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自从分田到户以后,邓家铺子的公有财产,毫无疑问没有大锅饭时期那么多,但仍有不少的公有收入,主要组成为公有制时期遗存的资金、上一级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卖山林木材为主的自有收入。一个村子,只要存有公共财产,就必然面临着再分配的问题,是否公开透明,往往考验一个村的领导人的智慧。邓家铺子虽然只是一个小村庄,但里面错综复杂的问题,无异于一个大社会。

在大锅饭时代,做为村支书的邓大华,他的家跟所有村民的家,完全一个样,别无二致,他也没想过要有特殊的待遇。而到了邓正希时代,他很快成为了村里少数几个脱离土地率先富裕起来的人,他不仅不用干活,还住着全村最好的大房子。农忙时,村民们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他却可以挺着肚子叼着香烟,鞋袜齐整地站在一旁观望,像一个城里下来视察的高级干部。

谈起有关村支书邓正希的话题来,只要稍加发挥,就立刻多得几天几夜说不完,另写一本书也是没有问题。为了接下来的叙述不至离题太远,在这里,我想有必要交代一下我的伯父邓长安和邓正希的关系。

当然,在邓家铺子,只要姓邓,总能拐弯抹角地攀上一点血缘关系。除此之外,邓长安和邓正希还有许多相同点,他们年龄相当,从小一起玩到大,还曾经是同班同学。长大后,他们还相继迎娶了一对表姐妹。邓正希的老婆康烨,是我的伯母周兰的表妹。这样算起来,他们不仅是同族兄弟,还是连襟。

说起来,康烨之所以愿意嫁给邓正希,还是因为我的伯父邓长安的大力撮合。有一年春节,康烨来邓家铺子走亲戚。那天,天空阴沉,飘着毛毛细雨,她走得有点着急,一不留意就在泥泞的马路上跟低着头走路的邓正希,迎面相撞在了一起,俩人差点儿来了个狗啃泥。因为这一撞,撞出了火花,邓正希透过厚厚的镜片在一片迷蒙的水雾中,看上了她。

那时,邓正希刚从部队提前复员回来,已是二十六七岁的大龄男青年,正苦于无法解决终身大事的问题。在媒人的介绍下,他相过几次亲,女方都因为他的眼部问题,在做最后的决定时,改变了主意。同样的原因,他的工作也没有着落,一直无所事事地待业在家。春节期间,邓正希一个人特无聊,于是,他走出家门,拢着双手,佝偻着背,摸索着去找我的伯父邓长安闲扯,以排解内心的苦闷。哪知一不小心,他就撞上了桃花运。

除了眼部仔细看稍显恐怖之外,邓正希总的来说,还算一表人才,尤其他健壮挺拔的身材以及一张正义凛然的国字脸,给人一种强烈的信赖感。在一场特意安排的饭局上,我的伯父邓长安向康烨大肆夸赞邓正希。他把他的事迹重新演绎了一番,说他不仅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简直还是一个英雄人物一样的军人。经不住我的伯父邓长安不断催眠般的蛊惑,涉世不深又豪爽的康烨,答应了嫁给邓正希。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俩家的关系,都处在蜜月期,经常频繁走动,亲如一家。后来,我的伯父邓长安和邓正希,逐渐有了隔阂,反而是因为周兰和康烨俩姐妹之间产生的怨怼。至于其中的曲折,还得从我的小学老师刘金娥离开山顶小学说起。因为她的离开,邓家铺子好几年没有学校,这对村里的小孩们上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正希决定把过去的村委会办公大楼,也就是他所说的危房,改造成一个小学。

至于聘任代课老师的问题,邓正希首先看中了周兰,他觉得她脾气温柔又有耐心,是一个老师的最佳人选。于是,他在没有跟康烨商量的前提下,自作主张地通知了周兰,说安排她去当村小学的代课老师。周兰高兴地同意了,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随后的教书生涯。哪知第二天,当她带着一脸的笑容走去学校时,她看见康烨正在充满激情地上一堂语文课,张牙舞爪地咿咿呀呀,并不时沉着脸大着嗓子,冲讲台下不守规矩的学生吼上几句。

周兰偷偷看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说,然后默默地离开了,她知道她已经被替换。只有几个学生的小学,也不需要更多的老师。隔了一天,邓正希讪笑着跑过来跟她解释,说他一直不同意康烨去当老师,也骂过她。他说他知道以她那样的暴躁脾气,肯定不是一块当老师的料。同时,他又无可奈何地接着说,但是她臭脾气一上来,谁也拦不住,他也拿她没有办法。说了一会儿,见周兰依旧笑着不出声,邓正希又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说先让康烨教几天,等她哪一天教不下去了,她再去顶替她。

