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军旅生涯

大学毕业的任正非,在同时代年轻人中算是比较出色的。他理工基础雄厚,掌握了数门外语,而且文科实用水平颇高,对毛泽东思想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这些能力集于一身,即便放在今天,也不失为高级的社会人才。在那个政治风云谲诈多变的时代,如他一般的人,实属罕有。

1967年,在离别了苦难交织的家庭以后,穿着父亲皮鞋的任正非面临着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尽管时局动荡,但他总算在1968年中迎来了分配工作的机会。

按照当时的通例,任正非应当成为工农大军中的一员,然而,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非工非农,他成了兵。

任正非的职业定位十分鲜明:“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

任正非对军旅生涯有着理想主义般的憧憬,但一个敏感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他的父亲曾在国民党军界中担任过文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以“臭老九”和“走资派”的名义批斗过,在政审过程中一旦涉及这些因素,他的军人梦会在瞬间破灭。特别是在那个人们普遍畸形地认同“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时代里,一旦翻出任摩逊的问题,任正非就不可能开启军旅生涯。

万幸的是,没有十足把握的任正非在军人政审过程中,看到审核方对父亲的个人问题并未做出明显的评价态度,这让他十分欣慰。究其因由,也许那个时代被斗倒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多如牛毛,任摩逊普普通通,并不惹眼,掀不起多大的波澜。

侥幸跨越了这道坎儿,任正非在学问上的优势逐渐在被军队录取后表现了出来。尤其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这样的人更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那时,国际博弈同样激烈,美国和苏联在各自全球战略的扩张活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着军事技术,虽然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但科技强军时代的到来反而印证着一个“科教兴国”的新时代已经不期而至。

任正非在大学期间主攻技术专业,而军队中最缺的就是技术人才,他顺理成章地成为基建工程兵中的佼佼者。从1968年应征入伍到1982年以副团长的职位成功实现干部转业,14年的军旅时光是任正非认为的最美好的人生阶段。

问及任正非缘何放弃进工厂企业的机会,去过艰苦的军队生活,他后来道出的缘由是“锻炼自己”。这会被认作敷衍的回答,但从他后期的商界成就来看,这“四字箴言”意义非凡。

在军队的确又苦又累,却也能够提炼出最具男儿本色的坚强气质。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社会调查:在广东省深圳市这个最早的经济特区当中,企业大腕们绝大多数都是转业军人出身。而任正非,便是十几年后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位。

任正非在军队的作用在新兵时就充分显露出来了,因为他掌握着军旅中至关重要的工程技术,地位自然高于普通新兵。他所属的部队是成立于1966年的基建工程兵部队,是解放军体系中新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兵种,在国家基本工程建设和国防施工布局方面地位很高。特别是在周恩来眼中,这个崭新的兵种在新中国出现后最大的优势便着重体现在12个字上:“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

任正非所在工程兵部队很快有机会参与了一项规模庞大的军事工程的建设任务,这项工程的代号叫“011”。

早在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战略意义就得以凸显。到了新中国时期,政府意识到在这片风水宝地上兴建一座大兵工厂,增强新时期的国防实力已是刻不容缓,因而才选出精兵强将去完成任务。

有幸参与其中的任正非和他的战友们所要做的,是建立起成规模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这项任务很对任正非的心思,因为工程的地点设在贵州省的安顺地区,这是他的老家,他能“忙里偷闲”地回家看望父母和弟妹们。

在兴建兵工厂的过程中,任正非还获得了一种特别的赞誉。这种赞誉,不在于他有多么卓越的功勋,而在于他比较突出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他对毛泽东的著作了然于胸,战友和领导们纷纷称赞其为“学习毛泽东著作标兵”。

经过这次军事工程的建设任务,任正非更体悟到了团队的力量和组织的重要性,这些都为他日后创建华为团队发挥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任正非的科技素养很高,在技术发明中表现优异,特别是两次对国家科技空白的及时填补,不禁让领导和战友们交口称赞。在他和各位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总装厂、防空洞、飞机洞库以及试验场地等数十个项目基地都在限定的时间内竣工。

表现出色的任正非很快当上了领导。

任正非在工程兵队伍中继续深造着、成长着。1974年,他迎来了更好的时代机遇。

这一年,邓小平同志开始了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整顿工作。这也对军队产生了影响,具体表现为军用设备的空前增值。由于中国在联合国中已恢复了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在提高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加强了与欧洲各国的和平外交,英、法、德等欧洲强国的许多先进的科技设备开始引进中国市场。

基建工程兵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展当中,这些设备在军队中的运用发挥出了巨大的实用价值。

虽然由于父亲的背景原因,任正非在军队中除了一个“学毛著标兵”的口头嘉奖之外,再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嘉奖,但正是这些看起来的遗憾,让他养成了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心态。后来他曾说:“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唯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但是,“我已习惯了我不应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培养了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

任正非的军旅生涯,是他此生中非凡且意义重大的气质锻造时段。 L55/TSlOpVI6yTwVS8R4BsKbfA9v3qeDOdEiiCBaTFJFTjpU3IePsZB3lUAFg2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