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召公谏厉王止谤◎

【题解】

周厉王是西周末年的君主,他生性暴虐,刚愎自用,不但不听大臣的谏言,还对百姓的言行严加控制,百姓言语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杀身之祸。本文记的是大臣召公劝谏厉王,告诉他要广开门路,不要禁止百姓批评君主,揭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 [1] :“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 [2]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3] ,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4]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 [5] ,史献书,师箴,瞍赋 [6] ,矇诵 [7] ,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8] ,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9] ,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0]

【注释】

[1]召(shào)公:姬姓,名虎,周王卿士。[2]卫巫:卫国的巫师。[3]弭(mǐ):消除。[4]宣:开导。[5]瞽:瞎子。[6]瞍:目中无瞳仁的瞎子。[7]矇:有瞳仁而看不见东西的瞎子。[8]耆、艾:古时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五十岁的人为艾,这里是指德高望重的长者。[9]隰(xí):低湿的地方。衍:低而平坦之地。[10]彘(zhì):晋地,在今山西霍县。

【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指责他的过失。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受不了你的政令了。”周厉王很恼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监察指责自己的人,只要巫师来报告,厉王就将被告发的人杀掉。国都里的人于是都不敢说话了,在道路上碰见,彼此只用眼神示意。

厉王很高兴,对召公说:“我能够消除谤言了,他们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住了百姓的嘴呀!不让百姓说话,比堵截江河水流还要危险。河流被堵塞,最终会造成堤坝崩溃,被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禁止人们的言论也是这样。所以治理水患的人,会疏浚水道以使水流畅通无阻;治理国家的人,应该开导百姓,让他们敢于讲话。所以天子处理政事时,让公卿大夫到下层官员都可以进献讽谏的诗歌,让盲艺人进献反映民意的歌曲,让史官进献可资借鉴的史书,让乐师进献规劝天子的箴言,让者背诵,让者吟咏,让各种艺人工匠向天子进谏,一般百姓的意见则间接地传达给天子,亲近的大臣要尽规劝国君的责任,和国君同宗的大臣要弥补国君的过失并监督国君的行为,乐师和史官要用乐曲和史书来对国君进行教诲,朝中老臣要对天子进行劝诫,然后由天子亲自斟酌裁决,从而使自己的行事不与常理相违背。”

召公谏厉王止谤

“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山与河流,财富由此产生;就像其上有原野沼泽,衣食皆从中出。让百姓知无不言,国家政事的好坏就能从他们的言论中反映出来。推行百姓认为是好的东西,防范百姓认为是坏的东西,这正是使衣食财富增多的好办法。百姓在心中思考,然后用言论表达出来,反复思虑成熟后便付诸行动,怎么能堵住他们的嘴呢?如果堵住了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塞多久呢?”

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国都里没人敢讲话。三年后,大家就把厉王流放到了彘地。

【写作方法】

此文用“王怒”、“王喜”、“王弗听”描写周厉王表情的变化,这是本文的一条线索,透过简单而形象的表情刻画,将周厉王刚愎自用的性格特征表露无遗。另外,召公的言辞中常用譬喻,如他把“防民之口”比作“防川”,其结果只能是“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这一譬喻十分形象,将当时那种危急的形势展现了出来,增加了文章的气势。清人吴调侯、吴楚材点评此文说:“(此文)妙在将正意、喻意夹和成文,笔意纵横,不可端倪。” p3VSZTozVZTnJdsoPueAjfZqPtPOomhBnDorh/9XJk2iQvjxxKWl5IZcLT5pA2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