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学神学霸学弱学渣

好吧,说完了科举考试,我们再来看看四大天王的科举之路。

在写这一节之前,先感慨一句:“人和人在智力上的差距,可能比人和猪的 差距都大”。

四大天王对应的就是高考典型的四类人:

学神型选手:胡林翼。

学霸型选手:左宗棠。

学弱型选手:曾国藩。

学渣型选手:洪火秀。

清末四大天王的丰功伟绩,其实都始于一件事情: 科举考试

这一节我们就来看看四大天王各自的“漫漫科举路”。

科举第一人:学神胡林翼。

学神胡林翼:每天看课外书,贪玩不喜欢考试,但是一旦发力,威猛无比。

1834年:中秀才,22岁。

1835年:中举人,23岁。

1836年:中进士,24岁。

第一年尝试高考,就考了个985;

第二年正式高考,考了个清北,中国TOP 2;

第三年拿下了世界TOP10的博士学位,这就是学神胡林翼。

学神就是学神,3年时间,干了很多人50年都干不完的事。

学神有多牛,对比曾国藩和左宗棠二人就会发现,胡林翼考功名的起点其实是很晚的:他是1834年才考取秀才的,这个时候小学霸左宗棠都已经考上举人2年多了,正在向考试的最高殿堂“会试”发起冲击,努力型选手曾国藩也已经在这一年考取了举人,只有学神还是个秀才身份,并且胡林翼的这个“秀才”身份也还是“买”来的:他有一个高知老爸,还有一个国务院副总理级别的超牛人老丈人,所以胡林翼的秀才身份应该是捐来的,虽然不是很正当,但是也不违法。

当然学神一旦努力起来,自己都害怕:最后出发的他,连考连捷,1835中举人,1836中进士,速战速决实现弯道超车。

等到1836年胡林翼考中进士之后,回过头来看曾左二人,两个提前出发的人还是站在原地:还都是举人身份,对着弯道超车的胡林翼,行着注目礼。

不得不说,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就这么大。你没有见过智商超群的人,那只能说明你没有见过做够多的牛人,比如说胡林翼。

学神胡林翼对着大家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悠悠的甩一甩长发,挥一挥衣袖:不要迷恋哥,哥是个传说。

在无数羡慕嫉妒恨目光的注视下,飘然而去。

不带走一片云彩。

科举第二人:学霸左宗棠。

左宗棠的科举之路,可以用“坎坷”来形容。

他是学霸,也有真学问,但是外界因素却时时影响他。

秀才: 1827 年参加秀才考试,时年 16 岁。

结果:左宗棠 顺利通过了童子试和府试,并且在府试这一关高居第二名,但是很不幸,等他准备冲击第三关院试的时候,母亲病重,于是他只能放弃院试,也就是说,这次考试左宗棠其实是没有考上的,第三场考试也就是最后决定是否能成为秀才的考试,他弃考了。

之后他母亲就去世了。

在大清朝,父母去世都是大丧,读书人是要回家“守制”的。

关于守制这个事情,后面我们会多次提到:

曾国藩、胡林翼和左宗棠都遇到过守制的问题,只是他们守制的时间不同而已。

左宗棠最苦,年纪轻轻就回家守制,耽误了自己的科举之路,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前半生郁郁不得志,直到快50岁了才时来运转;

胡林翼也因为守制,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但是相比左宗堂又稍微好一点:他是在自己功名考取之后做官的途中回家守制的,虽然也比较郁闷,但是毕竟自己也是钦点的翰林,并且胡林翼家此时的家境已经相当富裕(老丈人有钱),虽然事业上耽误了,但是生活上比较优裕,过得算是悠闲;

曾国藩则是最幸运的,他父母去世之时已经在朝廷呆了10年,10年间连升8级,从一个从7品的授翰林院检讨,一路升到了正2品大员的位置(授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级别),在此之后曾国藩再回去守制基本上对他的仕途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了。

并且因为回家守制,曾国藩才迎来了建立湘军这个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机会,最终成就了他一生的功名,从这个意义上来首,曾国藩是从“守制”之中获益最大的人。

父母丧,一般是要守制3年(27个月),守制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需离任。

左宗棠因为母亲病重不得不弃考,考秀才的事情就耽误了。

1832年:考举人,21 岁。

左宗棠能考取举人,是3件非常幸运的事情碰在一起的结果:如果不是这3件事情碰一起,左一样考不了举人。

第一件幸事:捐监生。

我们前面说了左因为母丧,秀才第三场考试弃考了,没有取得秀才的学位,没有秀才学位严格来说是无法参加举人考试的。

那么他是怎么取得资格的呢?

