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1]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2] ’,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 [3] ,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注释】
[1]工师:管理工匠的长官。
[2]姑:姑且。女:通“汝”,你。
[3]璞玉:未经加工的玉石。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译文】
孟子见到齐宣王,说:“大王想建造巨大的宫殿,就一定得派工师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他能胜任。如若工匠把这木料砍小了,大王就会动怒,以为他不能胜任。有人从小学习一种本事,长大后便要来实践它,大王却说‘姑且扔掉你所学的,听从我’,这可怎么行呢?假如现在这里有一块璞玉,就算它价值二十万两,您一定会让玉匠雕琢它。至于治理国家,却说‘姑且扔掉你所学的,听从我’,可这同教导玉匠雕琢玉石又有什么区别呢?”
【简评】
孟子解决问题,常常由外围入手,渐渐进入问题的实质,层层推进,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孟子说盖大房子一定要大木头,如果工匠把它砍削得太小,木头就难以胜任了。一些人从小就学了本事,长大了想运用实行,为国效力,齐宣王却叫人家“舍女(汝)所学”,这无异于把参天大树砍削成小巧的树木,也无异于把万镒璞玉雕琢成小巧的玩意。
孟子所要提出的观点就是,国家需要的是栋梁,而不是只会讨国君高兴的宠臣。他委婉地批评了齐宣王不用人才之长、珍爱国家不如珍爱玉石的糊涂思想,强调治国要依靠贤人,君主不宜一任己意,瞎指挥。
【朱熹点评】
“治国家则殉私欲而不任贤,是爱国家不如爱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