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节

最后一次高考

1841年的高考就因为几个小鬼子和几个小阿三给搅黄了,但是1843年的高考继续进行。洪秀全参加了这次高考。

对于洪秀全来说,他一生参加过4次高考,当然这次高考和前三次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都是落榜。

但是对于清政府来说却不一样:这是他们收伏洪秀全这个妖孽最后的机会。

其实只需要给洪一个秀才的名额,就不会有后面的那场惊天浩劫了。

只要一个秀才的名头。

当时的大清朝,全国上下的秀才数量是几十万级别的,真的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那些剩下的几十万个秀才加起来,在日后都不及目前这个人的影响力大,给他一个秀才笼络他一下又如何?

但是奇迹没有发生。

洪秀全第四次落榜了。

清廷也失去了最后一次笼络这个“读书人 + 神经病”的机会。

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考试之后,洪火秀对科举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他彻底放弃了。

1843年的高考:

洪秀全失去了成为一个文化人的机会。

大清国失去了笼络洪秀全最后的机会。

洪秀全走出考场,然后就出现了后人杜撰的画面,洪秀全在考场外立下誓言:

“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让自己来开科取士”

然后很多人就开始BB:这个时候洪秀全就已经立下了反抗清廷的志向啦,洪秀全这一刻小宇宙爆发决定推翻满清啦,等等。

呸。

难道你高考考不好就要报复社会?

难道你工作找不到就要反人类?

这是有多畸形的人生观才会得出这样奇葩的因果结论啊?

当然那些叫兽砖家得出这些结论我们就不要追究了。

屁股决定脑袋。

其实:洪秀全根本就不想造反,也没有后人杜撰的所谓的反封建的觉悟,看看他后面的人生路你就能明白!

落榜回家之后,洪秀全就老老实实在外面教书,当他的“三家村腐儒”——他是个货真价实的“腐儒”。

雇佣洪秀全在家教书的人名字叫李敬芳,换句话说李敬芳是洪秀全的老板,东家。

李敬芳这个人也是个奇人!

有一天,李敬芳在吃饱撑着没事干的时候溜达到洪秀全的书桌边,偶然看到洪秀全藏书里面有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梁发在7年前给洪秀全的《劝世良言》。

李敬芳就问洪秀全:“这本书没见过嘛,你小子从哪里淘来的,不是禁书吧?

有没有小黄文啊?”

洪秀全忽悠他:“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有读过,你自己拿去看吧。”

于是李敬芳就把《劝世良言》拿回家找小黄文去了。

谁知没有找到小黄文,但是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这上面说的,和我们正统的书籍上说的完全不是一码事啊。

于是李敬芳跑到洪秀全这里,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你赶紧看看,这里说的好像都是墙外面的信息啊,都干货,抓紧阅读,一会就要被删了。”

洪秀全看着李敬芳,心里暗骂SB,老子7年前就看过了,还用你说。

但是还是假装没看过:要为自己作为天父的儿子——“天子”这件事情背书嘛。

于是拿过来,假模假式的开始看了起来,看完之后,洪秀全作恍然大悟状:“哦,这里写的,和我6年前生病时梦到的一模一样啊,我果然是天父皇上帝的儿子啊,我是真命天子啊。”

李敬芳大骂一句神经病就走了。

虽然李敬芳不相信洪秀全“天子”的说法,但是对于基督教的教义还是很痴迷,再说一遍:宗教真是个奇怪的东西,跟美女和美酒很像,容易让人着迷。

于是老板李开芳就和自己的员工洪秀全一起阅读研究,很快两个人就沉迷其中,都成为了基督徒。

有人说是洪秀全感化了李敬芳,李敬芳是洪秀全拜上帝会的第一个教徒,其实有失偏颇。

应该说洪秀全和李敬芳是联合发起人:如果把拜上帝会看做一个创业公司,洪和李应该是最早创立这家公司的两个人,最初的合伙人。

李敬芳的地位和洪秀全应该是对等的:即每个人有50%的股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洪和李两个人是“互相施洗”的,地位对等。

洪和李最初根本不知道如何“受洗”,只是按照梁发宣传册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两个人就私下里“互相施洗”,宣布自己是基督徒了。

第二:洪和李同时打造了一把“斩妖剑”,地位对等。

这是象征太平天国最高权力的两把“日月神剑”,当然最后都流落民间,但是当时李敬芳确实也手握一把“斩妖剑”,地位是和洪秀全平起平坐的。

就在这样的儿戏当中,拜上帝会就算是创立了,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 响力排名第三的组织成立了。