就是捐监生:简单来说就是捐了钱,买了一个监生的毕业证,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这在当时虽然为读书人所不齿,但是也是合法的,至于为什么合法,我们后面会有机会讲到。

左当时是非常穷的,因为他的父亲在1830年的时候也过世了,这个时候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哪里来的钱捐监生呢?

很简单:有高人相助。

左宗棠读书于长沙城南书院,当时主持书院的校长是贺长龄之弟贺熙龄,贺长龄大家都知道是清末的名人,也是进士出身,后来官至一方封疆大吏的牛人,左宗棠经常到贺长龄家里借书看,贺长龄非常喜欢这个年轻的读书人。有了这层关系,捐监生所需要的“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二件幸事:父丧守制。

左的父亲左观澜1830年也随母亲去世了,按说是要在家守制27个月,不能参加考试的,不过这次他比较幸运,1832年8月开科考试的时候,服丧期已经过去,他可以去考试了。

时间就赶得这么巧,没有这个巧合,左宗棠一样没有考试资格。

第三件幸事:恩科。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每每遇到国家大事或者重要的纪念日的时候,大清朝为显示皇恩浩荡,往往会开一个“恩科”,算是奖赏天下学子。

1832年,是道光皇帝50岁的整岁大寿,于是乎这一年就开了恩科。

开恩科对考生来说其实机会是一样的,还是公平竞争,左宗棠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是恩科的一个规定救了左宗棠,使他免于再次落榜。

正式考试阅卷完成之后,左宗棠其实已经被刷下来了:在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试卷须先经同考官阅看,择其优者加以评定,然后向主考官推荐方能取中。左宗棠的试卷未能通过同考官这一关,第一轮就被枪毙了,被斥为“遗卷”,也就是落榜生的试卷,放到废纸篓里去了。

但由于这一科是“恩科”,为显示皇恩浩荡,于是朝廷特命主考官搜阅废纸篓里的遗卷,主考官徐法绩(此人虽没有名气,但是发觉了左宗棠这个大牛,应该被世人牢记)披览五千余卷,搜遗得六人,其中左宗棠位六人之首。

于是左宗棠又被人从死人堆里巴拉了出来,抢救了一下,算是活过来了,左宗棠幸运的成为了一名举人。

后来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当左宗棠功成名就去到朝廷面见两宫皇太后(慈禧和慈安)的时候,慈安太后因为不知道左宗棠的出身,就唠家常一样的问了左宗棠:“你是什么时候高考的啊,成绩怎么样啊?”

左宗棠顿时非常窘迫,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呼啸奔腾而过,但是无奈还是要回答:“微臣是道光12年参加的湖南乡试,乡试成绩第一名。”

其实左宗棠犯了欺君之罪:他根本就不是乡试第一名,他是乡试的倒数第六名而已,只是在“搜遗”中是第一名,也就是说他只是个败者组的第一名,这个成绩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所以才这么回答。

当然这个也是野史,敝人姑且说之,你姑且听之,但是左宗棠乡试倒数第六名的事实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

不管过程如何,总算是考上了举人。

可喜可贺。

下一步就要考进士了。

左宗棠进士之路一: 1833 年恩科的会试,左宗棠踌躇满志,欣然应考。

结果:不售(落榜)。

不过这次考试的结果不算坏,主考官还给左宗棠写了鼓励的话:清新脱俗,老哥稳。(“气机清适,诗稳”,看来老哥稳这三个字在大清就有了) 没事,落榜了咱接着考,考官不都说老哥稳了吗?

