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

念天地之悠悠 [2] ,独怆然而涕下 [3]

【注释】

[1]“前不”两句:没有见到先代的圣主,也看不到后世的明军了。古人、来者,此处指圣主、明君。[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3]怆然:悲伤的样子。

【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我也见不到了。想到天地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多次针对时弊一再上书,直陈自己的政见。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以右拾遗随军参谋的身份前往。武攸宜是外戚,不懂军事,陈子昂屡次上策建言,皆不听,反而把他降为军曹。诗人眼看“奋身报国”的理想成为泡影,心情颇为抑郁悲愤,因而登上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的蓟北楼远望,面对辽阔无垠的锦绣河山,眺望茫茫宇宙,想到燕昭王在此筑黄金台(又名贤士台),以招纳贤才的故事,不禁思绪万千,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这首《登幽州台歌》用了仅仅二十二个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篇中前两句用两个“不见”,置身于古今绵长的时间里,感叹前贤已去而后贤未及,自己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后二句转入广阔的空间,登楼眺望,天地一片苍茫,一个“独”字点出诗人深刻的孤独感,故不期然地洒下英雄热泪。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句式长短参错,音节抑扬变化,格调慷慨悲凉,意境苍茫遒劲,十分富有艺术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明人杨慎在其《升庵诗话》卷六评价“其辞简直,有汉魏之风”。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曾任右拾遗,后人称之为“陈拾遗”。武后光宅元年(684)登进士第。初任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698),从武攸宜东征契丹,为武攸宜所恶,受到降职处分。辞官回乡后,武三思指示县令段简陷害他,下狱,忧愤而死。提倡“汉魏风骨”,以改革六朝以来纤弱靡丽的诗风,是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全唐诗》存其诗二卷。有《陈伯玉集》。 Ivc9Z80LZ3pVduvLtEkW4x/A753GcDOiUwcs2rm2lETt77rfr+JgeFKZLNIjpbI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