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管理谋略

◎抓住要害——朱博打蛇打七寸◎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这是因为“七寸”是蛇心脏所在的部位,找准这个位置,可以将蛇一招毙命。

汉代的朱博,出身于贫困家庭,青年时代,曾在县里当过亭长,交友广泛,刚直正义,后升迁为功曹、冀州刺史、琅玡太守,因其行事果断干练、才能过人而得到了属下与百姓的爱戴。同时,他也是个善于运用“捭阖”之道的人,虽然他是武将出身,但懂得巧妙地利用别人身上的把柄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朱博在调任左冯翊地方官期间,长陵一带,有个大户人家出身的人,叫尚方禁。他年轻时曾强奸别人的妻子,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如此恶棍,本应重重惩治,只因他大大地贿赂了官府的功曹,不但没有被革职查办,反倒被调升为守尉。

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朱博觉得真是岂有此理,就找了个借口,召见尚方禁。尚方禁见新任官员突然召见自己,不禁心中七上八下,但又不能躲避,只得硬着头皮来见朱博。朱博仔细看尚方禁的脸,果然发现有疤痕,于是让侍从退开,假装十分关心地询问尚方禁:“你这脸上的伤痕是怎么搞的呀?”

尚方禁做贼心虚,知道朱博已经了解了他的情况,心想这下肯定完蛋了,就像小鸡啄米似的接连给朱博叩头,嘴里不停地说道:“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朱博见他也不隐瞒,便说:“既然知道自己有罪,那就原原本本地给我讲来!”

尚方禁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他头也不敢抬,只是一个劲地哀求道:“请大人恕罪,小人今后再也不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本是难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本官想为你雪耻,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你会效力吗?”

尚方禁开始被朱博的笑声吓得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心想这下要倒大霉了。但听着听着,终于缓过气来,朱博刚说完,他便说道:“小人万死不辞,一定为大人效劳。”

于是,朱博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这次的谈话内容,要他有机会就记录其他官员的一些言论,及时向朱博报告。尚方禁俨然成了朱博的亲信、耳目。

自从被朱博宽释并重用之后,尚方禁对朱博的大恩大德铭记在心,干起事来特别卖命,工作成效也十分明显。不久,就破获了许多起盗窃、强奸等犯罪案,使地方治安情况大为改观。朱博于是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

朱傅召见尚方禁。

朱博掌握了这个曾经的恶棍的把柄,但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以此为契机,让他从一个恶棍,变成了一个为民办事的官员。

又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朱博突然召见那个当年收受尚方禁贿赂的功曹,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拿出纸和笔,要那位功曹把自己受贿的事全部写下来,不能有丝毫隐瞒。那功曹早已吓得像筛糠一般,只好提起笔,写下自己的斑斑劣迹。

朱博以捭阖之道慑服功曹。

“记住!如果有半句欺骗的话,当心你的脑袋搬家!”朱博又大吼了一声。

这一声可吓坏了那位功曹,他早已知道朱博办事,说到做到,是一位不好惹的上司,连忙说:“小人一定依照大人指示,如实坦白。”

由于朱博早已从尚方禁那里知道了这位功曹贪污受贿的事,看了功曹写的交代材料,觉得大致不差,就对他说:“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听候裁决。从今往后,一定要改过自新,不许再胡作非为!”说完就拔出刀来。

那功曹一见朱博拔刀,吓得两腿一软,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里不住地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只见朱博将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那位功曹写下的罪状材料,三两下将其削成纸屑,扔到纸篓里去了。

自此后,那位功曹终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

武将出身的朱博,身为一个文官,他没有舞刀弄枪,而是以“捭阖”之道去处理问题。对于曾经犯错的人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抓其要害,再施以宽恩,一张一弛,一捭一阖。我们在处理某些问题,特别是遇到小人时,如果一味地采用强硬措施而不懂得变通,可能会遭遇其拼死挣扎,强烈反抗。本来占据主动,却因为不懂变通而致两败俱伤就太得不偿失了。要学朱博收归恶徒为己所用,为自己的发展道路奠定根基。

现实中,击中对方“要害”便可让其“毙命”,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某些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将对方置之死地,运用“捭阖”之道,捭阖有度,一方面给对方留了条后路,更获得了自己的所需。所谓得己之利却不伤和气,为人所难却游刃有余。

◎刚柔并济——曾国藩刚柔相济成大事◎

所谓:“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世间万物的变化,无穷无尽,纷纭万端。但是都有他们的规律,有的以阳为主,有得以阴为主,有的以柔为主,有的以刚为主。一张一弛,一刚一柔,刚柔相间,开闭相合,人生自会进退自如。

