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您不禁要问:期货市场又是怎样交易和管理风险的呢?这就要详细说说期货的运行逻辑和处世原则。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股指期货的逻辑与股票现货还是有显著差异的。
风险依附于基础资产,看不见、摸不着,割不开、甩不掉。仅从现货自身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比较难,尽管通过分散化的组合投资可以降低乃至消除个股风险,但是个股及组合所蕴含的系统风险无法规避。毕竟,持有现货资产同时面临盈亏两种可能,不能说买了一手股票,只要它对应的收益而不承担它内含的风险。这就好比小猫常玩的捉尾巴游戏,越是快速转动身体扭头去抓尾巴,越是抓不到尾巴,因为尾巴与身体是一体的,身体动尾巴也动,身体动得越快,尾巴也动得越快。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去除风险就只能直接卖出现货资产。这种方式简单粗暴,对市场的冲击影响也很剧烈。尤其是在市场行情不稳的时候,大量卖单进一步加剧市场抛压,很可能越卖越跌,自己给自己挖出个坑。
期货的出现,打开了一扇天窗,提供了一条新路,使得风险调整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和更丰富内涵。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期货复制出平行世界。期货以标准合约模拟现货,让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期货合约获得与标的资产同样的收益。这相当于再造出一个与现货相平行的期货世界,市场从“现货单轨运行”走向了“期现双轨运行”,有了期现货两种表达方式。“分”则可以对冲,“合”则可以强化,即期现反向持有可以提供保值避险功能,期现同向持有可以提高配置效率、增强收益。这两种运用也就奠定了期货的两种基本配置功能。
二是期货合约将风险显性量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对应一定现货资产,表征相应的风险,形成具体的风险单元。比如,目前一张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面值大约在100万左右,大致可以看作对应着100万元的股票市值 。期货就成为了刻画风险的尺子,期货合约就是衡量风险的一种度量。这就将现货风险用期货方式进行显性化、数量化、标准化,提供了风险可分割、可交易、可转移的技术条件,为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三是期货对冲优化风险调整。前已提及,有了期现货两种表达方式,对冲得以实现,风险管理更加优化。投资者不必被迫采取直接卖出、彻底割裂的自我革命方式来降低风险,而是能够在持有现货资产的同时,通过在期货市场反向操作开辟“第二战场”的方式,灵活、柔顺、精确地调整风险,从而减少乃至避免对现货市场的过度冲击。这一点尤其满足了大资金大机构的需求,因此从全球市场来看,机构投资者也是期货期权市场的主要使用者。而通过期货对冲方式,就将现货价格变动风险转化为了期现基差(即价差)风险,是将大风险转化为小风险,绝对风险转化为相对风险,不可控风险转化为可控风险。
四是无限合约支持风险交换充分进行。股票发行数量是有限的,那么期货合约发行数量有多大呢?实际上,与现货数量有限不同,期货合约由交易所挂牌交易,只要有不同观点、有相应资金,就可以创设,理论上数量无限。因此,期货市场通过解放标的物的量的束缚,降低了资金对价格的影响,不存在现货市场上的“抢筹”压力,不存在供不应求、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可能,更加支持不同观点意见的充分表达和各类风险偏好的充分释放。实践中存在的“逼仓”等控制现货价量进而意图影响期货价格的行为,恰恰说明了现货市场受制于量的束缚,更容易滋生操纵。
风险刻画只是风险管理的前期技术准备,必须经过风险转移才能实现管理过程的关键一跃。而风险调整从个体拓展到群体,就需要组织“期货市场”,从整体上考虑社会风险配置。“有效的风险分担正是多数期货与期权诞生的全部意义所在。”
必须强调的是,期货并非所有风险的处置器。期货管理的是“可变风险”而非“纯粹风险”,它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完全具备交换、对冲进而管理的条件。一方面,不同人对风险有不同的定义。要买的人希望价格跌下来,要卖的人希望价格涨上去。一些人眼中的风险,可能是另一些人眼中的希望。另一方面,不同人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不同。一些人力图规避风险,一些人则疯狂追求风险,同样的风险附着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感受效果。
于是乎,期货市场搭建了一个风险管理平台,汇聚了有着不同风险追求的人。一类厌恶风险,典型的就是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或其他参与者。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有着实际的保值避险需求,希望以此来摆脱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获得更为稳定的技术回报。另一类追求风险,也就是所谓的投机者。他们凭着自己敏感的嗅觉,捕捉市场变化方向,主动承担风险,并享受冒险带来的快感。不同人对风险有不同判断,有爱有恨,有买有卖,能够达成风险交易。随着风险交易的达成,风险从厌恶者转移到了偏好者身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了再分配,形成了更为稳定的风险承担结构。
期货的风险化解方式,具有如下属性。
第一,根植现货。期货市场交易风险而并非制造风险,所管理的风险来自现货市场而并非期货市场。生产商、贸易商、消费者等实际避险者参与其中,他们都是希望通过期货交易化解在现货生产及交易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期货市场在品种选择、合约设计、制度安排等细节方面,处处体现着对现货市场风险管理服务的考虑。因此,期货本质上不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市场。