教主二人:洪秀全,李敬芳。

随后两人就发展了拜上帝会的第一批会众:

一个是洪秀全的堂弟洪仁玕,一个是洪秀全的表弟冯云山。

这个传教方式和传销很像:都是从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下手。

洪仁干和冯云山都是读书人,特别是冯云山的加入,为以后拜上帝会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两个人都是受洪秀全感化之后入教的。

冯云山也是个不第秀才,也在私塾教书,职业和洪秀全一样。

洪秀全在冯云山教书的私塾中,偷摸的给这两个人施洗,然后这两个人再跳到村头的小溪里,从头到脚好好的洗了个澡,算是彻底净化了灵魂,成为了基督徒。

到这个时候,拜上帝会就发展到了 4 个人:

教主 2 人:洪秀全,李敬芳。

会众 2 人:洪仁玕、冯云山。

洪秀全和自己的两个亲戚洪仁玕冯云山自己做了基督徒之后,就去发展家人:大家都来信上帝吧,信上帝能得永生,不信上帝要下地狱,你们也来和我们一起永生吧。

于是洪秀全的这一群亲戚家人,也陆续都成了基督徒:并不是说大家有多虔诚。中国人信仰的特点:畏惧的多,虔诚的少。

基督教的教义也抓住了“畏惧”这一点做文章:不信教的话可是要下地狱的哦。这一点和现在微信上转的段子差不多:在段子结尾都要加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你全家怎么怎么样”等等,非常恶心。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其实不确切,中国人信仰的东西太多了:有佛祖,有观音,有土地,有玉皇大帝,有上帝,也有孔子孟子,也有关公秦琼,也有岳武穆诸葛武侯,甚至还有黄鼠狼(黄大仙),怎么能说没有信仰呢?

应该说中国是一个多偶像信仰的国家。

但是因为有很多偶像,所以中国人的信仰并不是那么坚定:比如之前的梁发,在关系自己利益的吃饭问题面前,轻易就舍弃了自己非常虔诚的佛教信仰,加入了基督教。

中国的神佛鬼怪这些偶像好几百个,现在又来了一个新神仙“上帝”,并且信了她能够得保“永生”,反正信一下也不会少块肉,信呗,万一是真的呢?

中国人对偶像的心态,其实和买彩票差不多:花10块钱买5注,去博可能的500万大奖——当然如果没中自己也能接受。

以有限的投入,去获得可能的无限的回报——当然如果没有回报也在意料之中,这种赌博心理随处可见。

比如见了佛祖寺庙,花98块钱买一炷香,点上许个愿: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98块钱就是“有限的投入”,自己能长命百岁就是“无限的回报”,当然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可能”存在,那么这个可能就反映了大家的心态:尽力了,着不着随便吧。

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的家人,应该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信拜上帝会的。

随着信教的人越来越多,站在一边的李敬芳就有点看傻了:我就是玩票而已,你们是要来真的啊?

李敬芳退缩了:你们三个都是穷光蛋,你们搞这些可以,我家底厚着呢,也跟你们一起去搞七捻三?

疯了?

随后李敬芳就淡出了拜上帝会,安稳的做自己的土财主去了。

晚清和民国时期,有三个人本来得到了可以名扬天下的机会,但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都主动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这三个人都和军事有关:一个人是现在的李敬芳,如果他一直跟着太平太国混,地位一定在冯云山之上,毕竟他可是两个开国元老之一;

第二个人是淮军建立的时候,有个人的主动退出成就了后来的李鸿章,具体是谁现在先不说;

第三个人是在晚清新军建立的时候,有个人的主动退出成就了袁世凯。具体的我们到时候再扒。

走了元老李敬芳,于是拜上帝会就剩下了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三人,都是洪秀全的亲戚。

洪仁玕其实也就是个打酱油的,当时才20出头,没见过什么世面,跑来凑热闹的。所以核心人物就只剩下洪秀全和冯云山两个了。

虽然洪秀全是创始人,冯云山是后来加入的,但是根据后来的表现来看,其实冯云山对于宗教的狂热是远远超过洪秀全的。

后来冯云山在开创拜上帝会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平天国早期与其说洪秀全是创始人,不如说冯云山才是拜上帝教的主心骨。

我们来看看这位拜上帝会主心骨的表演。 ojQZP2t0DxIE7Z0jCFsCTM1lW59H52kPBbr8K4za0UpU8Q18GpjVQOTngf85P9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