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约翰·D·洛克菲勒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是不是也同样让人惊叹呢?事实却并非如此。

有一次,法国某教育代表团到北京的一所小学考察,他们看到这样一件事:

考试卷中的一个题目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学生答案为“雪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但却被老师判了一个红红的“×”。

代表团成员大惑不解,就这件事询问中国的老师,老师答曰:“标准答案是水”。来访者表示异议:“学生答的‘雪化了以后是春天’,虽然不符合标准答案,但他们的这个回答更有创意,更富想象力,要是在我们学校,肯定会受到表扬。”

毋庸置疑,雪融化后变成水是科学的结论,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雪化之后是春天却是哲人式的感悟。科学只能就事论事,而哲学赋予人智慧。当我们的孩子以自己哲人般的感悟挑战“标准答案”时,却遭遇了“×”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孩子的不幸!

中国的老师、家长,为何对“标准答案”如此地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呢?这是因为如果孩子的答案乖巧地迎合了“标准答案”,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就能得高分,就能考入重点高中、知名大学,老师的教学业绩提升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也实现了!

但是,这是以牺牲孩子的灵性和创造力为惨重代价的。今天,正是在标准答案的横扫之下,造就了一大批循规蹈矩、缺乏创造力的高分低能的庸才!

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对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上出了问题。传统的教育过分注意知识的教育,忽视甚至压制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造力是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运用一切自身掌握的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三个特征: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

在现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创新的重要作用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成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传统教育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需要,只有大力推进创造力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人才。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能力。我们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孩子的思维由于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它往往比成人的思维更丰富更大胆,这种思维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一种创造的力量。因而,家长应该对孩子具有创造力的思维加以保护、鼓励和推动,使孩子摆脱千篇一律的平庸,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孩子自降临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好奇,在他们内心深处有着对周围世界去追求和探索的愿望。刚出生的婴儿,会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小手去触摸身边的东西,用小嘴去吮吸、品尝食物的味道,用耳朵去倾听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虽然只是单纯的感觉,却也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正由于这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体现出孩子的创造性。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孩子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庸才,被时代所抛弃。

创造力是孩子成长的生长点,善待它就是善待孩子的生命,保护并且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

创造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校的、社会的,当然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则是创造力培养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生活中,只要家长做有心人,创造一定能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子女。”这道理仍适用于创造力。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创造力互动的主力。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父母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保持积极用心的态度,以及宽厚仁爱的心就够了。

为什么呢?因为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孩子创造力所以能培养,往往是因为父母心胸开放,观念通达,他们真正喜爱小孩,能接纳孩子的奇想以及孩子的失败。这种民主、慈爱又开明的父母,他的一举一动都将是启发孩子创造力的最佳原动力。

因此,不必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养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当然,培养孩子创造力更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孩子会觉得你把他当作试验品。

专家也指出,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从来不嘲笑,从来不气馁,没有命令、没有压抑。

创造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潜能,这潜能是人类得以延续生命,享受良好生活的基源,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有必要大家一起来培育孩子的创造力,并且要从家里做起!

作者 +UGc/mO4YAfokB386cEFdbMPjvUDs2FisDTlfw0xYrhnXT9fexNclBT4Iq65f7N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