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1] ,偏惊物候新 [2]

云霞出海曙 [3] ,梅柳渡江春 [4]

淑气催黄鸟 [5] ,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 [6] ,归思欲沾襟 [7]

【注释】

[1]宦游人:在外做官的人。这里既指陆丞,又指自己。[2]物候:景物变化的征状。[3]曙:晓色。[4]“梅柳”句:意谓春色由江南到了江北。[5]淑气:和暖的气候。催黄鸟:催着黄莺啼叫。[6]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7]沾襟:泪水沾湿衣服前襟。

【译文】

只有在外做官的游子,才吃惊于自然物候的更替。天色刚亮,云霞从海上升起;梅红柳绿,早已焕发春意。春气温暖,催着黄莺鸣啼;春光明媚,鼓动浮萍转绿。忽听你吟唱《早春游望》,引发我的归思,令人想哭泣。

【赏析】

这是作者为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而作的一首诗。当时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他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之意。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更新感到惊奇。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已含有思乡之感慨。中间二联描写自己在江南所见的春景,其中用了“出”、“渡”、“催”、“转”四个字描绘早春物候变化之“新”。诗人是比照故乡中原物候,而见出异乡江南仲春风光之新鲜,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而“忽闻”陆丞“古调”,立即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思乡情结,因而感伤流泪。全诗结构谨严缜密,对仗工整,用字精妙传神。

诗的格律

平仄规则

古人作诗文,讲究“声调铿锵”,也就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字上。让平仄以两个字为单位在本句中交错,在对句中相互对立,就是诗词的平仄规则。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很明显,如《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的平仄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河西省西北)。不久召回,授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被称为“文章四友”。尤擅五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有《杜审言集》。 Q/j+ZKEl7iro/vlD9+gZAr7lMkHoTxfUANIR3c6B6+2HGaiOVs98ezP0JhOC8NQ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