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原文】

沅弟左右:

弟读邵雍诗,领得恬淡冲融之趣,此是襟怀长进处。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自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去年所讲生而美者,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一段,最为豁达。推之即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亦同此襟……怀也。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 [1] ,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余所以令刻劳谦君子印章与弟者此也。

少荃已克笔太仑州,若再克昆山,则苏州可图矣,吾但能保沿江最要之城隘,则大局必日振也。(同治二年三月廿四日)

【注释】

[1]力穑:努力耕作。

【译文】

沅弟:

弟弟读邵雍的诗,从他的诗文里领悟到了恬淡冲融的乐趣,这是你襟怀有了长进。自古以来,圣贤豪杰和文人才士们,他们的志向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豁达光明的胸襟几乎都是相同的。就拿诗来说,必须要先有豁达光明的见识以后,然后才能够有恬淡冲融的趣味。其中李白、韩愈、杜牧这些人,心胸见识比较豁达;而陶渊明、孟浩然、白居易这些人,则是恬淡处比较多。杜甫和苏轼二公的诗文,是美得不能再美了,然而他们中间,杜甫的五言律诗最为恬淡,苏轼的七言古诗最为豁达。邵尧夫的诗虽然写得不是很正宗,但是他的诗文却兼备了豁达和冲淡这两种品质。我很喜欢读《庄子》。这是因为他的豁达能够有助于人变得襟怀博大。去年所讲的生而美者,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听到了,又好像没有听到那一段,是最为豁达的。推而广之,舜、禹虽拥有天下却不据为私有,就是这样的襟怀。

我们现在办军务,属于处在功利场里,应该要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勤劳,就如同农民们努力耕作、商贾们努力赚钱一样,要像船工努力撑篙上滩,白天辛勤劳作,晚上睡觉时也要考虑,全身心投入,以求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在处理公事的辛劳之余,则必须要有一种豁达冲融的胸怀,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勤劳中得到恬淡和有意味。我之所以让人刻“劳谦君子”的印章给弟弟,正是出于这个意图。

少荃已经攻克了太仑州,如果再攻克昆山,那么就可以考虑去收复苏州了。只要我们能够保护好沿江最重要的一些城市和关口,那么大局就会慢慢好起来。(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解析】

胸襟,往小处理解,那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拔高去理解,那就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做人须有一个豁达光明的胸襟。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作为就有多大。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必有一个广阔的胸襟,曾国藩说:胸襟宽广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心,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故此他主张做事要勤,要像农民们对待庄稼一样,不分昼夜都要寻思着怎样变得更好。而在勤劳治事之外,则要保持一个恬淡光明的心境。在追名逐利方面则要淡泊一些,要像苏东坡一样豁达,像杜甫一样淡然,像庄子一样豁达怡养身心。只有在治事时时刻勤俭,而在治事之外则学会冲淡,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情。对于怎样才能拓展自己的胸襟,曾国藩说:“胸襟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襟日阔。”他还为此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居里夫人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她却是个淡泊名利的典范。她和丈夫在实验室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这是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发现。但是那时候做科研的条件还很艰苦,居里夫妇却从来没有因此而退缩,当瑞士政府给予优厚待遇吸引他们去瑞士执教时,被他们婉言谢绝。此后多个国家愿意为他们提供机会和给予优厚报酬,但他们都对此无动于衷,一心投身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并且将他们的研究视为全世界的财富。

不经历高山,就会对高山仰止,对没有得到的,总会有所企盼,只有在登临高山后,才容易大彻大悟。雨果有句名言:“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居里夫人的例子与曾国藩的这篇家书一样,对人们最大的启示在于,治事要专注于事情本身,认真勤勉,而不应该过于关注治事所带来的名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事情、做出成绩,真正获得为世人称颂的“名誉”。 oI+DxdYUKRYBw+wJINvJk8w+ogDAH3RTwI5xRf7IgJbMB22jExRJNT+8x/nwEs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