第二,因势利导。从个体角度来看,现货风险可以通过期货对冲加以规避,但避险者的风险转移给谁了呢?从社会角度来看,现货风险永恒存在,也不会消失,根本无法消除,只能通过优化配置加以管理。期货市场将社会客观存在的投机需求加以引导、改造和规范,利用期货风控手段将其限定在可控范围内,用来承载不确定性、满足套保者避险需求、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实现了“化干戈为玉帛”、“变腐朽为神奇”。因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称期货市场的投机者为“保险推销员”。正是这些伟大的“保险推销员”作为避险者的对手方,承担了其转移的风险,才让期货保值避险功能落到了实处。您不觉得吗,这与国家发展“福利彩票”,利用人们的天然赌性来为福利事业做贡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开放共赢。期货市场是一个开放平台,向社会提供基础避险工具和交易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使得有风险交易需求并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主体都可以便捷地参与进来。这就将特定风险在尽量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社会化分散,避免了风险的积聚乃至爆发,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有力地支持着有形资源和无形风险的高效配置。并且,这是个共赢过程,具有帕累托优化特征。即期货市场的出现,改善了风险对冲与社会化配置,无论是避险者还是投机者,所有参与者全都因此受益,不同人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社会福利得到了提高。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期货市场参与者都能实际盈利。
第四,一体两面。期货市场这个对冲平台,汇聚了避险和投机两类人,更因势利导,组织、规范投机力量为社会生产提供避险服务,显然具有两面性。单从避险者角度看,这是一个风险管理市场;单从投机者角度看,则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整体来看,允许投机是为了服务避险,实现避险才是期货市场的本质目的。因此,对于那些说“期货是赌博”,“期货市场是投机场所、冒险家乐园”的人,我绝不认同但甚是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里想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如果您只看一面而不看整体,心里只想着投机、眼里只盯着投机而自觉自动地忽视套保避险,那么期货怎能不是赌博投机的乐园呢?
第五,多空对等。风险不分方向,下跌有风险,上涨也有风险。如果下跌,持有股票现货的投资者将遭受损失;如果上涨,融券卖空的投资者就将遭受损失,想要买入但还未来得及下手的投资者也将后悔莫及。这些都是风险。而期货市场汇聚买卖双方,交易的就是风险。因为风险不能凭空消失而只能转移,因此各方处于零和博弈,有空必有多,多空必相等,并未增加风险总量。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是多还是空都有避险需求,因此期货市场本身必须立场中立,公平对待多空双方。因为多空配对存在、涨跌都有风险,期货交易所作为期货市场的组织者,务必时刻保持冷静,谨慎对待涨跌。
首先可以想个问题,您肯花费多少钱为您的房子投保火灾险呢?会舍得投入与房子等值的金额吗?我想,应该不会。当保险的成本这么高,已经与现货价值等同了,就不需要这个保险了,因为一旦遇险直接用这个钱再购置一套房产就好了。
同样道理,期货利用标准化合约“复制”了现货,如果再完全照搬现货交易机制,使得期货与现货完全一样,就只能产生一个无用的冗余产品,没有新增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人会愿意使用期货。因此,期货“复制”中有新意,采取了不同于现货、更加讲求效率、更适合功能发挥的交易机制,能够用更少的钱、在更长的时间内、以更便捷的方式,达到现货投资同样的效果。这就在满足反向对冲交易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避险乃至投机交易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了避险交易的深入开展。
一是双向交易便捷。期货市场是一个“中性零和”的市场,做多与做空都是平等的风险诉求,天然地将买卖双方一视同仁,做空与做多一样便捷。单就期货市场来看,无论涨跌都有赢有亏,不可能出现投资者从期货市场上一致性得益。而股票市场存在“财富效应”,各参与主体存在对股价上涨的几乎一致期望,多空力量并不对等,融券做空难度较大,甚至分析师都不愿意发表股票负面评价。股指期货完善了股市双向交易机制,实际上就是说期货多空双向交易便利,比之股票融券卖空成本低、效率高,但绝不是说股指期货只能做空,更不会因此导致股市的必然下跌。
二是资金占用更少。期货无一例外地采用保证金交易,杠杆率一般都在五倍以上,大多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其目的就是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期货“复制”的魅力和“保险”的效力。也正是因此,期货交易资金占用较少,能够发挥“四两拨千金”效果,对于避险和投机都很有吸引力。而股票等现货市场使用保证金交易的普遍性远不如期货。
三是交易成本低廉。期货交易成本一般显著低于现货。如2015年6月之前的正常交易状态下,我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交易所收取的交易费用仅为万分之0.25,加上经纪商收取部分,大约在万分之0.5;而股票现货交易综合费用在3‰以上,是期货交易费用的至少6倍。相对更低廉的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期货对现货“复制”的吸引力。
四是交易时间延长。相对于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一般早开盘、晚收盘,交易时间进一步延长。一些交易所甚至努力谋求24小时连续交易,如CME借助Globex就基本实现了这个目的,全天交易时长达到23.5小时,全天仅留出30分钟暂停交易用于系统及数据维护。涵盖并且更长的交易时间,使得期货市场能够进一步延伸服务,在现货未开盘的情况下,完成信息反映、价格发现等工作,为投资者必要的时间进行避险操作与调整。
说到底,期货因为是服务现货的避险工具,要适于管理风险、便于风险化解,因而奉行多空对等,实行多空便利的双向交易;因为要提高保险效率,因而采用了更少的资金占用、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长的交易时间,努力提供更好的避险服务。期货的“勤劳”,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