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出身决定命运

为什么洪学渣考了那么多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很多砖家学者得出的结论比 较直接:洪学渣毫无文采,写的东西狗屁不通。

我同意这一点,翻翻后面洪学渣创业成功之后写的《天王诗》,那真的是叫 一个打油诗水平,确实毫无文采,并且为了体现自己来自天上,通常会加入 一些所谓的“天话”进去,故作高深,让人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说的是 什么,“狗屁不通”这个评价确实中肯贴切。

但是如果就凭这一点就说洪学渣考不上,这个结论也未免过于廉价。

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多人都没有看到:出身的阶层不同。

大清朝也延续了中国以往“士农工商”的社会格局:“士”简单来说就是读书人,读书读的好,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之后,就成为了官员,这是高端的“士”,这部分人属于少数。

读书不太好的无法考取功名,或者只能考取秀才举人无法考取进士的这一批人,就形成了传统的耕读世家,这部分人属于多数,特别在江浙比较富庶的地区,这部分耕读世家人数众多。

“士”在整个社会中,是属于社会地位最高的。

接下来的就是农民阶层和工商业阶层,这几个阶层其实和“士”相差的比较远: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知识,不懂得读书——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去读书。

“士”是特别会读书的一个阶层,“农工商”是特别不会读书的阶层,那么把这几个阶层放到一起来参加科举考试,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会读书的农工商当然完败给以考试为生的士族。

本大叔认为出身不同是洪火秀无法和胡曾左抗衡的根本原因。

我们来看看清末的四大天王,他们的出身是什么样的:

学神胡林翼就不用说了: 老爸是探花,绝对的高级知识分子;老丈人陶澍是进士,授庶吉士,点了翰林的,最后做到了两江总督的高位,是从一品的大员,相当于现在正部级高官,绝对的封疆大吏。

学神就是典型的高端“士族”。

所以科举对他来说,虽然难度也相当大,但是有了父亲和老丈人的协助,他的科举之路轻松很多,于是他连考连捷,3年搞定别人50年搞不定的事情(当然有他本人的天赋在里面)。

相比于胡林翼,学霸左宗棠也不遑多让: 虽然左宗棠自幼家贫,属于比较底层的“士族”,但是父亲毕竟是个秀才,还能从政府领点补贴,并且父亲教书育人20年,是个搞科举考试培训班的人,所以对科举考试的理解非一般人能够企及。

后期的左宗棠跟随父亲搬家之后,隔壁住着的就是贺长龄:贺长龄也是个考试高手高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的人,后来官至总督成为一时的封疆大吏。 不仅如此,贺长龄还非常喜欢左宗棠,和他结成了儿女亲家。

这就相当于你从小住在老干部家属大院,隔壁家就是正部级高官,并且这个高官还特别喜欢你,还特别想抬举你,还和你结成了儿女亲家,你想想看自己的前途还需要操心吗?

所以左宗棠前期父母双亡的时候是个比较低级的“士族”,但是后来情况就大为改观,算是翻身做主人,慢慢变成了“高端士族”。

左宗棠后半生混的风生水起,也是有原因的。

然后再来看看努力的曾国藩: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父亲考科举考了17场,到了40多岁了还每年赶考场,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考试世家,曾国藩不努力也很困难,耳濡目染之下,考试能力自然更强。

最后我们再来看洪学渣。

洪学渣出身是个农民家庭,前期家里属于贫农:洪出生后,因为家里穷,人多地少养活不了,于是举家从花县西北的福原水迁移到了花县县城西南的官禄㘵村去垦荒种地去了,这个时候的洪家,背井离乡,属于贫农的范畴。

到了后期,因为姐姐哥哥年纪渐渐大了,能干活的人多了,洪家经济稍微宽裕,才让9岁的洪火秀到私塾读书。

这个时候的洪家,如果非要说有钱,那么顶多也就是个中农的水平。

等到洪火秀读书到16岁的时候,又因为家庭困难,无法支持他读书,于是洪火秀辍学了:回家务农,忙时干活,闲时放牛。

以上都是来自正史的史料记载,比较可信。

所以洪火秀这个时候其实是一种半务农半读书的状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和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藩这些士族家庭在科举上一争高下呢?

洪火秀的祖上没有什么记载,父亲洪镜扬也是个农民。无法对洪火秀进行指导:如果父亲懂得指导洪火秀,多半也不会让他辍学回家务农放牛了。 所以从祖辈的帮助这个方面说,洪火秀也无法和其他三位抗衡。

从家庭出身这个角度来说:洪火秀考不上秀才,无法走科举的路,其实是很合理的。

他考不上才是正常的, 他考得上就反常了。

这跟我们现代的家庭也一样:两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偏远山区农民家的孩子。

士族和农民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洪火秀想要凭借自己一己之力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扭转自己的处境改写自己的命运,相当困难。

说实话洪火秀虽然后来神经失常造孽很多,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在他参加科举的前半生,他也是个可怜的科举考试牺牲品,一个努力奋斗但是最终无法对抗命运的可怜虫。

家庭出身,这就是洪火秀和其他三人差别这么大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把这4个人的成长轨迹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更加明显。

因为他们年龄都差不多,我们就按照年龄段来说,大概交代一下他们的受教育经历,我们来看看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学霸学渣养成记:第一阶段。

1814 年:婴儿时期。(无差异)