下次再考,咱稳稳的高中。

左宗棠进士之路二: 1835 年会试,左宗棠踌躇满志,欣然应考。

结果:不售(落榜)。

这次的考试,其实也有一个说道:话说本来左宗棠是榜上有名的,但是就在发榜之前,主考官誊录姓名的时候发现湖南的录取名额超了一个,于是乎就把左宗棠给淘汰了。

这个事情是左宗棠的季子左孝同写的,可能有溢美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毕竟亲儿子对自己父亲考功名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所耳闻,必然不会无根据杜撰,所以比较可信。

之前的乡试,因为意外,自己榜上有名。

现在的会试,因为意外,自己名落孙山。

左宗棠如果当时知道这事,不知道是该哭呢,还是该笑呢。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苍天饶过谁。

没事,落榜了咱接着考,这次落榜不是意外吗。

下次再考,咱稳稳的高中。

左宗棠进士之路三: 1838 年:会试,左宗棠踌躇满志,欣然应考。

结果:不售(落榜)。

这次挺干脆:什么说道都没有了,鼓励的话也没有了,就俩字“不售”。

这次左宗棠终于火了:你妹的忽悠我呢嘛?

老子可是号称当代诸葛亮的人(今亮),就这么被你们玩?

不录取我是不是,老子不奉陪了,不伺候了,不玩了,拜拜了您呐。

左宗棠也挺干脆。

于是左宗棠的科举路止于举人,并且是个倒数第六的成绩。

一代学霸,就这样陨落了。

左宗棠的高考(科举)之路,是一个关于学霸的悲伤的故事。

科举第三人:学弱曾国藩。

说曾国藩是“学弱”欠妥当:

在当年如此低的录取率之下,任何“学弱”都没有高中进士的机会,而曾国藩20多岁就高中说明他根本不“弱”,所以我们这里不用“学弱”,用“努力型选手”来称呼他更贴切。

说完了学神和学霸,我们再来看看努力型选手曾国藩。

曾国藩的天赋一般,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道努力。

上面这句话说的非常没水平:努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天赋啊。

难道天赋就一定是那种平时不读书,一旦考试就开挂的那些人吗?

不尽然。

就好比我们现在的七大姑八大婶唠嗑是喜欢说的:“哎呀我的儿子啊非常有天赋,就是太贪玩不知道努力,否则一定会怎么怎么样”。

这样的话听听就算,千万别当真。

1833 年,曾国藩考取秀才,这一年他 23 岁。

虽然说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实际上曾国藩从16岁开始,就已经开始参加秀才考试了,之前已经经历过7次小试,可谓艰苦。

曾国藩的艰苦,和其父亲曾麟书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曾麟书也是个读书人,但是一直考到43岁,考过17届考试之后,才勉强中了个秀才。

曾父中秀才的时间,只比曾国藩早一年,也就是1832年。

所以在1832年的10来年时间里,父子两个人,经常携手走在去县城考试的小路上。

夕阳西下,一老一少,走在艰苦但是充满希望的科举之路上,外人看上去辛酸,自己内心却信心满满。

这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1834 年:曾国藩考举人,一击中的,第 36 名。

貌似时来运转,老实人开始发力了。

相比于考秀才的艰辛,曾国藩靠举人却一击中的,干净利落,相当的洒脱。

这里没有太多的表述。

我们继续来看曾国藩的进士之路!

曾国藩进士之路一: 1835 年会试,曾国藩也踌躇满志,欣然应考。

结果:不售(落榜)。

貌似考举人时候的好运气又走了,不过没关系,因为1836年会有恩科,所以曾国藩留在京城里读书没回家,准备来年再考。

曾国藩进士之路二: 1836 年恩科会试,曾国藩还是踌躇满志,欣然应考。

结果:不售(落榜)。

看来运气真的是用完了,好吧打道回府吧,总不能在京城里呆三年。

其实曾国藩不光是运气用完了,银子也用完了,只能回家(科举是个烧钱的事情,小老百姓很难承担,我们后面写学渣洪秀全的时候会交代)。

在回家的路上,曾国藩做了一件影响他后来科举功名的事情:买了一部好书《廿三史》,花了百十两银子,钱不够连自己举人的衣服都不要了抵给别人,最终才把这本书买回了家。

回家之后的曾国藩发奋用功,早上一大早起来,一直苦读到大半夜,一年多的时间闭关修炼,足不出户(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户几一年),把百家经典都读透了,极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

这一年的苦读,让曾国藩的学识大为扩展,其学识超越了八股,进入到更高的境界,也为他后来的科举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会试、复试、殿试、朝考优异的成绩。

不得不说,这次落榜,努力的曾国藩获益匪浅。

曾国藩进士之路三: 1838 年会试, 29 岁,曾国藩还是踌躇满志,欣然应考。

结果:高中进士(排名中游:三甲第四十二名)。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曾国藩会试之后参加殿试考取第三名,道光帝钦点第二名,入翰林院学习,漂亮的走完了自己的科举之路。

