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后,证监会牵头全面梳理记录了前前后后与之相关的重要史实,最终结集出版了名为《创新之路——股指期货上市记录》的内部资料 。我也参与其中,并也由此更加全面而深切地体会了这一过程中的百味姿态。及至今日,再想起来,模糊的是人物是非,清晰的是道理规律。为什么要推出股指期货?是市场需求,是时代呼唤,是规律使然。
我国股市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股票市场,但一直以来“新兴加转轨”特征明显。股市单边市刚性运行,波动幅度大,大的“过山车”行情就有十次之多,典型的如2007年前后的“先涨6倍再打3折”:上证综指2005年6月3日最低探至998点后一路上扬,2007年10月16日达到历史最高点6124点,之后持续跌至2008年11月的1661点。与此对应的就是投机炒作、频繁换手。1993年到2006年股市年换手率平均为483%,2007年高达818%,2008年为402%,远高于同期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股市206%的水平,以及日本145%和我国香港地区94%的水平。
波动是财富的绞肉机。股市在2007—2008年打3折时,总市值蒸发21.5万亿,相当于2008年我国31.4万亿元GDP的68.5%;股市2015年异常波动,至2016年2月总市值已经蒸发23.04万亿,相当于2015年我国67.67万亿元GDP的34.05%。显而易见,无须多言,降低股市波动、优化股市风险管理体系是我们共同的期望,上市股指期货、提供保值避险工具是投资者一致的呼唤。
图2-1:沪深两市总市值及流通市值变化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实际上,股票市场在发展演进中,逐渐形成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体系架构,即包括股票发行一级市场、股票交易二级市场和以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为代表的股市风险管理三级市场。这三个部分有机协调,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伴共生的统一整体。一级市场发行股票,联通企业与居民,实现直接投融资,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二级市场交易股票,实现资本持续定价,促进买卖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股市吸引力。股指期货为代表的三级市场专门进行风险管理,对冲化解系统性风险,提高股市稳定运行能力,提供投资者保值避险手段,解除股市发展的后顾之忧。纵观全球,有股票市场大多伴生有股指期货市场,越是先进发达的资本市场越是注重配备期现货结构完整的市场架构。这就如同汽车有前进挡还要有倒车挡才能进退自如;有油门还要有制动才能运行安全。
尤其是在股票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进而对股指期货这一避险工具的渴望,必然更加强烈。因为,股指期货不但是股票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推动股票市场进步完善的重要抓手与坚实阶梯。从“只多”到“可空”,从单边市到多空平衡,表面上的自我否定,实则是内涵拓展,是自信成熟,是进一步成长的里程碑。与此同时,从商品到金融,这也是期货市场自我进步的表现,进一步促进了期货市场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和层次。
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成熟市场,已经按上述方向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美国1982年最先探索,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巴西、香港、新加坡、新西兰、瑞典、日本、芬兰、荷兰、法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也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内完成股指期货上市,南非、瑞士、德国、意大利、韩国、台湾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市场也在20世纪90年代上市了股指期货。主要经济体中,印度和俄罗斯较晚上市股指期货,分别为2000年和2005年,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功能发挥比较显著,目前也都成为全球重要股指期货品种。如印度上市股指期货后三年,股市波动率比上市前一年分别下降14.7%、32.2%与51.6%。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已上市股指期货,产品总数接近400种,吸引了包括共同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在内的大量投资者尤其是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普遍使用,广泛应用于市场风险管理、资产组合配置、投资理财产品创新等方面,发挥出了风险对冲、价格发现、稳定市场等功能,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避险工具,和最基础、最简单的创新产品。
在三十多年的实践中,全球诸多市场各自探索,各有得失,各有特色,但基本理论、基础制度、基本模式是一致的,基本经验教训是相通的,尤其是经过各种风险事件的不断打磨,已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风险管控机制与措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的确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斥着质疑反对之声,有时还很响亮。比较大的争论,如美国87股灾后对股指期货的大讨论,如日本90年代对股指期货的监管束缚等。但可喜的是,千帆过尽仍是春,股指期货经受住了历史检验,在质疑中实现了不断成长、持续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是将商品期货风险管理成功经验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结果。美国是这样,中国亦如此。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建设起步于90年代初,1999年《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实施,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颁布后,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市场管控安全有效,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功能发挥良好,期货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显著提高,市场中介机构规范运行水平不断提升,期货市场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基础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制度设计和风险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2016年9月上市品种46个,涵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和化工等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市场成交总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商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为金融期货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事实上,上市股指期货的想法萦绕已久,一直是创新的建议方向之一。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批人远赴芝加哥实地学习期货,后来他们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第一批建设者,上市股指期货一直是他们的梦想。1990年我国股票市场建立后,部分专家学者不断呼吁上市股指期货,建议将其作为金融创新的首选品种。1993年3月10日,海南证券报价交易中心推出了以深圳综合指数、深圳A股指数为标的指数的股指期货,但于1994年1月21日停止交易。海南期货交易所也于1993年4月推出该品种,但在海南证券报价交易中心暂停股指期货交易后,也在交易清淡中停掉。直到2001年,证监会正式组织开展了股指期货的可行性研究。2004年《国九条》发布以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后,我国股市发展迎来新阶段,市值规模显著增加,市场结构深刻变革,创新成为上下共识,各方条件更加成熟。2006年年初,中国证监会适应市场各方和社会各界的要求,开启股指期货上市筹备之路。2006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洗礼,和股市2007—2008年最大73%的下跌后,股指期货筹备进一步全面加强,强化丰富了风险控制措施,酝酿制定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优化完善了跨市场协调监管,考虑了最坏的情景,做了最严格的准备,决心以最严厉的风控手段确保股指期货安全平稳运行。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坚定推出股指期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坚强决心。2010年1月8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国务院批准上市股指期货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党委确定了“高标准、稳起步、强监管、防风险、重功能、促发展”的十八字方针,部署全系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中金所坚持“以平稳推出和安全运行为首要目标,严格控制风险,引导投资者有序参与,不追求交易量和活跃程度,逐步发挥市场功能”的上市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市场一线监管和投资者教育等各项工作,确保市场平稳运行。经过十年研究酝酿、四年扎实筹备,沪深300指数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成功上市,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正式起航。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发来贺信明确指出:“股指期货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一大步。这对于发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股指期货研究酝酿已有十年 ,正式筹备也有四年,从2006年的能快则快,到2007年的一拖再拖 ,从2008年的杳无音信,到2009年的绝处逢生,最终在2010年盛大开盘,遭逢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天塌地陷、海啸滔天 ,可谓跌宕起伏,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以股指期货为起点,发展金融期货市场,不是虚拟经济的自我膨胀,也不是过度发展的创新异化,不是社会投机资金的自娱自乐,更不是个别市场组织的圈钱牟利 。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必然产物,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市运行内在稳定性、拓展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市场相关各方在认真学习借鉴国际成熟市场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市场自身实际,特别是吸取痛苦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十多年深入研究论证后的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