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丰元资本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
艾萨克森对于中国读者来讲并不陌生,他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几乎成了IT(信息技术)行业从业者的必读书。在他的新书《创新者》中文版即将面世之际,我有幸提前读到这本书,并为它写推荐序。
《创新者》一书实际上是这两个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编年史。信息技术以及由它产生的相关产业,和传统的工业产业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它发展迅速,而且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至今看不到放缓的迹象。相比之下,无论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还是化工、医学和能源等领域,通常在高速发展一段时间后,发展的速度就趋于平稳了。比如,今天的轮船速度比200年前快不了多少,今天我们乘坐的依然是半个世纪前设计的波音747飞机;在过去的30年里,人类对癌症的认识并没有多少提高,治疗手段的进步也有限。但是,信息领域不一样,它总是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一点大家都是受益者,就不需要我再赘述了。
信息产业的第二个特点是,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在不断下降,这是它能够渗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根本原因。虽然每一种工业品在生产率提高后,价格相对于我们的收入并没有提高,但是绝对价格还是在上涨的,从日用品到汽车、电冰箱或者医疗仪器都是如此。传统服务行业价格的上涨更是明显。但是,在IT领域,价格总是不断下降的,而其产品的性能、服务的质量却在提升。这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反常现象。
通常,我们将上述现象归结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更具体地讲是技术的创新。但是为什么这种创造力和创新集中体现在IT领域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艾萨克森在书中就试图通过研究过去两个世纪和IT革命相关的各个重要发明中文化的因素,给予大家一个新的答案——更准确地讲,是理解这个现象的新方法。
对IT革命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是数学,而不是其他什么特定的技术,这是作者一个新奇的观点。世界上最早试图制造计算机以解决复杂问题(微积分中的差分)的是数学家巴贝奇,而影响他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则是大诗人拜伦勋爵的女儿埃达·洛夫莱斯,一位对数学痴迷的贵妇名媛。
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有两个人,冯·诺依曼和图灵,他们都是数学家。前者提出了使用至今的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后者划定了可以计算的问题的边界。图灵的很多灵感来自冯·诺依曼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一书;另一个给予图灵很大启发的是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图灵顺着他的思路,想清楚了可计算性理论,这成为今天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另一位对计算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香农,他设计了数字逻辑电路,并用它实现了具体的计算。今天的集成电路,无论多么复杂,里面基本的单元都是香农的逻辑电路。可以讲,将一切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是过去两个世纪IT革命的核心。
对IT革命起了另一个关键性作用的是一种文化,或者说一种政策,即政府、大学和企业的合作。而促成这件事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万尼瓦尔·布什,因此有人表示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对科技发展的影响能超越布什。作为模拟计算机的发明者,曼哈顿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以及在“二战”后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学者,他不是去建设大型的政府实验室,而是推动政府与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美国才能诞生盖茨、乔布斯等大批创新者,才能让互联网得以快速推广。大部分国家在发展科技时,看重的是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人,但是他们的贡献是相对孤立的,他们的出现也具有偶然性。只有当一个国家在文化(和制度)层面对创新有了正确的理解时,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人才会成批出现。
作者在《创新者》一书中除了阐述上述两个新颖的观点,还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让读者可以了解到过去两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80年来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细节与过程。为了增加可读性,作者还讲述了一些趣闻逸事,比如当年盖茨开车超速被拘留的故事,这让读者不会对过于专业化的内容感到枯燥。
今天,在中国举国上下都在创新、创业的时候,大家读一读《创新者》这本书,了解一下IT革命的历史、IT产业背后的规律,以及它的文化特点,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再次感谢中信出版集团给我这个机会,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