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之道在于典范与爱”
——别无其他?

父母需要“工具”

派迪克两岁半。他是个机灵的小男生,圆润的脸庞像小天使一般。虽然如此,他在幼儿园里却是个“捣蛋分子”。

每当派迪克靠近别的孩子时,在场的妈妈都会紧张起来,警觉地盯着自己的小宝宝。可是同样的事又发生了:这小子迅速地一拳打来,跟他年纪一样小的“受害者”哭得令人心碎。派迪克偶尔也会咬人,有时候力道大到两星期后还看得见咬的痕迹。他常常从别的孩子手中抢走玩具,乱丢或是弄坏。当然派迪克也会很平静地自己玩或和其他孩子玩。这种时候的他没有了平常的张牙舞爪。

而他妈妈呢?生下派迪克让她如愿以偿,她简直把他宠上了天。在已有两个较大的女儿后,她好不容易才生下这个她期盼已久的儿子。她为他付出时间、关怀与爱。她从来没有在派迪克面前打过或咬过别的孩子,也从未从他手里抢过玩具来弄坏。尽管如此,派迪克却无师自通,而且一再重复做这些事。为什么呢?

“教育之道在于典范与爱——别无其他”,此语出自弗里德里希·弗勒贝尔(Friedrich Fröbel,1782~1852),他是19世纪初德国幼儿园运动的创始者。不过,派迪克和他妈妈似乎并不符合这种情况。

尽管如此,这仍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坚信,爱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第二重要的是,尽量时常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建立在这两根基柱上。这句话换作是我可能会写成:“没有爱与典范的教育一无是处。”没有这个基础,就算是亲子教育专家也帮不上忙。

的确,有的小孩似乎完全只需要父母的爱与好榜样就足以发展出理性的、负责任的、值得人疼爱、快乐的个性。这样的小孩很早就通过认知来学习,他们接受设限,从不起来反抗,自愿承担义务——简而言之,他们很少令父母担心。我自己只认识少数几个以这种方式长大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我自己的三个孩子也包括在内,都不符合这种情形。爱与典范是绝对必要的,但光有这些还不够!为人父母者还额外需要一种工具,在需要时能动用的工具。

父母如何阻止孩子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又如何促使他们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我指的是那些“讨厌的”本分之事),这些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认为很重要和必要的。当好话说尽都无济于事时,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越来越难搞?

越来越常听到和读到“孩子越来越难搞”或“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这类的话。总归一句“从前样样都比较好”。

没错,当我们自己还是小孩的时候跟今天的小孩是不一样的。不过,我们以前是比较好的小孩吗?我们的父母有很多事情的做法都跟我们不同——但他们以前真的是比较好的父母吗?

我们正尝试不要重蹈我们父母的覆辙。我们想要以不打骂、不严惩、不威胁恐吓、以坦率的态度来讨论性教育……我们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小孩。大部分做父母的也都做到了。因害怕受罚所以服从——这个观念在30年前还被普遍接受,到了今天又是如何呢?

今天的我们赋予孩子更多发展自己个性的权利,致力于发掘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更丰富的刺激,这全都胜过我们自己孩提时的经历。

从前没有样样比较好

我们当中谁小的时候有自己的房间?谁可以在众多运动项目或乐器中自由挑选?谁可以接受自由坦然的性教育?谁学会了落落大方地走向大人并提出令人不愉快的问题?


为人父母的我们今天可以为许多进步感到骄傲,更可以为我们的孩子感到骄傲。

我们的孩子运气不错,而且也不比过去任何一代的孩子差。每个时代的父母跟孩子之间都有问题。许多今天需要药物或心理治疗的大人,到现在都还在承受当年封闭的教育所造成的痛苦后果。

尽心尽力的父母

教育变得比较公开。很多父母比较会自我批评,不再羞于向儿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谈论他们的问题。他们想获得充分的信息并胜任为人父母的任务,所以他们去听相关的演讲,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会在幼儿园或在家里与其他家长碰面并交换经验。

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妈妈中断其职业生涯,将心思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培养及家务上。她们将来很难甚至完全不可能再进入职场,但她们也都默默接受。另一些继续上班的妈妈又必须把家务、小孩和工作协调好,她们平衡这些不同任务的能力令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相形见绌。

以前的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有这么多的单亲妈妈。她们的表现令人佩服,而且还经常是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办到的。

她们投注这么多的心力,却仍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人们经常只关注不成功的那部分。这样看起来父母似乎是失败了。

失落感特别大的是那些辞掉工作、完全为家庭和孩子奉献的年轻妈妈。“你整天又没别的事做,这样还连孩子都带不好!”这种指责是许多全职妈妈必须面对的。而这些责备的话(不管有没有说出口),经常是来自自己的另一半,因为他在下班后或周末时想要拥有自己安静的休息时间。

不过很多妈妈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绝对要把所有的事都做对!”这些妈妈很容易陷入困境:会为了自己和孩子所犯的诸多错误生气,但一直都很顺利或很正常进行的事,她们却没有注意到。

