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初三日刘福一等归,接来信,藉悉一切。城贼围困已久,计不久亦可攻克,惟严断文报是第一要义,弟当以身先之,家中四宅平安,余身体不适,初二日住白玉堂,夜不成寐。温弟何日至吉安?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 [1] 之不肖曰傲,曰嚣讼 [2] ,即多言也。历现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乎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论。静中默省愆尤 [3] ,我之处处获戾 [4] ,其源不外此二者。

温弟性格略与我相似,而发言尤为尖刻。凡激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温弟之神气稍有英发之姿,面色间有蛮横之象,最易凌人。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以门第言,我之物望大减,方且恐为子弟之累;以才识言,近今军中炼出人才颇多,弟等亦无过人之处:皆不可恃。只宜抑然自下,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否则人皆厌薄之矣。

沅弟持躬涉世,差为妥协。温弟则谈笑讥讽,要强充老手,犹不免有旧习,不可不猛省,不可不痛改。闻在县有随意嘲讽之事,有怪人差帖之意,急宜惩之。余在军多年,岂无一节可取?只因傲之一字,百无一成,故谆谆教诸弟以为戒也。(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注释】

[1]丹朱:尧的儿子。

[2]嚣讼:嚣张。

[3]愆尤:罪过。

[4]戾:罪过。

【译文】

沅甫九弟:

初三日刘福一等人归来,接到你的来信,已经知息一切。城里的敌军已经被围困很久了,估计不久也就可以攻克了。但是要切断敌人与外界的信息联络才是最为重要的事,弟弟应当自己首先出来做个表率。家里四宅都很平安,只是我身体不太舒服,初二住在白玉堂,整晚都不能入睡。

温弟哪一天到吉安?自古以来导致失败的凶德二大概有两点:“长傲”和“多言”。丹朱的不孝就在于傲慢和嚣张,历代许多有地位的公卿,大多都是因为这两点而败掉家业或者葬送性命的。我生来就有执拗的毛病,这都是因为性格上所具有的傲气,话倒是不太多,但是笔下却近乎嚣张。冷静下来之后反思这些,发现每次受到教训,原因不外乎都是这两点。

温弟的性格和我差不多相似,但是说话则更为尖刻。凡是比较偏激有些看不起人的,不一定全是因为言语伤害人,有的是以盛气凌人的态度伤人,有些则是以傲慢的脸色伤人。温弟的神情稍微有些英发之姿,脸色有蛮横之相,最容易显得盛气凌人的样子。凡事心中不能有所依仗,如果心里有所依仗,就会从脸上表现出来。拿门第来说,我的物质欲望已经大大减少,并且非常害怕成为子弟们的负担,拿才能和学识来说,近些年来军中已经锻炼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弟弟等人也没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都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只有自己控制自己才是适宜的,尽量说话忠信,做事笃行,这样才能够弥补以前的过失,整顿出新的气象,否则别人都会讨厌和看轻你。

沅弟在涉足世事的时候,缺点在于妥协。温弟则是谈笑讥讽,总是要强作老手的样子,免不了有旧的习气,不可以不深深地反省和认真改正。听说在县里面有随意嘲讽的事情,有怪人差贴的意思,必须要立刻惩罚。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只因一个“傲”字,故而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诲各位弟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解析】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提出了一个词:“凶德”,此词最早出自《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何为“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不过曾氏给“凶德”添加了两个内容:“长傲”和“多言”。

信中讲到,官场上的失败往往因为两点:“长傲”和“多言”。也就是看不起别人和对别人妄加评论。曾国藩认为历史上许多大人物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这两点而落得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他反省,“长傲”和“多言”这两个凶德也给自己招致了许多的失误,他的几个在外带兵的弟弟也都有这两个毛病,其中犹其以六弟为甚,故特此将自己对此事的认识写给九弟,希望彼此能够引以为戒。

在人的一生中,有引以为傲的事是值得高兴的,但这种傲气不能在别人面前显露出来。人如果有了傲气,久了就会盛气凌人,自然容易招来祸患,所以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要时时刻刻戒傲。曾国藩刚做京官时年轻气盛,时有傲气,好与人争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也动辄指责别人,与地方官员多有隔阂,结果办事处处不顺。经过一年多的反省,他总结出了:“因自己本性倔强,不知不觉中做出了许多不恕之事,说出许多不恕之话,至今愧耻无已。”由此他悟出为官之道:“长傲”和“多言”二弊,是历朝历代卿大夫衰败和自己近日官场致祸之根源。

家书中所提到的丹朱,是尧帝的儿子。尧生十子,丹朱为其嫡长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因取名“朱”。丹朱开通聪明,智慧极高,是围棋界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他从小极受尧帝的宠爱,但其个性刚烈,做事坚决有主见,欠和顺的政治智慧,被尧视为“不肖乃翁”。并由于他的不孝,尧不让他继承帝位。曾国藩认为,丹朱的所谓“不孝”,其实就在于充满傲气和语言嚣张,不懂得谨言慎行。也就是说由于“长傲”和“多言”,使丹朱最终失去了继承帝位的资格,可见这两个毛病对一个人的发展及事业的成败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曾国藩对九弟强调:在得势成功之时,应时刻提醒自己不仅不能骄傲、嚣张,还应时刻注意不多言,要避免不自觉露出得意骄傲之色。要认识到,天下人才很多,自己并没什么过人之处,从而根绝傲气的滋生。在修养上,要尽量宽厚,少讥讽,保持谦虚低调、谨慎少言,才是取得长久成功之道。

历经官场的磨砺,晚年时的曾国藩的“谦”字功夫已是十分了得,在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对此总结说:“是非皎然于心而一言不发,劲气常抱于胸而纤毫不露。”他不仅对自己的同僚下属相当谦让,就是对手中的权势也常常谦让。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曾国藩实授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权高位重,但他以养病为由,多次上奏朝廷,恳请削减官职,使自己肩负的责任小些,并以此来保全晚节。 SVe4bt57ybbQAfKTh0EbvYe4nzU7v5GL+0vOuvoDiV3MEDyYTE4auAWXQqaJlQ4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