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商战博弈

◎周密贵微——许荣茂的成功哲学◎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香港车水马龙的街头,一个来自福建的青年有时会驻足良久。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和不时擦身而过的老爷车,有时也会对自己的未来陷入短暂的迷茫,只是这迷茫并没激起他内心多大波澜,他的表情依旧平和,看不出丁点痛苦的模样。

当时,像他一样在香港寻觅机会的青年千千万万,但绝大多数都消失了踪影,唯有他在若干年后绝地而起。这个原本平凡的年轻人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因为平和,这大概和他自小受从医父母的影响有关。

“中医讲究平和,不会为一些小事急躁。我觉得有一些人很聪明,但暴躁起来不考虑后果,这是做事业的大忌。”

说这句话的人是许荣茂,就是许多年前站在香港街头驻足观望,却表情如初的年轻人。或许正是这种心态,让他挺过了最初的难关。即使当时满大街都是电影大王邵逸夫的海报,他也没有觉得落差有多大。

什么事都是一个过程,就是在那时,许荣茂渐渐培养自己绵里藏针、不温不火的秉性。而真正让他在后来的房地产业翻云覆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还是他敏锐的商业眼光和诡异的思维。

1989年,当几乎无人看好内地房地产业时,许荣茂却出巨资在家乡进行了一系列项目开发,专心做房地产。对此次商业行为,他做出的解释是自己并非贪图这一行业的暴利,而是出于对事业成就感的渴望。回家乡投资房地产之前,许荣茂做的是服装生意,但他直言做服装太累:员工多,业务量大,利润微薄,更关键的是,他只能给外国厂商做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成就感。但房地产不同,“我们建设一幢幢雄伟壮丽的大厦,既能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生活,又能给自己带来事业成功的欣慰”。

认准了房地产,许荣茂就坚定地改行,这一改,就是20年。

在房地产这个井喷式行业,速度就是一切。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争先恐后地拿地,风风火火地建设施工。许荣茂则有些不同,他擅长的是悄然布局,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味。通常是,在人们普遍不看好的时候,许荣茂不知不觉间出现,一出手,又是令所有人惊呼赞叹的大交易。

他一向深居简出,几乎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无论身在何处,头发都梳得纹丝不乱,说话慢条斯理。而知道他故事的人都明白,眼前这个地产大佬沉稳内敛的形象背后,是掩藏多年的江湖沉浮史,是无数生死搏杀的积淀。而他从来不夸耀、不表露。

许多人说,在房地产界,许荣茂跟潘石屹、冯仑等人不同,许荣茂的崛起,更多的则是凭借自己严谨的思维和独特的眼光。

就在众人觉得许荣茂会大干一场的时候,他又出人意料地转战上海滩。此前,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他就像机警的猎豹一样,不断寻觅着潜在的目标。

当时,A股市场传来消息,上海万象集团亏损,股票一落千丈。许荣茂一反常态地进行资本运作,购入万象26.43%的股份,在A股借壳上市。他的这一举动令很多人咋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刚刚入股万象的许荣茂竟将恒源祥等几个优势资源抽离。难道他收购万象股票的目的不在于此?

没过多久,许荣茂终于亮出了自己的答案。入股万象,实际上是看重了万象广场所在南京路的一块14万平方米的地段,这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许荣茂的手段可谓老谋深算。

几番动作过后,低调的福建商人已经在上海地产界搞得风生水起。在他眼中,只要是他看中的,就会努力把握。“言行一致”是他的作风,只是许荣茂的“行”显得过于神秘和难以揣测,这可能就是他不断成功的原因。

《鬼谷子》说:“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使用捭阖之术,离不开谋划。当然,这种谋划要周密,考虑要周详。如果要综合归纳问题,最重要的是处世缜密,要合乎规律和道理,行事要不露声色。一个人想成大事,必须全方位地注意每一个角落,低调内敛,这是成大事的根本。

◎见好就收——经商的灵丹妙药◎

《鬼谷子》曰:“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意思是:“世间万物虽然变化无穷,纷纭万端,但皆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以柔为特征,或以刚为特征。”因此,在商业运作中,面对变化无常的商海,就得阴阳结合,刚柔相济,才能应对自如。该投入的时候就要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地撤出,懂得“捭阖”,懂得进退,敢于放弃的商人才能前进。

如果与对手相比,自己在资金、技术、知名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该如何决断?硬拼还是暂时“撤退”?硬拼虽勇气可嘉,但很可能“以卵击石”,自取其辱。而暂时“撤退”虽有些“不光彩”,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避其锋芒,适时而“阖”的明智之举。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退为进,“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同样,市场饱和又没有发展前景,坚守并不能显示你的明智,只能说明你的愚昧和缺乏明晰判断力。另起炉灶才会有新的发展。

善用“捭阖”之道,在利益面前还要懂得“权衡轻重”“见好就收”。

广东人李素在2000年3月发现了一个赚钱的商机:生产IP拨号器。这是个新生事物,整个机器成本50多块钱,但在当时的市场价却高达1000多元。而且IP(Internet protocol)拨号器技术原理很简单,类似于电话机原理,只不过多了块控制芯片。看准了机会的李素马上行动,买来了数万元的生产调试设备,招聘了一批技术人员,日夜兼程地设计、生产、调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向市场,大赚了一笔。就在别人以为他会立即扩大生产规模时,他却戛然而止。卖掉了设备,辞退了技术人员,转租了厂房。

李素为什么这样?原因很简单,他清醒地认识到IP拨号器是利润超高的产品,竞争对手肯定会纷纷跟进,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实力雄厚的电话生产厂商和大通信公司。他们一旦介入,自己的产品就毫无优势可言。与其到时被别人打败,不如自己先撤退,所以他明智地选择了“见好就收”。

李素的见好就收虽然让他失去了继续赚钱的大好良机,却也使他避免了潜在的损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小商人有小智慧,大商人亦有大能力。在这方面,做得更出色的是李嘉诚。

李嘉诚有句座右铭:“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这是他多年以来“见好就收”策略的最佳注解,也是李嘉诚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即“拿得起,放得下”。李嘉诚正是善于把握“见好就收”,才使他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李嘉诚靠生产塑胶花掘得第一桶金,成为“塑胶花大王”。然而物极必反,阴阳也会互变。早在他开发塑胶花之前,就预见到塑胶花终究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于一时。人类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如何不能取代有生命的鲜花。作为塑胶业的“大哥大”,长江公司虽然拥有稳固的大客户,但是当时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最后的萎靡已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这给李嘉诚敲响了警钟。

1972年,塑胶企业达3359家。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了解到,欧洲北美的塑胶花已被扫地出门。国际塑胶花市场正转移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香港也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对此,李嘉诚早有心理准备,他深知长江在塑胶业的地位和信誉是无价之宝,所以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其自由发展,而将主要精力和心血投注于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

该投入的时候就要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地撤出,敢于放弃的商人才能前进。商人应该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前景有清醒的认识。做生意往往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商人能够明察善断。

该“捭”的时候就要主动进攻,趁势前行,该“阖”的时候则要闭藏自己,见好就收。像李嘉诚这样,他最早进入塑胶花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占尽先机。 6N6fC2eN1kubr6/wz3JkQFcKJUKfgi2qfVTficzly1hbvhpTaffZJfl52cDbKr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