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 [1]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2]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3] 。方来应时,以合其谋 [4] 。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 [5]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6]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 [7]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 [8]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9]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 [10] 。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 [11] ;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12] ;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 [13] ;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14]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15] 。必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16] 。
【1】内:同“纳”,即被君主接纳。
【2】隐度:暗中揣度。循顺:沿着,依循,顺从。
【3】阴虑:暗中考虑。明言:公开地讲。御其志:指迎合君主的心意。
【4】方来应时,以合其谋:指来进言时,一定要顺应时宜,以合乎君主的心意。
【5】来楗:前来进献的计谋。楗,举也,此指进献谋略。往应时当:这里指既迎合君意又合乎形势。
【6】切:切磋,琢磨。从便所为:指便宜行事,便利实施。其:此指进献的决策。
【7】内:此处亦同“纳”。管:钥匙。楗:同“键”,锁。
【8】言往者:讲历史。顺辞:顺从君主心意的言辞。说来者:讨论未来。变言:有变通余地的话。
【9】地势:指地理形势。通于天:指明于天道。化四时:指改变自然顺序。使鬼神:此指掌握变化,因神鬼善变。
【10】结:两心相结。此指认可、执行我们的决策。阳:此指表面。阴:此指内心。
【11】阴德:指暗中相得,即心意相合。德,同“得”,得君心。
【12】事中来:指决策合于君意,于是离开后又被招回。
【13】施:措施,此指解决问题的决策。
【14】合于谋:计谋相合。
【15】不见……为之:指不被君主宠信却代为决策。见逆:被排斥。见非:被否定,被诘难。
【16】术:方法,手段。此用:即“用此”,指用上述方法。
【译文】
所谓“内”,即进献说辞以取得君主的接纳、宠信;所谓“楗”,就是独擅替君主决策的大权。想要游说君主时就必须暗中揣度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也必须顺应君主的意愿。暗中掂量我们的决策是否符合时宜,公开言明此决策的优劣得失,以邀宠于君心。我们的决策必须既合乎时宜,又合于君意。还必须让君主觉得我们进献的决策既合形势又合他意。若其中有不合君意之处,这决策就难以付诸实践。此时就要重新揣摩形势的需要,从便利君主实施出发,求得决策的改变。如此让君主接受这经过变更的决策,就好比用钥匙开锁那样一举即得了。在与君主谈论过去的历史事件时,要用“顺辞”,即顺着君主的心思给予合情合理的诠释;而与君主讨论未来的事件时,却要用“变言”,即采用有变通余地的话以随机应变。能自如地改变决策的人,必须审知地理形势,明于天道,又有随顺、运用固有法则的能力,善于应变,且能契合于阴阳变化规律,从而驾驭天下百姓。在观察君主谋划大事时,就能从中洞悉其意愿志向。若我们的决策不合君主的意图,与之不一致,那是因为我们对君主的某种心意、某些情况掌握得还不够;若表面上我们的决策得到了同意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得到施行,那是因为君主与我们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亲密,实际上却很疏远。若决策不合君意,圣智之人也难以将决策付诸实践。由此而论,与君主身远反而却被亲近的,是因为能够与君主的心意暗合;与君主身近反而被疏远的,是因为与君主志趣不投;投奔君主却得不到进用的,是因为决策不得君心;离去却被再次诏求的,是因为其智谋被后来的现实证明是可行的、合乎君意的;天天都活动于君主面前却不被信用的,是因为其计谋、规划不合君心;被君主远远听到名声就思慕其来归的,是因为其计谋与君主暗合,君主正等待他前来决断大事。所以说,没有得到君主宠信、君臣不相和就进献计策,必会遭到斥退;不了解君主心意就随便去游说,必定不能实现目的。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方的真实情况与意图,才能够把握住内楗之术,如此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进退自如,随心所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