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题解】

无疑,曹刿是本文的主角,鲁庄公只是作为配角出现在文中。和鲁庄公相比,曹刿的谋略处处技高一筹。最难能可贵的是鲁庄公能采纳曹刿的计谋,而且还虚心请教。如果没有贤明的鲁庄公的配合,曹刿的计谋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话鲁国也就不可能在长勺之战中以胜利者身份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注释】

①曹刿(guì):鲁国人,一作曹沫。②肉食者:食肉者,指做官有俸禄的人。③间:参与。④牺牲玉帛:指祭神用的牛、羊、猪及宝玉、绸帛。⑤孚:信服。⑥以:凭借。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出兵应战,这个时候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老乡对他说:“当大官拿俸禄的人会为这件事情出谋划策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作长远的考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同齐国作战凭借的是什么?”庄公回答说:“衣食一类用来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定要分一部分给其他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所有的民众,他们不会追随您去作战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宝玉和丝绸,我不敢虚报,对神灵一定会做到忠实诚信。”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是不会给您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尽管不可能—一明禀,但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民办事的表现,可以凭这个同齐国打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一道去。”

【原文】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注释】

①乘:乘战车。②驰:驱车追赶。③辙:车轮行过的痕迹。

【译文】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发生会战,庄公准备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是时候。”齐国人已经打了三通鼓。曹刿说:“现在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细看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原文】

既克 ,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注释】

①既克:已胜。②再:第二次。③靡:倒下。

【译文】

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曹刿回答说:“作战全凭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能够战胜他们。大国用兵作战难于捉摸,恐怕会中他们的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知道他们是真的溃败,所以才追逐他们。”

【评析】

这篇文章重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此文章的材料都是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的。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一问一答,来凸显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心的向背,刻画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刻画得淋漓尽致,并为下文分析取胜的原因埋下了伏笔。第三段描写了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突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战略思想。

文中对曹刿这位奇人的描写,曾给读者留下好多个悬念,然而这些悬念随着故事的发展逐一被解开。他一而再地否定鲁庄公的小惠、小信,是因为他把国君爱民如子看成是战胜敌人的最根本原因。他在战斗中后发制人,为的是“彼竭我盈”。他不轻率地下达追击齐军的命令,是因为担心中了敌人的埋伏。上述悬念的破解,都是通过曹刿本人来述说的。至于文章一开始设置的悬念,也就是曹刿为什么要以平民身份主动求见鲁庄公,并且还说“肉食者鄙”,全文结束以后读者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曹刿心怀宏图壮志,有其超人的智慧,因此才毛遂自荐,并且俯视朝廷群臣。 TmaS5FGl6nn7wvRNu5eLn+LuGQsdc3sfCzOVibs49IyUadyHusIcxPE3nJRv4N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