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六

【原文】

鲁平公将出 [1] 。嬖人臧仓者请曰 [2] :“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

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 [3] ,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 [4] ’,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5] ?”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6] 。”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7] ,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8] 。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注释】

[1]鲁平公:战国时鲁国国君姬叔,景公的儿子,前316年至前297年在位。

[2]嬖(bì)人:指受宠的姬妾或侍臣。

[3]乐正子:名克,孟子弟子。

[4]后丧、前丧:孟子先丧父,后丧母。后丧指母亲的丧事,前丧指父亲的丧事。

[5]三鼎:用三个鼎盛供品。五鼎:用五个鼎盛供品。办丧事时用三鼎是士礼,用五鼎是卿大夫之礼。

[6]棺:内棺。椁:外棺。衣衾(qīn):装殓死者的衣被。

[7]沮(jǔ):通“阻”。

[8]尼(nǐ):阻止。

【译文】

鲁平公准备要外出。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请示说:“往日您外出,一定是先通知有关官员要去哪里。现在您的乘舆已准备好了,那些官员人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因此来请示。”

鲁平公说:“我要去见孟子。”

臧仓说:“您降低自己的身份主动去见一个普通人,是为什么呢?您以为他是贤人吗?礼义是由贤人做出表率,然而孟子为母亲办丧事比为父亲办丧事还隆重。您别去见他了吧!”

鲁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进宫见到鲁平公,说:“您为什么不见孟轲了?”

鲁平公说:“有人告诉我说,‘孟子为母亲办丧事的隆重超过了父亲的丧事’,所以我不去见他了。”

乐正子说:“您所说的超过,是指什么呢?是指先前为父亲办丧事用士礼,后来为母亲办丧事用大夫之礼;先前办丧事用三个鼎,后来用五个鼎吗?”

鲁平公说:“不是的,是指棺椁衣物的华美。”

乐正子去见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本来打算来见您的。有个受宠的近臣臧仓阻止了他,因此他终于没来。”

孟子说:“来,也许是有人促成的;不来,也许是有人阻止他。不过来或不来,并不是人力所能主宰。我不能被鲁君信用,是天意啊。姓臧的家伙怎能使我见不到鲁君呢?”

【简评】

本章是全篇的收尾之篇。鲁平公准备去拜访孟子,他的宠臣臧仓却劝他别去。于是鲁平公没有去见孟子。后来乐正子知道这事,他对鲁平公说,进行了劝说,并给出了理由。当孟子知道这一切后说,鲁君来不来,我能否遇鲁君,这是天意,非臧家小子所能为。

其实与鲁平公见不见的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本章的重点在于孟子的一句话:“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这就突出了君王对实行仁政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着百姓的安危。选择实行仁政或者不选择,都是由他们来决定。但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应该优先考虑的是百姓的安危。

在这里,孟子的说法看似“宿命论”,其实并不是,孟子所说的“天命”,说到底还是人心,是有迹可循的,他所依据的是周文王、老子、孔子等人所揭示的“天”的运行变化规律,是对当人事在当时情形下所应当担任角色的一种清醒认识。

【朱熹点评】

“沮、尼,皆止之之意也。言人之行,必有人使之者。其止,必有人尼之者。然其所以行所以止,则固有天命,而非此人所能使,亦非此人所能尼也。然则我之不遇,岂臧仓之所能为哉?”

“此章言圣贤之出处,关时运之盛衰。乃天命之所为,非人力之可及。” 8vGcVw5yq+WrKkaIJ0J2xmQeA1DcKqTRe7xvjehnd3yUpH0VPaa3s73ZEBE6qx7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