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白居易

忆江南(其一)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ān):熟悉。②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多么美好,那里的风景很早就已熟悉。太阳升起时,江畔的鲜花红得胜过火焰;春天到来时,澄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草。叫人怎能不追忆江南?

【赏析】

白居易早年曾游江南,后因目疾回到洛阳,因而写下两首《忆江南》。晚年的白居易已经厌倦仕宦生涯,因此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好感。

这首词首句以一个既浅刻又圆活的“好”字总括江南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赏之意与向往之情已尽皆寓于其中。

整首词以词藻明艳的色彩取胜,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不遗余力地以浓墨重彩渲染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春来江水绿如蓝”则描绘出春水荡漾,碧波千里的景象。作者敷彩设色,采用异色相衬的手法,使“红胜火”、“绿如蓝”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区区十几个字,完美勾勒出一幅绚丽耀眼、层次丰富的江南春景。这种高度的艺术提炼,千百年来让人们永忆这胜似画图的江南春。

整组词受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今存《忆江南》、《长相思》等词尤有盛名。有《白氏长庆集》。

忆江南(其二)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注释】

①郡亭:官署中的亭子。潮头:指中秋前后的钱塘潮。

【译文】

回忆江南,最让我魂牵梦系的是杭州。明月之下,在山寺之中寻找桂子;躺在郡衙的亭子里观看潮水,什么时候我才能故地重游呢?

【赏析】

第一首词是对江南春色的总体描绘,这首词则以“人间天堂”杭州为着眼点,进一步突出“江南好”,并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深沉怀念。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词的一、二句不事雕琢,用最直接、最质朴的语言抒发了最强烈、最真挚的感情。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紧承上句,具体写“忆”的内容,重温往日的美好生活。

古代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作者运用这一传说,意在强调杭州的非同反响。其实词人“寻”的又何止是“桂子”呢,其中还包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郡亭枕上看潮头”描绘了钱塘江入海的奇观。在钱塘江入海处,有两山南北对峙,形成了喇叭口,水势被夹束,遂形成汹涌的浪涛。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潮头可高达数米,成为天下著名景观。

诗人选取“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画面进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居住在杭州时生活的惬意与安闲,并在结尾处表达出对重游之日的热切盼望,对其地的一片由衷喜爱之情溢出纸面,隐隐中又含有人生的遗憾与感慨。

这首词使人一读之下便可以想见杭州的多彩多姿,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风格清新,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

①汴水:源于河南,与泗水合流后入淮河。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至徐州与汴水合流入淮河。③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因形状似瓜而得名。

【译文】

汴水奔流,泗水奔流,都流到瓜洲古渡头。点点吴山好似含着愁怨。

思情深长,恨意深长,恨到(郎君)归来之时才肯罢休。明月之下,人倚着楼头栏杆。

【赏析】

此词表达了一位女子对于远行的爱人的思念。

上片寓情于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这三句写流水,也是写思妇送别丈夫的行程。此三句连用三个“流”字。“吴山点点愁”,丈夫远去了,思妇只能对着那吴山发愁,“愁”为全词词眼。

下片直接抒情。“思悠悠,恨悠悠”,这两句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恨到归时方始休”,这一发自内心地呼喊足以表达女子的用情之深。最后一句“月明人倚楼”,美人之愁与一派流泻的月光融为一体,更能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了这首词言简意赅的特点。

词的品赏知识

闺怨词概述

闺怨词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所抒写的是古代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闺怨词按题材分,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描写别离相思的,《长相思》是其中的代表,以简练活泼的语言抒写了闺中人对爱人的思念;第二种是借描写美人迟暮来感慨身世命运的,贺铸的《青玉案》是其中的代表作;第三种是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的,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①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译文】

似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前来,天明离去。来的时候犹如美好的春梦,去的时候好像朝云流散,无处寻觅。

【赏析】

这首词应是写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以后、卸任苏州刺史以前,时间大约在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之间。此时白居易已是年过半百,被贬谪的忧惧创伤已经愈合。在苏州和杭州时,他经常与歌伎交往,生活安定而悠闲,心情也极为舒畅。

这首词写的是歌伎的容貌和生活,语言平白如话,词意含蓄蕴藉。

“花非花,雾非雾”,首二句描写歌伎的容貌。这里用了两个精巧的比喻,说歌伎容貌美丽似花,体态轻盈如雾。

“夜半来,天明去”,这是写歌伎的生活。唐代时,妓女常常是夜半时分才出来侍酒陪客,而天明即离去,行踪飘忽。

接着,词人又以两个巧妙的比喻来写歌伎行踪:“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春梦”用来表现风光旖旎之欢会的转眼即逝;“朝云”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典故,喻其去后芳踪难觅。

这首词结构短小,体式活泼,诗人运用一系列比喻,将歌伎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而词人对她们的爱慕之意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浪淘沙

◎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

问问江潮与海水:什么像郎君的心意,什么又像我的心意?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他的时候才发现海水不够深。

【赏析】

《浪淘沙》本来是白居易的自度曲,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宋代后逐渐发展为长短句。

这首词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闺情。词人通过对一位复杂微妙的闺中女子内心矛盾的刻画,真实地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被人抛弃的悲惨境遇。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首二句劈空发问,以水喻情。“江潮”常汹涌而来,倏忽而去,与薄幸人起初热烈却又转瞬即逝的爱情极为相似。大海既深且广,有如思妇对情人的思念。但词中思妇却并不这么看,她认为江和海水不能与自己的情意相比。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上二句设问,这两句予以回答。“江潮”纵然倏忽而逝,但它有日日夜夜有来有往,而那负心郎呢?他走后却再没有音信。海水纵然很深,却不及自己对“君”的情意深厚。真是“君心不如潮,妾心深过海”!词以“君心”比“江潮”,以“妾心”比“海水”,十分贴切自然,读之叫人拍手称妙。

这首词虽写闺情,却是以欢情来显现,这种形式出自于民歌,清新活泼。

词的品赏知识

词牌溯源(一)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共有两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但绝大多数的词都没用“本意”,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词题和词牌之间可能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比如这首词,题为《浪淘沙》,却写闺情。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fnSTYmq9hCKRpYGDft7cbqQUaRtZGX17rWEsT4CdBjeEudaF2Vw3lOOGn9eURB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