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投资的第一个领域是手机周边,做的第一个产品是移动电源。
其实,早在小米手机推出来的第二年,我们就曾经做过移动电源的产品。作为手机公司,我们当时看到,手机的趋势是外形越做越薄,所以电池的体积不能增加;而智能手机越来越耗电,所以在电池技术暂时没有革命性飞跃的情况下,做移动电源,一定是有市场的。
2011年我们第一次做移动电源的时候,是公司内部组织了一支小队伍来做的。我们自己开模具,用最好的电芯,自主研发制造,最后做出来,成本就100多元,卖200多元,一个月只卖了2万个左右。后来我们就把这个项目叫停了,因为无论从产品定义、性价比,还是销售的结果,这都完全不是小米的路子。
到了2013年的时候,雷总给德哥指示,要快速地去市场上抢团队,于是我们再次关注到移动电源这个领域。与2011年不同的是,2013年的我们对手机周边这个领域的市场多了一份信心。那年的小米,已经有了固定的1.5亿成熟活跃的用户群。所以如果我们能打造出像小米手机一样质高价优的手机周边产品,这些产品就一定能够享受到手机销售的红利。就好比今天烤个红薯,余热就能把周边别的东西也烤熟。
所以2013年,我们关注的第一个投资的圈层就是手机周边。
但那年的移动电源市场,各种产品已经非常多,只是品质良莠不齐,大品牌的价格极高,小品牌杂乱生长,性能差且安全指标都不合格。我们觉得这个产品品类存在着很多痛点可改造,但似乎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直到有一天,德哥的一个朋友突然来找他,说自己做了款移动电源,价格极其便宜,想请德哥帮忙,看看能不能在小米网上销售。
德哥当时就说:“兄弟,便宜并不新鲜呐,因为市场上用山寨电芯的都便宜。”但德哥这个朋友非常厉害,他说:“什么山寨,我用的可都是苹果的电芯。”
原来那年正值苹果iPad推出之际,市场本来特别看好这件事,觉得iPad的出现会让笔记本的销量大幅下降。结果iPad并没有如预计般地发展起来,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iPad电芯剩余。德哥这个朋友之所以能在用好电芯的同时,把移动电源做到很便宜,核心就是买了库存的尾货电芯。
这个事给了德哥一个巨大的启发,他说:“我一下子就意识到,移动电源本质就是个尾货生意。”
与此同时,2013年还有一则信息也被德哥留意到了,那年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Garter(市场分析机构)两个机构同时宣布,联想集团成了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供应商。也就是说,全球除了联想以外,其他主流的PC(个人计算机)厂商都在萎缩。德哥和雷总聊起这事,雷总立刻就说:“咱们的移动电源必须用18650电芯。”笔记本电脑市场萎缩,那么市场上作为最常被用于笔记本电脑电池的18650电芯必然会有大量的剩余。这种电芯性能优质,技术还成熟。
所以有时候,商业就是个信号学的世界。抓住信号,看穿本质,才能准确地切入市场。在看穿了移动电源这个市场后,还要找到适合的人来做。雷总跟德哥商量:“我想请张峰来做这件事。”
张峰是原英华达的总经理,和雷总相识多年。在2011年小米还名不见经传的时候,没有一家大的手机制造商敢接小米手机的订单,时任英华达南京总经理的张峰第一个答应生产小米手机。他在手机生产制造领域打拼多年,对于手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业务了如指掌。
雷总、德哥、张峰,三个人在雷总的办公室里深聊一夜,随后生态链的第一家公司——紫米就这样诞生了。生态链投资不控股,帮助紫米定义产品、设计产品,并帮助紫米背书供应链,并授权使用小米品牌,在小米的电商平台上销售。
移动电源是我们打的第一仗,这一仗雷总和德哥全程深度参与。用德哥后来的话说,是先有紫米,后有生态链。从第一家企业开始,我们的生态链就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小米生态链就是从点做起,积累经验,逐渐向外摸索。
所以小米生态链的投资圈层,是围绕手机展开的。投资的第一个圈层,就是手机的周边,因为这是我们相对熟悉的战场,也是我们拥有庞大用户红利的领域。在此之后,我们又继续投资孵化和手机周边相关的产品——做耳机的1MORE(万魔声学),做智能可穿戴的华米,做净水器的云米,做平衡车的纳恩博。慢慢地,我们逐渐摸索,便形成了一个投资的三大圈层:
第一圈层:手机周边产品,比如耳机、小音箱、移动电源等。基于小米手机已取得的市场占有率和庞大的活跃用户群,手机周边是我们具有先天市场优势的一个圈层。
第二圈层:智能硬件。我们认为智能硬件大的爆发期尚未来临,但长远来看,硬件的智能化是必然的趋势。我们看好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小米本身也具备打造出色智能硬件的基因。因此我们投资孵化了多个领域的智能硬件,如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等传统白电的智能化;也投资孵化了像无人机、平衡车、机器人等极客互融类的智能玩具。我们希望通过投资孵化智能硬件,让人人都可以享受到科技的乐趣。
第三个圈层:生活耗材,比如毛巾、牙刷等。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耗材,也许会觉得小米投资跨越的领域有点儿大,但如果能以十年后的眼光看现在,那么围绕着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品质的消费类产品,在消费升级的逻辑下,必然会有巨大的市场。另一个方面,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但科技公司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这是由科技公司的属性决定的,谁都不一定能够始终站在科技的制高点上,所以当一家科技公司拥有了大量生活耗材类的生意时,它们就能够对这家科技公司不确定的属性产生巨大的对冲作用。因此生活耗材是我们投资关注的第三个领域。
小米生态链投资的三大圈层
在这三年的实战中,我们逐渐形成的投资顺序是:离手机近的早点儿干,离手机远的晚点儿干;离用户群近的早点儿干,离用户群远的晚点儿干。
就这样,在2014年,国内市场迎来了智能硬件的创业高潮,这一年也被称为智能硬件元年,投资机构也疯狂地涌向这个领域。2014年,我们“抢”了27个项目,2015年“抢”了28个项目,2016年抢了22个,平均15天就投一家公司。所以雷总曾说,小米生态链不仅是一家生产产品的公司,还是一个生产公司的公司。
到2015年下半年,我们再看市场上,整体投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了,而此时,小米生态链的基本盘也已经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