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题解】

本篇是《内经》中关于精神疗法的一篇专著,移易精神,变化脏气,就是运用精神疗法转移病人精神,改变患者气血紊乱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将本篇的篇名命名为《移精变气》。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 【1】 ,可祝由 【2】 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 【3】 之形,此恬憺 【4】 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 【5】 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注释】

【1】移精变气:谓调适患者的思想精神,改变患者体内气的运行。

【2】祝由:通过画符诵咒、祈祷神灵来祛邪除病的方法。

【3】伸宦:郭霭春:“按‘申宦’各本作‘申官’亦难解。疑应作‘忧患’,如作‘外无忧患之形’,则语义豁然。”

【4】恬憺:淡泊名利,清静无为。恬,安然,恬静。憺,安稳,泰然。

【5】空窍:即孔窍。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需根据情况调适患者的思想精神、改善患者体内气的运行,或者采用“祝由”的方法就可治愈疾病。如今治病,用药物从内治,用针石从外治,可结果还是有的痊愈了,有的却不能痊愈,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远古时代,人们穴居野外,生活在动物之间,情况和动物相差不大。天冷就靠活动来抵御寒气,天热就到阴凉地方居住来躲避暑气;在内心没有贪恋和仰慕名利的忧愁,在外也没有奔走求取官职的行为。这是人心淡泊、不为名利所累的时代,所以外邪不容易侵入到健旺的身体内部。因此,既不需要用药物从内治,也不需要用针石从外治,只需调适患者的思想精神、改善患者体内气的运行,或者采用“祝由”的方法就能够治愈了。当今时代却不是这样了,人们心里常被名利的忧患所困扰,身体常被求官的劳苦所损伤,再加上不能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违逆寒暑的时宜。如此一来,要是贼风不断侵袭,邪气一旦乘虚而入,就会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所以小病就会发展成大病,大病就会导致死亡,因此“祝由”的方法不能治愈疾病。

【原文】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 【1】 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 【2】 ,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 【3】 。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 【4】 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 【5】 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暮世 【6】 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 【7】 ,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注释】

【1】贵:珍视,重视。

【2】僦(jiù)贷季:人名,相传是岐伯的祖师。

【3】色以应日,脉以应月:明代张介宾:“色分五行而明晦其变,日有十干而阴晴是其变,故‘色以应日’;脉有十二经而虚实是其变,月有十二建而盈缩是其变,故‘脉以应月’”。十二建:先秦以前,历代帝王将十二月中不同的月份设为一年开头,称建首。

【4】汤液:指用五谷制成,用以调养身体、祛除疾病的精汁。

【5】草苏草荄:明代马莳说:“苏者,叶也;荄者,根也;枝者,茎也。荄为本,枝、叶为末,即后世之煎剂也。”

【6】暮世:后世,近世,中古以后之世。

【7】凶凶:鲁莽自用的样子。

【译文】

黄帝说:讲得好。我希望面对病人,来观察疾病的轻重,决断不明的疑问。我知道要想这样,就必须掌握其中的要领,心中做到犹如日月之光一样明白,那么我可以听听其中的要领吗?

岐伯回答说:对气色和脉象的诊察,是上古帝王尤其重视、而经先师传授下来的诊病方法。上古时期,有位叫僦贷季的名医,他研究诊断人体气色和脉象的程度,达到了与神灵相通的境地。他把诊察气色和脉象的道理放到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四时八风六合予以检验之后,证明只要根据它们的规律来了解疾病的变化是不会出现差错的。因为气色和脉象是根据疾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通过仔细诊断人的气色和脉象的微妙变化就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想要了解诊病的要领,就是诊断气色和脉象了。气色的变化就像太阳一样有阴有晴,脉象的变化就像月亮一样有圆有缺。所以,只要能够坚持注意和探求气色和脉象变化的道理,就能最终掌握诊病的要领。气色的变化,跟四时的脉息是相应的,这同样是上古帝王极其重视的道理。因为掌握了这一道理,就能达到和神灵相通的境地,从而远离死亡而获得长生。能够阐明养生之道并使人获得长生的,叫做“圣王”。

中古时期治疗疾病,是疾病产生才去治疗。先是用五谷的精汁给患者用上十天,来去除八风之邪和五痹之病;如果十天之后尚未痊愈,就再用草药进行治疗。草药本末相互辅助,诊治和用药符合病情,这样病邪就会被驱除,患者也能痊愈。

近世医生治病却不是这样。他们不遵循四季阴阳的规律,不懂得气色、脉象有如日月变化的道理,不详细了解气机的逆顺,等到疾病已经形成,才想起用微针治外,用汤液治内。技术粗疏,却还自以为是,以为可以治愈,殊不知旧病未除,新病又起。

【原文】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 【1】 ,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 【2】 ,系之病者,数 【3】 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注释】

【1】要极:关键问题,最重要的事宜。

【2】牖:窗户。

【3】数:这里指多次或细致之义。

【译文】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有关治疗疾病的根本道理。

岐伯回答说:诊治疾病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气色和脉象的辨别。能够将气色和脉象诊察清楚而无疑惑,就是掌握了治病的最大法则。如果将气色和脉象的逆顺做出相反的诊断,就不能真正了解病情,以致使患者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使其神气消亡,这就好像一个国君倒行逆施最后导致国家败亡一样。所以,只有坚持去除以往的简陋知识,不断学习诊察气色和脉象这一先进技术的人,才能成为高明的医生,达到远古时期真人的境界。

黄帝说:我已经听您说了关于诊疗疾病的要领,您所说的这番话就是不要放弃对气色和脉象的诊察,这我已经知道了。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关键问题呢?

岐伯回答说:诊治的关键问题,是还有一点。

黄帝问道:这一点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这一点,就是通过问诊来了解病情。

黄帝问道:那么怎样去做呢?

岐伯回答说:就是首先选好一个房间,关好门窗,然后与患者交谈,细致地询问患者的病情,让他如实的叙说自己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又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精神状态。只要患者神气不失,就一定能够康复;要是神气已失,那么就一定会不治而死。

黄帝说:说得太好了。 JHSQjddHuz0Zdp4OdEBjLscHfkYWNKUo/mhX4JR3cQFn4njXvKDOQ1ekCHI3HM6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