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情研究的大饼抢食者

有关爱情的研究,抢这个大饼的人,非常多。

爱情的故事在每一个时代只是不同的人来演而已。有关初恋的电影大概都差不多,非常奇妙的是,美国人谈初恋的电影通常在小学,国中和高中生都开始演狼人、吸血鬼这种有点变态的。东方的电影:韩国的,或者台湾的,或者是日本的,初恋电影大概都在高中阶段,晚西方人差不多两阶段。大家性成熟的时间大概差不多,但是美国人就会早一点演初恋电影,我们是在比较晚的时候演初恋电影。韩国的《建筑学概论》是在大学里面发生的故事。还有人大学毕业连初恋都还没开始发生。

在学术界最常见的就是文学领域,中文系的老师有时候会写一些与爱情相关的文章,或者做这方面的研究。外文系的老师会对西方的爱情故事做研究,我教爱情历史社会学的时候,借鉴了很多他们的研究。不过,他们对事情的判断,都跟我不太一样。常常他们认为很伟大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是人类退化的证明,完全没用大脑的爱情故事。所以那时候每个学生都觉得,什么爱情故事到我嘴里都变得很糟糕,我说,对呀,这样你的爱情才会很幸福,你要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故事吗?爱情故事里面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是能够学到什么。所以《伊索寓言》说,这个故事教育意义是什么,讲给你听。但常常有些人看到这个故事不同的教训。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育意义就是晚辈要尊敬长辈,要把好吃的东西给长辈,让给他哥哥。有人是从小被哥哥霸凌的人,就说这个教训是告诉你,你不给你哥哥吃,他就K你一顿。在学校不能这样教,可是有些人的生活教训就是这种东西。同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教训。

心理学也研究爱情,或者有时候他们很含蓄,觉得爱情讲得太直白,就叫做亲密关系,有的叫intimacy,有的叫intimate relations,有的叫close relation。我每次觉得close relation就是把关系关起来,close关起来,亲密“关”系。心理分析领域也有。弗洛伊德就写过有关爱情心理学。

还有文化研究,也有人研究爱情,比较多的人从爱情故事、爱情电影这个角度,来分析爱情的手法,很少从拍摄的手法或讲故事的手法,对爱情的结局提出什么看法。我以前在讲爱情故事的时候,都会提出我的看法,我们的看法就是任何故事,都从人际关系开始。先分析爱情怎么开始的,爱情怎么维系下去,爱情怎么结束,都可以顺着这个时间,再把它切开,换另外一个角度看,爱情跟人际关系有什么关系。除了两个男女主角以外,跟其他人是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他的家庭有什么影响,电影里面有时候为了节省,爸妈不会出现,但其实爸妈才是最重要的人物。

经济学也有人讲爱情,有一本书叫《爱情经济学》,用爱情的例子来谈经济学,我常常觉得最不浪漫的就是从爱情的例子来谈经济学。我觉得用经济学来谈人都是小鼻子小眼,都是精打细算的人,怎么听都非常不浪漫,不过这是我的意见。还有另外一个人研究爱情法律学,告诉你爱情过程里面如果做了什么事情会犯什么法律的。现有的法律是有的,没有一个专门的爱情法条,其中涉及盗窃、侵占,或者强制性交等,这些都是现行法律里面要判刑的罪。

爱情这个题目好像大家都可以谈,人人都可以谈,所以有很多文化名人谈爱情,有的人谈自己的,有的人谈朋友的,有的人谈在书中读到的。所以爱情是一个不需要负责任的话题。作家就谈得更多了,有专门的爱情作家,我每次去演讲,人家都会问到我的婚姻状况,我每次都说我的婚姻状况跟我讲的有关系吗?大家都真的认为有。如果你没结婚,那你讲的就是隔靴搔痒。照此逻辑,我们有一个名作家没结婚,他不是一天到晚在讲爱情吗?那不就是一天到晚在隔靴搔痒吗。可是他的书卖得很好啊。有很多人被他的书感动。我认为,演讲者或研究者的个人的经验、研究与生活是切得很开的,没有任何关系的。有的人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包括你的追求经验即刻得到更多的养分。你没有结婚的经验,你有谈恋爱的经验;你没有结婚,你也可能跟别人有过其他形式的这种亲密的关系,例如同居。

