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握最佳时机,让说服恰到好处

说服是一项颇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是谁都可以随随便便地说服或者被说服。为了把这项工作很好地完成,人们需要在不同的地方施力,比如说话时机。那些能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当的话语的人才是真正会说话的人。如果说话的时机不对,则即便你的话很有道理,也往往只会收效甚微。

出生于清朝末年的贵族裕容龄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舞蹈天赋,但是她的母亲认为,作为清朝一品官的格格,在人前跳舞有失身份。因为母亲的这一态度,所以裕容龄虽然很想学习舞蹈,但始终不敢向父母提及。

后来,裕容龄的父亲被派往日本出任公使,家人也一同前往。一天,有位日本大臣的夫人前来看望裕容龄,顺口问道裕容龄是否会跳舞。在得到否定回答后,那位夫人就问裕容龄的母亲:“你家姑娘怎么不学跳舞呢?在我们日本,像她这般大的姑娘可都在学呢!”

听到那位夫人如此说,裕容龄格外开心,赶紧向母亲说道:“好母亲,我以后就学日本舞蹈给你看,怎么样?”说完后,她换上了和服,并跳了一支日本的古典舞蹈,受到客人的连连赞美。最后,母亲也同意了她学习舞蹈的想法。

如果放在平时,则裕容龄学习舞蹈的请求自然会被驳斥,但这次不同。首先,大臣的夫人已经说了“日本女孩都学舞蹈”,而中国女孩不学的话就会落伍,自然对不住大清的脸面。其次,在大臣夫人面前向母亲提出学习舞蹈的要求,如果母亲不答应,自然会显得不够开明。在这样的环境下,裕容龄的母亲自然不好对女儿的请求说“不”。

时机的作用是双向的:对他人而言,代表着尊重;对自己来说,则代表着效率。要知道,如果说服的时机不对,则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只有当对方对你的话感兴趣的时候,你说的话才有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蒋坤是一家公司机房的管理员。因为机房没装空调,计算机经常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所以总是出问题,经常需要维修。蒋坤多次向老板提出要安装空调的事,但老板总是以经费紧张为由推托。其实,蒋坤心里知道,老板是觉得他出于私心,想在自己办公的地方装上空调,而公司其他人都是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下工作的。无论蒋坤如何辩解,都无法改变老板的态度。

年末的时候,老板带着大家外出旅游。在一个文物展览馆里面,大家发现有些文物出现了破损的情况,讲解员就向大家解释:“这是由室内气温变化大导致的。因为部门缺乏经费,所以室内没装空调,结果夏天温度特别高,冬天温度又特别低。如果有空调,则这些文物肯定会保存得更好。”站在一旁的老板听完后,不禁感慨。

蒋坤看到老板的神色,觉得此时正是向老板提出给机房装空调的最佳时机,便说道:“老板,其实咱们机房总是出问题,和这个道理都差不多。”让蒋坤喜出望外的是,老板当即就说:“这样,回去就让财务拨款买空调。”

蒋坤最初和老板提出装空调,被视为有私心。倘若讲解员在介绍了空调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价值后,蒋坤没有提空调的事,那么后续机房再出问题,老板肯定会责怪他。然而,蒋坤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而且成功地说服了老板购买空调。可见,在恰当时机说的一句话,比平时的一千句话还管用。

既然说话的时机如此重要,而时机又稍纵即逝,那么究竟该如何把握呢?其实,说话时机虽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仍然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当对方心情舒畅的时候,谈求助方面的事情就容易一些;而如果对方心烦意乱,就很可能得不到帮助。当对方情绪低落的时候,说些令人振奋的话自然会讨人喜欢;而如果对方兴致高昂,你说扫兴的话自然就不会受欢迎。 pXPXlw2PWhMkoOPkYMq6TnOpt7UKopYMoCOFngwhV7Y5NWhnfnn2G0F+MFsu5rv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