乐道雨打芭蕉的声音,或如马中锡借中山狼嘲讽忘恩负义之徒,或如郑日奎对自己痴迷于书的自嘲与自得,描摹刻画,穷形尽相。

古文中的世界,丰富广阔。古人将他们的人生写进文章里,他们的荣辱悲欢、瞬间的思绪、一生的回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统统定格在文章里。当我们阅读一页页的文章,其实是在走进古人的生活,走进古人的内心。阅读古文可以增长见闻,澡雪精神,受到熏染,得到教益。但这需要我们常读多读。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们希望做出一本适合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文选,希望这本篇幅精简的书能成为读者面对浩瀚的古文汪洋时最好的观澜平台。我们希望这本文选可以置于孩子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和同系列的诗选一样,这本文选的主要选录标准依然是文辞优美,感发人心,读时让人愉悦,读后令人流连;适合青少年、可以作为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文章素养和理解,也是我们时时在心中考量的。每篇文章后的赏析文字,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求抓住文章的脉络,写出从文章中所受的感动,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更希望读者能与文章的作者共鸣。

书中所选的近百篇古文,是我们应该熟读的。让我们一起来熟读这些古文吧。

陈引驰
2017年3月 hK81a0nOXVxMpYNnV/sr+T3b7pjhF5uoL9qF9CZ4paKWOL1B7XSeVH6GcYOscg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