可是后来,康烨就算教不下去,她也不愿意把机会让给周兰,她蛮横而霸道地解散了村小学。我猜想她的心理可能是,教不好学生已经被打脸了,她不能让周兰再打一次脸。女人的心思有时候就是那么难以捉摸,尤其是好胜心那么强的康烨,更是如此。她可能宁愿全村的人都耻笑她,也不愿意被她最亲近的人比下去。

我的伯母周兰从未和康烨发生过正面冲突,从未像村里其他的女人那样撕破脸皮地撒泼叫骂,但她们之间的争斗、较量,却也暗流汹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她们慢慢变得疏远,不仅拉开了身体的距离,同时也拉开了心理的距离。马路上迎面相逢,虽然依旧满脸堆笑,可是任谁都看得出,她们之间隔着一条冰封的湖面。她们的姐妹之情,只剩下了仅有的脆弱的亲戚关系在维系。

我的伯父邓长安和邓正希的矛盾,逐年积多,倒不仅仅是因为背后两个女人之间的小争斗,主要还是来自工作上的意见不合。可以说,作为村长的我的伯父邓长安,是邓家铺子的村民们凭票选举出来并真心拥戴的好干部。他的存在,被村民们寄予了厚望。他们希望他能对邓正希的某些独裁行为,起到一定的纠正和监督的作用。

确实也是那样,在很多村务的处理上,他们时常意见相左,彼此不服、脸红脖子粗地争吵,更是家常便饭。但是,我的伯父邓长安不管吵得如何不可开交、如何怒不可遏,他还是尽量维持着应有的君子风度,绝不武力相向。

当然,事无绝对。有时候,不是每件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规律可循。

我的伯父邓长安动手打了邓正希,是在一个山沟沟里的工地上。他少有地失控了。当时,太阳已经沉进重重黛青色的群山,唯剩一抹金色的阳光,洒在对面的山顶上,整个山坳笼罩在日暮里,一片灰暗。我的伯父邓长安在冲着邓正希吼了几句话以后,控制不住地伸出颤抖的手,然后快速而结实地扇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邓正希估计完全没有想到我的伯父邓长安会对他动手。他稳定住摇晃的身子后,一下子懵了,呆呆地站着,以致他的无框眼镜从鼻梁上滑落,都没有任何反应。

接下来的状况,平静得让人觉得反常。我的伯父邓长安拿起一把铁锹,铁青着脸走开了。邓正希则张开双手摸索着,找到地上的眼镜,默默地戴上,然后回头扫视了一眼围观的村民,厉声说看什么看,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对于村民们来说,刚才响亮的一巴掌,比此前的蓄水池垮塌,效果更为震撼。此时,他们虽然维持着表面上的不动声色,但心里早就在为我的伯父邓长安欢呼。蓄水池的垮塌,责任全在邓正希,一项邓家铺子所有村民都在翘首期盼的自来水工程,因为他的私欲熏心而毁于一旦。

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一直是邓家铺子所有村民,最为渴望的一件大事。经过前期的凑钱、选址、规划、采购,再到村民们集体出工出力,眼看蓄水池建好,水管铺设完工,只等蓄水池蓄好水,再开闸放水,家家户户不用出门,就能喝上甘甜的自来水了。可是,在最关键的节点上,蓄水池因为承受不了水压,突然垮塌了。在咆哮着翻滚的山泉水中,蓄水池像冲开的豆腐渣一样,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山涧两旁的草丛中。

蓄水池之所以垮塌,村民们心知肚明,那就是因为使用了太多的劣质水泥。在此之前,邓正希不顾我的伯父邓长安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地选择了一个声誉不佳、常常以次充好的商家合作。邓正希更是在众人面前,拍着脑袋语气强硬地对我的伯父邓长安说,大胆地用,这个水泥绝对没有问题。

在修建蓄水池的过程中,我的伯父邓长安不时跑去监工,并强烈建议增加墙体厚度。可是,即使那么做了,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力挽狂澜,救蓄水池于不倒。他甩出一巴掌,是因为他真的已经出离愤怒,顾不得心中曾经恪守的君子风度。

村民们都以为邓正希在被打的当时没有反击,事情应该不了了之。可是,就在当天的夜里,他拉来一大帮人,各自手里拿着长长短短的器械,气势汹汹地杀到了我的伯父邓长安的家门口。他把自己的主要责任,弃之不顾,却为了那所谓的脸面,而大张旗鼓。

很显然,我的伯父邓长安也被邓正希的行为被激怒了,他在探听到他们即将到来的消息的同时,紧急召集了我的叔伯以及一众堂兄弟们,准备跟他们来个正面交锋。

一下子,紧张的气氛,像涨潮的海水,越涌越高,直至吞没漆黑的夜。 1NOVlNy0e4f7j/aFln3lB4GMFdOQMv4W8a1L5xAn+ebqg3pADZj8XkfYuTGmEU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