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之所以会有困难这个词,就是因为还有一个词叫作办法。但办法不会自己从地底下冒出来,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
做领导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你交代给下属一件事,他往往不过大脑张口就来——这事儿搞不定,因为1、2、3。就是说对他而言,1、2、3的存在就会让这件事儿成为死棋,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当你对他说——那你为什么不想想4、5、6呢,这事儿不就解决了?他或者恍然大悟,认同你的说法,或者又会迅速地开动脑筋,寻找出7、8、9否定掉你的4、5、6,令你哭笑不得。实际上你还可以找出10、11、12否定掉他的7、8、9,但明显问题的本质已经不在这儿,而是他一开始就没打算想办法,他的主要注意力都用在想困难或找困难上面了。因此你们这样的对话,其实最后只能成为车轱辘话,无限循环,根本不可能找到交叉点。
所以,更为实际的问题就是:到底是困难多,还是办法多?
世人之所以发明了办法这个词,就是因为世界上还有一个词叫作困难。这就是说,理论上每一个困难背后,都必然会藏着一个办法与其匹配。这就像世界上每一个男人都命中注定会遇到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这是上帝的安排,常人无可抗拒,所以世上才会有所谓缘分一说。只不过有一点很重要,就算一个男人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女人,美好姻缘也不会唾手可得,通常这个女人是需要这个男人拿出很大的精力与资源去追求的。
所以,“缘分”可遇不可求这样的说法我是极为反对的。因为这种说法堪称反动。什么都不做,干等这种价值观没有任何建设性与生产性,因此是不革命的,甚至可以说是反革命的。也许这个帽子有点大,但是,即便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也是需要你去寻找、去追求的,简单点说,是需要你付出行动的。反之,没有任何付出而唾手可得的东西是不牢固的,也不值得珍惜。
同样的道理,困难与办法这对夫妻也不会天生就走到一块儿。就算是对于每个困难来讲,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都藏着一个与其匹配的办法,这个办法也不会自己从地底下冒出来,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而扎实的行动(思考、寻找、实验等)去获得的。
所以,每当我们遇到一个困难,感到没辙、沮丧而想放弃的时候,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且慢!让我再想想。真的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
相信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养成一个在即将放弃的瞬间叫停自己十秒钟,让自己冷静一下的习惯,很多事情都会迎来重大的转机。
或者,请你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当你的困难(条件不具备、领导不支持、群众不理解、没东西、没人、没钱、没权等等)铺天盖地而来,让你感到已经死路一条的时候,请你在放弃前的一秒钟再动一下这样的念头: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之所以让你这样想,是因为我们许多人在对困难这个概念进行理解的时候,都往往容易过于强调外部因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内部因素。我们往往容易夸大外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自觉地忽略了内部因素的能动性。就拿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经典困难举例来说:
领导不支持——你自己是否想过争取得到领导支持的方法,并拿出实际行动尝试过?
条件不具备——你自己是否想过得到这些条件的方法,并拿出实际行动尝试过?
群众不理解——你自己是否想过得到群众理解的方法,并拿出实际行动尝试过?
……
如果你从来没这样想过,更别提曾经尝试过,只是凭借所谓的经验拍拍脑门儿就一厢情愿地下了这事儿搞不定的结论的话,你就是一个天大的废物。因为,永远不要对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说不行。世界上有许多必然因素,也会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哪怕是一件你曾经做过而失败的事情,随着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他环境因素的改变,也许依然会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你曾经这样想过,并尝试过,但经历了小小的挫折后就迅速放弃了,你虽说比废物稍好,但也只能落一个略强于废物的封号。
真正的聪明人应该是这样的——与其埋怨别人如何如何,不如想想自己还能干点什么。因为事儿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是活人,不是死人,所以我们就有主观能动性:我们有头脑就可以思考,我们有嘴巴就可以沟通,我们有手有脚就可以行动!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且也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掌控。
勤思考、善实行、百折不挠。聪明人都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因为它能带给你的不只有沮丧的心情,还有更为宝贵的经验与人生历练,放弃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这样的人才能够驾驭自己的人生而不受制于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终成大器!
记住,你本来只属于你自己,小看自己、放弃自己就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犯罪!
世界上本没有死棋,只有不会下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