这一年,4大天王里的洪火秀出生了,虚岁1岁,光屁股,嗷嗷待哺。

曾国藩虚岁3岁,光着屁股,能拎着可乐瓶子去楼下小卖部打点酱油了。

胡林翼和左宗棠虚岁2岁,光屁股还在地上爬呢。

对于这一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家起点其实都差不多,其实圣人也有光屁股的时候,没有必要每天总是去膜什么人。

用星爷的话叫做:大侠不一定很帅,这些都是你们星斗市民一厢情愿的想法。

用大叔的话叫做:圣人也会光屁股,不是谁出生就会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的。

学霸学渣养成记:第二阶段。

1820 年:孩童时期。(小差异)

四大天王的年龄10岁左右:曾国藩最大,10岁;洪火秀最小,7岁;胡左二人9岁。古时候都是按虚岁计算的,姑且从之。

学神胡林翼:

6岁,祖父乡贤公以《论语》开蒙,教其读书认字。

8岁,入私塾读书。

9岁,胡学神告别留守儿童岁月,进京城和父亲一起住。胡学神的“学神父亲”在家亲自辅导,对胡林翼的学习早晚监督,一点都不敢松懈(蚤夜督责,不稍宽假)。

有这样的教育环境,有这样的老爸,胡学神不想读书也难。

学霸左宗棠:

5岁时,他随父左观澜到省城长沙,开始读书,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

左宗棠最先开始读的是《四书》中的《论语》和《孟子》,并且开始读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大注》,这个《大注》也是和四书有关的,全名叫做《四书章句集注》。

为什么要读《大注》呢,很简单,这本书是那个时候科举考试的必考书,就好像当年我们考试必须考鲁迅、高考必须做黄冈试卷的性质差不多。

说实话,真的非常惭愧,到现在本大叔也没有看过这些书,更不要说深刻理解了,但是左宗棠作为一个5岁的孩子,居然就开始读这些书,学霸气质凸显。

8岁时:开始学习制艺,所谓的制艺,也就是学习写八股文,做考考模拟试卷。

父亲左观澜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和现在的奥观海总统一样,对于儿子的要求,只有四个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于是从8岁开始,左观澜就开始给儿子出高考模拟题:写八股文,并且要用到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还要参考必考书大注,做到写文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想想看,别人从8岁就开始操练高考全真试题,你说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成为学霸?

努力的曾国藩:

5岁,启蒙,开始读书识字。

6岁,入私塾读书:这个私塾是曾国藩自己家的“利见斋”。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

还能怎么说,还敢说曾国藩半夜背不下一篇文章被小贼嘲笑吗?

人家也是大学霸好不好!

学渣洪火秀:

这年他才7岁,还没有读书,洪火秀是9岁才开始读书的。

从这个分析看,其实差距已经相当明显:别人5岁就在读书的时候(注意是虚岁哦),你还在玩泥巴,你怎么和别人比呢?

孩童时期如果说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的话,只有一句:出名要乘早,读书更要乘早。

学霸学渣养成记:第三阶段。

1825 年:青春期。(天差地远)

四大天王的年龄15岁左右:曾国藩最大,15岁;洪火秀最小,12岁;胡左二人14岁。

学神胡林翼:

这个时期的胡林翼,有很多老师:

文舒耀:举人。

贺光黻(pu):贡生。

贺熙龄:进士,贺长龄的弟弟。

蔡锦泉:进士,点翰林。

吴赞:进士(此人是否进士记不得了,待考)。

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自己也教儿子,还给儿子编写教材,开小班补课。

看看胡学神的这几个老师:1个举人,5个进士,不是清北毕业的,就是TOP10博士学位获得者,这样的教育氛围,这样的教育效率,其他人无法望其项背。 当然,这一切都来源于:他有一个高中探花的好父亲和一个封疆大吏的好丈人。

再次感叹:投胎是个技术活。

学霸左宗棠:

这个时候的左宗棠,基本已经学有小成了,因为就在一年后的1826年,左宗棠已经参加了秀才的选拔考试,并且在府试中脱颖而出,高中第二。

从8岁开始做模拟试卷,效果不是盖的。

努力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情况和左宗棠差不多,在道光六年(1826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他和曾国藩同年应试,只是名次上比左宗棠差一丢丢。

学渣洪火秀:

这个时候的洪火秀也展现出了相当的读书能力,能够“熟读四书五经及古文多篇,其后更自读中国历史的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史书记载)。

看看这句话你就能明白:其实这个时候的洪火秀,已经跑偏了。

虽然想粉饰说“天王”洪火秀有才,但是“奇异书籍”这几个字却深深的出卖了洪学渣:在科举年代,读奇异书籍无异于自动放弃录取资格。

因为科举评判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甚至一个字都不能错,一个乡村的娃娃,胡乱读一些奇异书籍,还妄想考取正规的科举功名,难于登天。

并且,在洪火秀的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他指导:他的同乡里倒是有一个很出名的进士骆秉章,在1832年中了进士,但是一直在京城为官,对洪火秀没有任何帮助,倒是在后来,这两个广州花县同乡在疆场上刀兵相见,当然这也是后话。

更何况很快洪火秀就失学了:回家种地放牛了,只是偶尔再读读书。

从婴儿期的无差别,

到少年时的些小差别,

再到青春期的天差地远。

差距就是这么拉大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因为早期能够接受比较优良的教育,在后期的竞争力上远远大于偏远地区农村孩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好了,到这里,我们基本把四大天王参加高考的事情扒完了。 FmMS8RwHlf6OjeapImqsl5zR3j19I3B0O0QsCbKt7JwPRIS08nNOQbbQ1O3nj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