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威风八面

在儒家传统礼数里,明堂是天子布政之所,是有道之君合法性与神圣性的最高象征。公元699年,武周都城洛阳的明堂里上演了一幕喜剧。这天,武则天新立的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堂侄武攸暨与另一个堂侄武攸宁,分左右两排站定,祭祀上天,发誓李、武两家今后要彼此扶持,互相帮助,和平共处。

发誓完毕后,双方还煞有介事地把誓文刻在铁板上,收入史馆,即当时的国家档案馆中。这个仪式的主持人就是女皇武则天。一套程序折腾下来,这位七十五岁的老太太显得有点疲惫,可是她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武两家的这场立誓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当初,因为武则天的政治需要,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以悲剧收场,相夫教子的宁静生活被打破,太平公主也就此踏入政坛。

初涉政坛的太平公主,虽然工心计、多权略,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慑于母亲的天威,她都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点锋芒。然而,这种局面从圣历年间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就是武则天一日比一日更加衰老,走到了英雄的暮年。老病缠身的武则天对权力的控制能力日渐下降,原来紧密团结在她周围、看起来像是铁板一块的朝廷,也就随之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三种势力。

哪三种势力呢?第一种是内廷势力。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他们是晚年武则天接触得最多、最为宠爱与最信任的人,因此两人身边聚集了一批急于进取的官僚,对朝政有相当强的影响力。第二种是李家势力。武则天经过百转千回的思索,终于选定三儿子李显做接班人,把他从房陵召回洛阳,立为太子。武则天的这些举动表明,她已明确了回归李唐的政治方向。与此同时,老四李旦也结束了十多年的软禁状态,被封为相王,担任军队统帅。李家的势力有了显著回升。第三种是武家势力。武周时代,武家的子孙都被封为王,担任军政要职,培养了相当强的势力。武则天虽然决定回归李唐,但还是希望在她死后仍然维持武家权势不衰,所以武家兄弟虽然失去了皇帝候选人资格,但是势力并没有受到打压。

这三方势力到底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仔细想想可以发现,张氏兄弟虽然是外人,但其实就是武则天的耳目喉舌,恰恰代表的是武则天本人,是她自身势力的一种延伸。年迈的武则天希望通过他们继续掌控朝廷。如果借用佛教的说法,那么二张兄弟就是现世佛,代表着当下的力量;而李家和武家则代表着武则天死后国家的政治走向,是决定着整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未来佛。

对于李家和武家这两方势力,武则天打的是什么算盘呢?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提出过“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的说法,认为经过武则天多年的统治,李武两家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此在未来也还是会紧密结合。另一位唐史研究前辈黄永年先生在此基础上,又修正了这种观点,提出“李武政权”的说法,认为武则天在晚年实际上想要建立一个由李家当皇帝担虚名,而武家掌实权任将相的联合政权。

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属于学术争论范畴,在此我们姑且不论,但是要说武则天晚年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协调李、武两家的关系,这并没有错。刚才提到的立誓明堂,就是武则天在这方面的努力举措之一。既然李、武两家都是左右未来的政治势力,而两家的关系对于政治走势又至关重要,那么太平公主的身份与地位就非常微妙了。她既是李家的女儿,又是武家的媳妇,她到底算是哪边的人呢? z2igcODp4kn4RHfLmLnkt1CLV12qVOWOpIrjGWv1iAzAC3fzHzeK4AMJHsccbf8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