《曾国藩家书》中写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兵无常势,文无定法。而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

据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之后,声名远扬,进京面圣。北京人头攒动,所有人都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也来凑热闹,趁机给这位湘军统帅相个面,看看究竟为何他能建此功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更令相士们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他们怎么也猜不透曾国藩为何会有这等位极人臣的际遇。

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曾国藩在功高震主的关口选择了另一种策略,用一种方圆性格来成就自己的人生,从而保住了身家性命以及自己的地位。

曾国藩清楚锋芒太露定会遭人疑忌,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赋闲家中一年。

其实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12年时间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数次战败,两次欲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为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兵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非常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幸好曾国藩很清楚锋芒太露,定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就这样赋闲家中一年,结果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不得不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从此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掌握朝政大权,开始重用汉人,这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1862年,曾国藩被授以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赐予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被授以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

曾国藩正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从而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掌握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太平天国之都天京人财一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也不能退出财物。因此在进京之后,怕功高震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怕清廷怀疑南京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并且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几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再追究,这反而显示了他的恭谨态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予太子太保头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作为一名汉人,曾国藩在清朝廷打拼出一片广阔天地,而朝廷自然会对他有所忌惮、防范,但是曾国藩正是运用自己的方圆智慧与朝廷周旋,最终得以保全自己。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原则,一种自信;柔是一种收敛,一种融通,一种风度。刚是一个人的骨头,是精神的内核;柔,是一种处世方法。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但他懂得适时放低姿态,因此才能在清末的官场游刃有余。曾国藩性格中的“柔”是锤炼出来的,“柔”的性格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审时度势——楚霸王把握良机◎

善于把握事态发展变化的局势,抓住有利的时机,是成事的必要条件。在鬼谷子看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顺势而为。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率军攻打赵国巨鹿。赵王歇向楚国求救。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军去营救赵国。楚军到达安阳后,宋义畏缩不前,驻留此地长达46天之久。项羽劝说宋义立即攻秦救赵,被宋义拒绝了。当时天寒多雨,将士挨冻受饿,痛苦不堪。而宋义却大摆宴席,为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相送行。

乘宋义离开之际,项羽鼓动将士们说:“我们奉命攻打秦军,救援赵国,现在却留在这里不能前进。这里遇到灾荒,将士只能吃个半饱,军中存粮也不多。上将军对此却丝毫不放在心上,只顾饮酒作乐,根本没想到要率军去赵国征粮,并与赵军合力抗秦,反而美其名曰‘等待秦军疲惫之机再打’。如果强大的秦国攻击刚刚复国不久的赵国,必然能把赵国灭掉。赵国被灭掉之后,秦军只会更加强大,根本无机可乘。况且我军刚刚在定陶吃了大败仗,大王正坐卧不安,将全军交给上将军指挥。国家安危,就在此一举了。不料上将军却如此不爱惜将士,只顾徇私,这样的人怎么能做社稷之臣!”

项羽的话立刻在全军中引起共鸣。当宋义返回安阳时,项羽乘机将其杀死,然后号令全军,说道:“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楚王命令我将其杀死!”将士上下无不服从。消息传回国内,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去营救赵国。此后,项羽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歼灭了秦军主力,解除了巨鹿之围。

楚怀王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项梁听从谋士范增之计拥立的。楚怀王名为君王,实为傀儡。但他趁项梁战死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夺取项羽、吕臣的兵权,改用宋义为上将军,项羽当然心怀不满,伺机夺回兵权。而这时的形势,正是动手发动兵变的好时机:一方面宋义在紧急关头,徇私误国,违背军令,贻误战机,罪该问斩;另一方面,士兵在寒风冷雨中煎熬,而宋义却饮酒作乐,大摆宴席,士兵的反叛心理经项羽一鼓动就旺盛起来。于是,杀宋义、取兵权的主客观条件一应俱全,项羽审时度势,把握住了时机。项羽既杀了宋义,夺取了兵权,又歼灭了秦军,解除了巨鹿之围,可谓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楚怀王命宋义、项羽等人率军营救赵国。

项羽把握时机诛杀宋义。

《鬼谷子》认为:“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古代那些大智大勇的圣者生活在人世间,之所以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是因为他们能观测世界上万事万物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并能进一步了解事物存亡的关键因素,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还能够洞晓万事万物的生存、发展、灭亡的关键所在。顺应历史大势、民心向背,再加上领导的贤德,这就决定了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分析并且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跟随时势发展的浪潮前进,是成功的基石。 LDDnxdE+cT6ZEonamP2Uq9kDpbUgCxeL5KHwdlyhvIBpNJt/dKTTV/KbFubPHQ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