纵观曾国藩的科举之路,我们会发现:其实老实人不吃亏,努力才有希望,拼搏才有未来,学习改变命运,虽然这些话都有浓浓的鸡汤味,但也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前面也说曾国藩是努力型选手,然后大家就都觉得曾国藩没有什么天赋,段子届也有一段关于曾国藩的段子:说曾国藩这个人小时候非常笨,背书背不进去,有一个贼窝在他们家房子上等他背完了书去睡觉自己好下来行“鸡鸣狗盗”之事,结果他背到半夜也没有背下来,小贼忍不住了,就从房梁上跳下来,把曾国藩要背的内容背了一遍,然后悻悻的走了,临走还不忘奚落一句:“就这智商,还要啥自行车啊。”

曾国藩是羞愧难当。

这个说法,你当段子看看就完了,要是当真了那就太幼稚了。

如果你真的认为曾国藩的天赋连一个小贼都不如,请你翻翻我前面写的科举考试之难的内容,再温习一遍:一个低智商的人,真的通不过科举考试。

曾国藩能29岁考中进士,天赋绝对是杠杠的,并且他还非常用功,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相比于大家对曾国藩的评价“他是个天赋不足但知道努力的学生”,本大叔更愿意下另外一个结论“他是个比你聪明同时比你更努力的学生”。

天赋好,还知道努力!

这就是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而一个真正没有天赋的人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下面写学渣洪火秀的时候你就会看到。

科举第四人:学渣洪火秀。

最重要的人放在最后,我们来看看第四个人洪火秀的科举之路——一个学渣的科举经历。

学渣洪火秀秀才之路一: 1829 年考秀才, 16 岁。

结果:不售(落榜)。

这一年,努力的曾国藩奔波在考试的路上屡试不售,学霸左宗棠在家守制,学神胡林翼四处溜达还没想到要准备考试。

晚清“四大天王”都还是“小学生”,没什么差别。

学渣洪火秀秀才之路二: 1836 年考秀才, 23 岁。

结果:不售(落榜)。

这一年,努力的曾国藩已经考了2轮会试,学霸左宗棠也考了2轮会试,学神胡林翼弯道超车,已经高中进士了。

可怜的学渣洪火秀还在参加高考。

四大天王在考试上的成就,一下子就拉开了差距。

这次落第之后,洪火秀在回家的路上,也得到了一本书,和曾国藩花了百十两银子+赔上自己的衣服不同,这本书是免费的,叫《劝世良言》。

插一句:往往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后来这本书在中国造成了几千万人的死亡,几亿两银子的损失,十多年的内乱,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这本书(其实就是街头的一个小册子)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昂贵的一本,没有之一。

学渣洪火秀秀才之路三: 1837 年考秀才, 24 岁。

结果:不售(落榜)。

晚清“四大天王”里的其他的3个小伙伴都已经在科举路上功成名就,已经把洪火秀远远抛在身后了,都已经结束了考试生涯不再参加考试。

别人都跑远了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可怜的学渣洪火秀还在参加高考。

这次落榜,考场失意的学渣洪火秀悲愤交加,生了一场大病,四十多天卧床不起,昏迷不醒,醒来之后人们发现:

洪学渣疯了!

不过疯了的学渣洪火秀,并没有做“自碎其睾丸”这样的举动,如果做了也好了,一了百了,也就没有后来几千万人死亡的民族浩劫了。

后来改名为洪火秀的洪学渣在创业成功之后写回忆录的时候,对当时“疯了”的举动解释是这样的:

洪学渣躺在家里,然后恍惚中看到了一龙一虎一鸡到自己家里来。

再之后就进来了一大批人,抬着轿子,把他抬起来,吹吹打打的就走出去了。 他坐上轿子之后就开始腾云驾雾了,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差不多:一个神仙居住的高贵所在。

这里的人很高贵,不食人间烟火,但是这里高贵的人都还向他这个大学渣点头哈腰:因为他是“真命天子”嘛。

最后他就被众人拥护到了一个老头面前:这个老头就是“爷火华”(我们现在基督教里的耶和华)——天父皇上帝。

这还不算完,作为“老天爷”的天父皇上帝,还拉着他的手对他说:“儿啊,你本该是皇帝啊,老爸派你下凡,是去斩妖除魔,是为了拯救世人的啊”。 洪学渣听了异常激动:“爸啊,儿在下界,想你想的苦啊。您老人家又瘦了。” “老天爷”非常激动:“哎呀我的儿,你之前见过我嘛?”。

