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温庭筠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

千万般恨意,全由于爱人远在天涯。山月不知(闺中思妇的)心事,水面上的清风空自将眼前的春花吹落。碧云摇曳,横斜在天边。

【赏析】

这首词以深山夜月为背景,写思妇怀远。

开首“千万恨”三字,直抒胸臆,将思妇内心深处那重重幽怨一字字道出,甚为悲苦。那么这恨从何而来呢?“恨极在天涯”。她的恨源于丈夫远游未归。她的恨是千重万重,一个“极”字将这种“恨”写尽了:一定是丈夫出游甚久,她的恨才经年累月积下了这么多重。

“山月”三句融情入景,以自然之物的无情衬托出思妇的深情,突出她的满腔哀伤。山月不通人的情感,本是极为自然之事,可思妇心中的愁怨实在太深,因而才责怪起它来。“水风空落眼前花”,花儿飘落引起的是韶华易逝的悲伤,今春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所思之人却仍未归来。这一句写出了思妇那种万念俱灰的心情。“摇曳碧云斜”,末一句纯粹写景,意味隽永。天空一碧,白云悠悠,似对她那千万恨无知无觉。

⊙作者简介⊙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人。少负才华,长于诗赋。晚唐律赋考试,八韵为一篇。据说温庭筠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称为“温八叉”。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所作多写闺情,镂金错采,在当时和后代影响极大,被奉为“花间派”的鼻祖。作为唐代大力填词的第一人,存词六十六首,王国维据《花间》、《金奁》两集,辑有《金荃词》一卷。有《温飞卿集》。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洲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脉(mò)脉(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②白(pín)洲:开满白色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长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白,一种水中浮草。

【译文】

梳洗完毕,独自倚着望江楼(的栏杆)。千帆过尽都不见爱人的归舟,夕阳的余晖脉脉无语,江水悠悠流淌。一片愁肠绕断在那片白洲上。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思妇登楼盼望夫君归来,而希望却落空了。

常言道“女为悦己者容”,本词中的女主人公梳洗完毕,登上高楼,一心盼望着远游的丈夫归来。一个“罢”字,足见其心情之迫切:刚梳洗完毕,便迫不及待地登上江楼翘首盼望,可见是从早晨就开始眺望了。“独倚”二字写出了倚楼人孤寂的心态。她满怀希望而来,引颈盼望了一天,可结果呢?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出了她由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过尽千帆”是眼前实景,同时也包含着女主人公的情感活动:她久久凭栏,打量着每一艘过往的船只,这艘不是,那艘也不是,在一次次的盼望中,她一次次地失望,心情低落到极点。成百上千的船只过去了,日色也暗了下来,眼前终于只剩下脉脉无语的斜阳,以及滚滚东去的江水了。“斜晖脉脉”四字,表面上看是写景,然而与上文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暗示了一个讯息:主人公直到黄昏还在望,就这样望了整整一天。

末句“肠断白洲”更有含蓄不尽之意。“白”往往是表达男女思慕之情的象征。这一句将人物感受和盘托出,直接有力。

菩萨蛮

◎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注释】

①水精:即水晶。颇黎:即玻璃,古代一种玉名,又名水玉。②鸳鸯锦:绣有鸳鸯的被子。③藕丝:借指藕白色的衣裙。秋色浅:指衣服的颜色如淡淡的秋色。④人胜:古代人七日(正月初七)那天戴在头上的饰物(剪纸、绢、箔等物为之)。参差剪:参差是形容人胜之形的,剪则指剪出人胜。⑤香红:难知确切所指,大概指红润的面颊、红唇等。⑥玉钗:指步摇簪一类的簪钗,即在簪钗一头垂悬着吊坠似的饰品,行走时或风吹时可以摆动。

【译文】

水晶帘中有玻璃枕,鸳鸯锦被中暖香融融,惹起(玉人)春梦。(她梦到)江岸上杨柳如烟,大雁飞入挂着一钩残月的天空。

她穿着浅色的藕荷色丝绸秋衫,戴着参差不齐的纸箔裁剪的饰品。双鬓间隔着那姣好的面容,头上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闺中女子的春梦,反映出她的淡淡哀愁。

上片写闺中女子的居住环境以及她的梦境。“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首二句描写环境。水晶帘、玻璃枕、鸳鸯被,室内的陈设十分精巧讲究,由此可见该女子为一贵族仕女,且雍容华贵。“暖香惹梦”四字又使卧室充满生气。这后一句还引起人无限遐想:于这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女主人公正做着一个怎样的梦呢?“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十个字虽是写景,而个中情味正在景外。若将这两句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联系起来,我们便不难看出画中所表现出的情愫。词中女主人公大抵也如《望江南》中的思妇一般,日日登楼,眺望着远方之人。而冬去春来,大雁已从南方飞回家乡,而她的意中人却仍不见踪影。这是梦,还是实境?只觉得绵邈无际,叫人无从分辨。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的穿着打扮。“藕丝秋色浅”写衣着。藕,淡紫近白,成熟于秋季,故将藕色称作“秋色”,又转而用这种色彩来代指藕色丝绸做成的衣裳。“人胜参差剪”写头上的饰物。“双鬓隔香红”,两鬓簪花中有距离,所以说“隔”;“香红”,此处与“藕丝秋色浅”所用的手法一样,以气味和颜色代指姣好的面容。“玉钗头上风”,承上双鬓连写女主人公的头饰。最后一“风”字用得尤妙,是名词作动词用,生动地写出了女主人公走路时玉钗微微颤动的样子。下片无一句正面描写女子的容貌,却通过对她衣着、头饰的描写,来衬托出她的美丽可爱。

