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题解】

汤液,古代一种清酒,醪为稠浊之酒,醴为甜酒。明代张介宾说,“汤液醪醴,皆酒之属。”本篇主要内容是叙述了汤液醪醴各种酒的制作方法和治疗作用;精神状态对治疗的影响;医患合作的重要性;水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大法等。由于首先从汤液醪醴起论,因此将本篇的篇名命名为《汤液醪醴论》。

【原文】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 【1】 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 【2】 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 【3】 针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 【4】 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 【5】 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 【6】 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注释】

【1】醪醴:为汁渣混合的酒,味甜。醪(láo),酒质浓厚;醴(lǐ),酒质淡薄。

【2】已:止;痊愈。

【3】镵石:尖而锐的石针。镵(chán),锐器。

【4】弊:败坏。

【5】运:使用,役使。

【6】荣:通“营”,营气。

【译文】

黄帝问道:怎样用五谷酿造汤液及醪醴呢?

岐伯回答说:一定要用稻米做原料,用稻秆做燃料,这样做出来的品质才是最好。因为稻米之气最为完备,稻秆之力最为强劲。

黄帝问道:为什么是这样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稻谷在生长过程中禀受了天地阴阳的和谐之气,且在地势高低最为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备;又由于它是在秋季这一最为适当的时候收割,所以得力最强劲。

黄帝问道:上古时期的圣人酿造了汤液和醪醴,却为何备而不用?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期的圣人酿造汤液和醪醴,是用来预备治疗疾病的。但由于那时民风醇厚,淡泊名利,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健旺,没有什么疾病需用酒剂治疗,所以上古时期的圣人虽然酿造了酒剂,却备而不用。到了中古时期,人们的道德品质有所下降,民风开始衰败,名利思想开始恣行,人们身体的正气已不健旺,所以邪气才会不时侵袭而造成疾患,但只要服用一些酒剂,便可保全身体。

黄帝问道:那么当今之世的人们为何患病之后服用酒剂却不一定全部康复呢?

岐伯回答说:当今之世,必须用汤药治疗患者的内部病症,用砭石、针刺、艾灸治疗患者的外部病症,才能使患者恢复健康。

黄帝问道:如果患者形体已经衰败,气血已经枯竭,治疗时就不能见功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患者的神气已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黄帝问道:什么叫神气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岐伯回答说:针石治病,只是疏导人的气机而已。要是患者的神气已经衰微,志意已经散乱,其病就不能治好了。而如今患者精气已衰,神气已失,营气和卫气不可能再恢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患者对物质的嗜好和欲望无穷无尽,对名利得失的忧患无休无止,以致精气衰败,营气苦涩,卫气消失,所以神气就会丧失,而疾病也就不能痊愈了。

【原文】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 【1】 ,名曰逆 【2】 ,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 【3】 ,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4】 ,此之谓也。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 【5】 ,其魄独居,精孤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 【6】 急而动中 【7】 ,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 【8】 ,微动四极,温衣,缪刺 【9】 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 【10】 ,洁净腑 【11】 ,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帝曰:善。

【注释】

【1】病成:病情严重。

【2】逆:即逆症。病情严重而预后不良的病症。

【3】守其数:指遵守医疗的规律和法则。数,规律,法则。

【4】服:通“伏”。此指邪气不潜伏,不被制伏。

【5】郭:原指城郭,即外城,引申为物体的外壳。这里指人的形体皮肤。

【6】四极:指四肢。

【7】动中:影响并损伤到内脏。

【8】去菀陈莝:中医的一种活血方法。菀(yùn),古同“蕴”,郁结,积滞。莝(cuò),铲除杂草。

【9】缪刺: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有病时,针刺相对另一侧穴位的一种方法。

【10】开鬼门:在宣肺发汗的过程中,即宣发肺气,通过皮毛使汗从皮肤而出。鬼门,即指体表的汗毛孔。

【11】洁净腑:泻尽膀胱的积水,即利小便。

【译文】

黄帝说:病在初起的时候,是极其隐微而轻浅的,这时的邪气只是滞留在皮肤里。倘若良医都说病情严重,属于逆症,那么针刺就不管用,汤药也无法奏效。假令良医都懂得治病的道理,遵守医道的法度,对待病人就像亲戚兄弟一般亲近,每天都能听到病人声音的变化,每天都能看到病人气色的改变,但是疾病却没有痊愈,这又是什么原因?

岐伯回答说:病人是本,医生是标,标本必须相互符合;如果标本之间不相符合,也就是医生的诊治和病人的病情不相符合,那么病邪就不能被驱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黄帝问道:有的疾病不是先从人体表面的毫毛之间而生,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之后,以致水气充满皮肤,魂魄无处依附,精气独居于内,阳气耗散于外,身体浮肿而无法穿上衣服,四肢肿急,影响内脏。这是精气困阻于内而身体浮肿在外的病情。对于这种病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呢?

岐伯回答说:根据病情衡量轻重,去除淤血,消除积水,让患者轻微活动四肢,穿上温暖的衣服,使阳气渐渐传布,同时用缪刺之法针刺患处,来恢复他们的正常体态。然后再开启患者的汗孔,泻尽膀胱的积水,使阴精归于平复。等到五脏的阳气输布开来以后,郁积也就荡涤了。这样,患者的精气就会自然生发,身体就会自然康健,骨骼和肌肉能够相互保全,正气就会最终恢复了。

黄帝说道:讲得好啊。 +f64CDDR05HA0Urh48AOw5r9k5bwq8vsg1I15sea1H1IRTgEl6yaHKNUR0rOJM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