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若即若离,交际中的最佳距离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而敏感。怎样才能与别人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而又能够时常联络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若即若离,不远不近。

按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来看,交际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就会被认为“太势利”。

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交际有三个基本目标: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我们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交际,这不是“势利”,这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

那么如何保持恰当的距离而不被人忘记呢?下面介绍几点维持人际关系的诀窍。

在我们与人的交往中,利用电话、写信(电子邮件)、节日贺卡、生日聚会等是最常见的人脉维系方式。但维系人脉和保持互动,除了这些形式上的问候与聚会之外,还需要良好的记忆力、沟通技巧和创意。

1. 记忆

在记忆力方面,应该努力记住和朋友上次聚会或交谈时的内容,以及关心对方目前的发展状况。每次有机会和朋友聊天时,要专心倾听并记住对方的近况,其中大致可以分为公事、私事两个方面。

2. 公事

有关朋友的工作与发展情况,在这个部分,有必要尽量记住几个关键:

(1)公司名称与基本产品、职务称谓、工作内容及薪酬福利。

(2)部门之间人事相处情况和他的个人感觉。

(3)朋友对这个产业的了解和想法。

3. 私事

有关朋友的家庭、感情生活、共同朋友的状况:

(1)朋友与其父母、兄弟姐妹的情况。

(2)目前的感情生活。

(3)了解他目前或近期个人的发展计划。

4. 沟通

在应用方式上,尽量挑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下一次沟通时的衔接题材。

在沟通方式上,用问的方法比较能表现主动关心对方的感觉,比方说:

“上次看你工作压力很大,精神很不好,现在好多了吧?”

“那个找你麻烦的主管,最近对你怎么样?”

“你上次穿的那件衣服看起来好有气质,你到底在哪里买的?我一直没找到。”

“你父亲的糖尿病好多了吗?”

但是有些问题则需要稍微避讳一下,比方说私人感情、某些实现起来有困难的目标、工作上的升迁或工资奖金的数额等。这些问题在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乐于回答时,尽量不要开口问。因为像这些问题,常会引起一些争执、意见分歧,使对方讳莫如深。因此,最好是由对方主动向你说明。

如果对方在上次聚会时,曾经发誓、诅咒某个宣言或话题,也要尽可能避免询问,因为如果对方真的做到了,他一定会直接告诉你,和你分享他的成功与兴奋。如果对方没做到,你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揭人短处自讨没趣。至于工作方面较敏感的工资收入和职务变动也一样,最好都让对方主动去提及。

这些看似复杂的小动作,其实只要多留心观察,多一点记忆就能够做到,但对于并不愿常与朋友互动,或是无法定期聚会的人来说,却是维系人脉的关键。

5. 创意方法

在维系人脉间的互动上,如果能运用一些颇具创意的方法,一定能收到非常棒的效果。

比方说,自己亲手做一些小手工艺品,当作送给朋友生日或升职的贺礼。这样不但省钱,而且也表现自己的一片心意和独特的创意。像目前流行的串珠、中国结或环保艺术品、编织的幸运带或是自己捏出并烧制的陶艺品、剪纸、卡通画,甚至可以做一张友情网页、写首诗等,都是不错的创意礼物。

【社交礼仪全知道】

在平时的互动上,利用手机、小灵通及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也可以做到。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和朋友工作有关的市场资料、产业分析、学术报告、演讲信息、最近看过的好书或节目,尽量用电子邮件、电话、短信、信件或传真等方式通知朋友。 wGBKZF9JNhKI94V//5ekJREJY1sw2wEsPgwTnC/QJp1kMRrvdiYocDhbJnYxAB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