洪学渣说:“没有,之前咱爷俩还没见过面,其实你瘦不瘦鬼知道,我就是说说而已啦。”

好吧,算我自作多情吧,爷火华大神只能这么想。

但是毕竟已经认了父子关系,是亲儿子,现在亲儿子洪学渣要下凡去斩妖除魔拯救世人,你老人家总归要给点法宝吧?

于是“老天爷”就给了洪火秀三样法宝:宝剑一把(就是后来的斩妖剑),大印一个(就是后来的“天王大道君王全”大印),美果一枚(具体这玩意是啥没人知道)。

之后洪学渣就下凡了。

下凡之后的洪火秀,这会还有点恍惚,但是他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我型我秀,卖力的表演了起来。

他时睡时醒,嘴里念念有词,经常高呼“斩妖斩妖”,并且手舞足蹈:一会指着墙角说“这儿有一只,杀掉”,一会指着床边说“这儿也有一只,杀掉”。

然后洪学渣就开始手足并举,一会儿从床上跃起满屋子乱跑,一会儿再跌倒到床上,默不作声来一会葛优摊。当然这些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将满屋子的妖魔彻底铲除。

这个时候洪火秀的家人看着洪学渣的表演,我相信他们的内心是崩溃的。

这娃疯了。

是真疯了。

所有人都相信洪学渣疯了的时候,其实他没有疯。

为什么呢?

因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打针没吃药的洪学渣居然就自动痊愈了。

能够正常生活了,还回到自己的“三家村私塾”里去继续干工作,继续当自己的小学老师去了。

学渣洪火秀秀才之路四: 1843 年考秀才, 30 岁。

结果:不售(落榜)。

距离洪学渣“发疯”已经过去6年了,期间他做了很多事情,我们后面再讲,但是最终洪学渣还是抵挡不住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的诱惑,又来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

不过很不幸,这次他还是没有考上。

对比一下其他的3个小伙伴,这个时候其他小伙伴们都去哪里了呢?

学神胡林翼:已经在官场混了一圈,并厌恶官场,心灰意冷退休回家过田园生活了;

学霸左宗棠不想科举了,准备隐居退休了:买田70亩于湘阴东乡柳家冲,并决定“明年移居湘上,此为有家之始”,提前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努力的曾国藩: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这一年的三月大考中,曾国藩从127人的考试中成功杀出,考了个第六名(正数的)的好成绩,于是迎来了仕途上的转折,他从翰林院检讨(从7品)升到了翰林院侍讲(从5品),虽然这两个官职只差两个字,但是相差却很大,翰林院检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的地位,而侍讲的职责则是为皇帝或太子讲学,讲论文史及备君王顾问。检讨只是写写文章,做一些研究归纳出版的工作,而侍讲则是给最高领导人担任老师/文秘的工作,地位当然天壤之别。曾国藩也是从这里开始自己的仕途,最后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

而这一年的学渣洪火秀,还在参加高考,还在考秀才。

对比之下,真正是相形见绌。

这次考试居然还是落榜,郁闷的洪火秀又要疯了——算了,之前已经疯过了,这次倒坦然了。

据说他在考完之后,得之自己以30高龄依然落榜的时候,说了一句“以后由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史料的原文是这样的“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让自己来开科取士”)

虽然本大叔知道这是句杜撰的话,是小说家言,但是我还是选择同情的相信:就好比大叔失业面试很多家没下文的时候,也会抱怨一句:等老子创业了自己当老板自己招别人吧,道理差不多。

本大叔找不到工作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创业,洪火秀同学当年的想法也是一样:科举看来我是不行了,只能创业去了。

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看来本大叔应该称洪火秀第三(第二被国父中山先生占了,敝人只能屈居第三)。

学渣洪火秀的故事讲完了,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洪火秀会考不上呢?

下一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看看学神学霸学弱学渣是如何养成的。 sPvClVq2hp+2e3Ggp0fy0QnpLAFHQ3DiYPeoy8vLIx+ijKiYn4ka96bZLTmWtrG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