这首词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貌及心理活动,词境十分朦胧。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指美人发髻。金:即额黄,又称鹅黄、贴黄,是唐代妇女的眉际妆,因为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故得名。②鬓云:形容鬓发蓬松,像云朵一样。度:覆盖、掩过,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变得轻淡,像云影轻度。香腮雪:即香雪腮,指雪白的面颊。③弄妆:梳妆打扮。④罗襦(rú):丝绸短袄。⑤金鹧(zhè)鸪(ɡū):指用金线绣上去的鹧鸪鸟。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金光明灭,如云的鬓发想要度过洁白似雪的香腮。她慵懒地起床画眉,迟迟才弄妆梳洗。

拿起两面镜子一前一后照着头上的花饰,镜子里红花与脸面交相辉映。新穿上的丝绸裙袄上,绣着一双金鹧鸪。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女梳妆图。在这幅浓墨重彩的图画中,流露出闺中贵妇的苦闷与落寞。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睡美人的图画。在古诗词中,常以女子的发髻来写山,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金”指首饰;“明灭”则指首饰在晨光的照射下时明时暗。“雪”,形容床头美女肤色之白皙。“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两句才开始写她起床梳妆。一“懒”一“迟”写出了闺中女子的慵懒状,颇见其百无聊赖之心情。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这两句写“弄妆”后之情形。她梳洗和打扮完毕后,拿起两面镜子一前一后照着,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了。镜子里映着她的面容和花饰,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末两句写她的衣裳,余味无穷。她簇新的丝绸小褂上,刚刚用金线绣上了成双成对的鹧鸪。一个“双”字,凸显出她的孤独与落寞,使这首词的词境得到升华。

词的品赏知识

阕与片

阕:一首词称为一阕。词的分段也称为阕,上段称为上阕,下段称为下阕。

片:词的分段称为分片,第二段的开头称为“过片”。词多由上下两段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

以这首《菩萨蛮》为例,“小山重叠”四句为上片;“照花前后镜”四句为下片。

菩萨蛮

◎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 ,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注释】

①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②画罗:有画饰的丝织罗帐。③销:燃烧熔化。

【译文】

明月映照玉楼,(思妇)久久地思忆着远方的恋人,柳条儿在春风中无力飘摆。门外青草茂盛,送别郎君听到马的嘶鸣声。

罗帐上绣着一双金色的翡翠鸟,香烛燃烧,熔化成眼泪。花儿飘落,杜鹃啼鸣,绿窗内(思妇)残梦迷离。

【赏析】

这首词写闺情,十分精妙。

“玉楼明月长相忆”,首句点明思情涌动的时间、地点,明月之夜,思妇独自登楼,愁绪倍增,万千思绪一齐涌上心头,她不禁陷入了对过往的深深回忆之中。

接下来写思妇所回忆的离别场景:“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柳丝袅娜春无力”,说明此时正值暮春时节;“柳丝袅娜”,柳条依依如同在诉说着她的不舍之情;“无力”二字暗示出思妇别后的娇慵神态与依恋情怀。三、四句写分别那一刹那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具体生动。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思妇由回忆转至现实:眼前罗帐上绣着一对金翡翠,红烛正一滴一滴垂泪。词人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抒写女主人公的情感,金翡翠成对更反衬出思妇的孤独;而写蜡烛垂泪实是说思妇掉泪,将一腔幽怨尽数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夜已深,窗外杜鹃声声,唤离人归去,倍增思妇伤情;她神思恍惚,残梦迷离。一个“迷”字,写出了思妇那种情不能已、神思恍惚的情状。

更漏子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释】

①漏声:更漏的滴水声。迢(tiáo)递:遥远。②谢家:此处指代闺中。

【译文】

柳丝长长,春雨细细,花丛外,远远传来更漏声。(那声音)惊起塞上的大雁,惊起城上的乌鸦,画屏上有双金鹧鸪。

香雾很薄,透过重重的帘幕,惆怅包围着谢娘家的楼阁。红烛燃尽,绣帘低垂,相思梦长,而你却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夜景,以景寓情。“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这三句以柳思之长、春雨之细烘托漏声之悠长,营造一种令人不堪之氛围。柔长的柳丝亦如女主人公之情丝,而迷蒙细雨正如她的心情,更漏之声点点滴滴更加重她的愁怨。“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惊”、“起”互文,“雁”、“乌”被惊起,这是女主人公由更漏声而产生的联想,也许雁、乌并非为更漏声所惊起,只是夜阑人静,那更漏声显得很响亮,所以女主人公很自然地产生这般联想。室外雁、乌被惊起,而室内金鹧鸪依然呆在画屏上,这一动一静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正是远人和思妇不同处境的形象反映。

下片重在抒情。“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这三句是对闺阁及闺中人的描写,以闺中人的心境来写环境。“谢家池阁”指自己的居处,她的居处怎样呢?香雾袅袅,透入重重的帘幕。这香雾不正如她那惆怅的相思之情吗?这种情感挥之不去,驱之还来。“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女主人公惆怅许久后终于入睡,可是在梦中,她仍然忘不掉那远去的爱人。“君不知”三字,既写出“君”的无情与冷漠,又写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纵使对方不知道自己的心意,她仍对他念念不忘。 FXl3AcFG388/1da4yHhOago9ivyHVjNKytP/pNrx34JB9Fe5aWYvJhz76gwY20/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