研究者的身份其实不一定对他的讲法有太明确的影响,但是很多人相信有影响。所以照这个逻辑要研究离婚的人,必须自己离过好多次,这样才能讲得精彩。你没离过婚你怎么研究离婚?照这个逻辑,法律系很多人不能念,你杀过人吗?没。你能判刑案吗?不能。你没杀过人,你不了解嘛。

作家也研究爱情。当然常常因为他们想象力丰富,或专注于这样的事情,所以作家虽然没有经验,他还可以幻想出来,从访问可以有同理的了解,也可以做到这一步,这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

漫画家也是,漫画主题除了外星人这种光怪陆离的故事之外,另外一个重大主题就是爱情故事。

宗教人士也有。在我年轻的时候,梵蒂冈的教宗发表对于离婚的看法,结果就有人不爽他,说你不是球员,就不要乱订游戏规则。各位听懂了吗?教宗又不能结婚,你管我们离婚什么事啊。

电台主持人对爱情也有。靠着声音跟听众传达,尤其我们那个时代。哇,广播人的声音又超级好听,你觉得他一定很是帅或很美,然后就寄予很多期待,跟他谈心事啊,就像现在你们在网络上寻找朋友一样。大家都根据不同的时代提供的环境、提供的管道,去寻找知音。这个管道现在比较多了。以前的管道相对比现在少。

爱情与学术研究。什么时候学术研究变得“正典化”(canonization)?美国大概是最先把它正典化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还有国家级的民意代表认为爱情不能研究,爱情一研究,人类就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了。希望政府的研究单位拒绝给予这样的研究经费补助。觉得那个都是骗人的东西,你研究那些干什么呢?认为爱情是人类保留的最后一道神秘的东西。当然后来证明了美国的这位民意代表是无知的。

学术研究也有流变,这个问题这几年来越来越受重视,变成显学。

学术研究跟通俗作品之间也都涉及下列这些因素:

态度。你的态度是很严谨还是很轻浮?态度决定一切。不止是做研究,做人也是一样。碰到一件什么事情,态度好一点,可能因为你的态度改变对你的看法。做事也是一样,做任何工作都要客客气气的,讲的话要有礼貌,这样会赢得尊重。你们这一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态度太轻浮,尤其是有些大学生。“这不是我的兴趣。”不是你的兴趣你可不可以去了解呢?我虽然兴趣不在这边,但我很有意愿去了解,请你给我机会。这是一种态度。

方法。有的人用观察,有的人用访谈。观察就是在旁边看。有的时候因选择角度、选择观察时间不同,观察到的事情也有差别。像有同学选择吃饭时间观察情侣,看到都是去吃饭的。你如果选择晚上十二点在校园活动呢?可能会看到情侣的不同行为。而且,你光看的可能会看错,有的时候要用适当的方法。不同的学科当然有不同的方法,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历史研究都可以。

内容。有些恋人做的事情跟我们一般人是一样的。有人在观察情侣的时候说,我看到一对恋人在等公交车,觉得恋人应该要做不同的事情,至少要手牵手等公交车。如果那对恋人没有手牵手等公交车呢?如果两个恋人各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呢?他们也会做跟我们一般人一模一样的事情。可是你在刻意观察情侣的时候,就不会想到他们跟我们一般人一模一样,而是认为他们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你看到的东西会因为你观察的焦点而有所差别。

资料。数据源是什么?有的时候你是问别人,有的时候你是自己知道,有的时候你是从别的地方旁敲侧击来的。

除此之外,目标、听众也有关系。你的目标,你的听众究竟是为了谁? 9M1U62I5i1fgJctNJozXIu8qwGHmJpdWlON7MRIH+Dhr9ItB7/nosOWpqrTOz2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