态度不确定就会让步

当父母自己态度不确定时,会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而担心自己可能会犯错的影响就是:当父母不确定自己要什么,又不敢作出果断坚定的处置时,孩子会突然感觉“大权在握”。因为不管孩子是六个月、三岁或十岁大,父母态度不够确定时,他们都能感受到。这时,他们就会完全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意思来。


若父母行事不够果断,且目标不够明确,便会启动一连串严重的恶性循环。

如果父母只是暗自想着“希望他马上停止尖叫”或“孩子要什么,我就做什么——重点是,不要再闹了”,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而父母反而变得越来越弱势而且越来越让步。到最后,不是爸妈而是孩子来决定一天的进程,父母的需求被搁置。如此让步绝对不会带来平静与和谐,只会持续引发新的冲突。

有时候父母只把一个范围内的主导权留给孩子,上床睡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可是很多情况下,好比穿衣服、吃饭、整理,或是手足之间的相处,都会为了一点儿小事而弄得紧张不安、“鸡飞狗跳”。“我的小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我想做什么就做,反正我的小孩根本不听话”——这些都是门诊室中神经紧绷的父母常说的话。有时孩子的这类稀松平常的问题会导致乖张的行为,最后甚至在幼儿园和学校里也令人困扰。

碰到这些问题的父母对孩子的发展不是漠不关心,他们知道需要对孩子设限,孩子不会“自动”长大。这些家长都非常尽心又关心,但有时就是束手无策:“我真的已经尽力了,我还能怎么做?”

你也心有戚戚焉吗?那么本书正是为你而写的。

难搞的小孩:八个月到十岁之间的孩子实例

保罗的父母到诊所来接受咨询时,保罗八个月大。“他是个很费神的小孩,”妈妈叹气道,“他让我们筋疲力尽。刚生下他时我们多高兴啊!可是从他呱呱落地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号啕大哭数小时。我们整天都抱着他走来走去。

“幸好夜里他会睡一下。我们了解到婴儿在三个月内常发生肠绞痛,保罗的哭闹也可能是因为如此。然而,三个月后情况并没有改善,正好相反:保罗哭闹得更厉害了。他甚至住院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彻底检查,医生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保罗的要求越来越多。现在连我抱着他的时候也哭。每隔几分钟就要我变个新把戏哄他。当我打算洗碗时,都快腾出半个厨房给他,就这样过了15分钟后我连个杯子都还没洗干净。甚至上厕所都得带着他去,他连一分钟都不肯自己玩。我该怎么办?”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原因何在?你会如何建议保罗妈妈呢?读下面的例子时你也可以尝试自己回答这两个问题。

当奥力佛的妈妈来电要约个咨询日期时,她在电话中哭了起来。奥力佛刚被幼儿园“开除”。园长认为,奥力佛攻击性太强,幼儿园承受不起。“有时候连我都怕他,”奥力佛的妈妈说,“他真的很坏。他会咬我、踢我,有一次甚至拿录音机砸我。只要有事不顺他的意,他就拼命大吼大叫。我再也受不了了。”

卡劳拉三岁半。她不好好吃饭,所以基本上都是被喂的。她会随意呕吐而且经常这么做。她常常嘴里含着早餐,一嚼就是半小时,不吞下去。白天大部分的时间,大人都在与她争辩和讨论有关“吃饭”的事情。

米莉安刚满六岁,不久前多了一个小弟弟。米莉安一直以来都很难带,可是现在妈妈觉得米莉安“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了”。

“她每天早上都拖拖拉拉。不肯穿衣服,早餐吃上老半天。米莉安每星期有两到三天都不去幼儿园,因为根本来不及准备好。她完全拒绝收拾整理任何东西。在冗长的争辩后,通常都是我来做。她也不让弟弟安静休息。当我抱着弟弟时,她甚至会用力拉他,直到我把弟弟给她为止。此外她每晚都要争闹两小时,才肯上床睡觉。”

薇琪八岁大,是个比较害羞、沉默的小女孩。两周来她不肯上学。每天早上出门前她要上十次厕所。薇琪每天早上都说她肚子痛,并且试着说服妈妈准许她待在家里。她已经得逞了三次。

所有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你会给这些父母什么建议呢?在后续的章节里你会读到我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重点整理

没有爱与典范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不过有时候仅有爱、典范与苦口婆心是不够的。这时候父母需要适当的、能够动用的“工具”。

我们的孩子没有变得“比较难搞”。

比起从前的父母,现在很多父母比较容易自我批判,态度也比较不确定。他们知道孩子需要设限。他们想更清楚地知道如何设定有效的合理界限。

我们的孩子在挑战我们。

从八个月到十岁之间的“难搞”孩子实例,可以看出许多父母日复一日所必须应对的挑战,并促使我们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wDGvnKABv3fxwnIYfiQrueJNygLeIuX3aUZ8PYsQu/7wgaw71ZjguRHDe/Cyhk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