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九弟·做人要有恒心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来书谓“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此却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住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浅。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即水军一事,亦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当以为……鉴戒。

现在带勇 [1] ,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孽孽 [2] ,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次之,《得胜歌》中各条,一一皆宜详求。至于口粮一事,不宜过于忧虑,不可时常发禀。弟章既得楚局每月六千,又得江局月二三千,便是极好境遇。李希庵十二日来家,言迪庵意欲帮弟饷万金。又余有浙盐赢馀万五千两在江省,昨盐局专丁前来禀沟,余嘱其解交藩库充饷,将来此款或可酌解弟营,但弟不宜指……请耳。

饷项既不劳心,全副精神讲求前者数事,行有馀力则联络各营,款接绅士。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凡此,皆因弟兴会索然之言而切戒之者也。

弟宜以李迪庵为法,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到八九个月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余生平坐无恒流弊 [3] 极大,今老矣,不能不教诫吾弟吾子。

邓先生品学极好,甲三八股文有长进,亦山先生亦请邓改文。亦山教书严肃,学生甚为畏惮。吾家戏言戏动积习,明年喜在家,当与两先生尽改之。

下游镇江、瓜洲同日克夏,金陵指日可克。厚庵放闽中提督,已赴金陵会剿,准其专招奏事。九江亦即日可复。大约军事在吉安、抚、建等府结局,贤弟勉之。

吾为其始,弟善其终,实有厚望。若稍参以客气,将以鼓志,则不能为我增气也。营中哨队请人气尚完固否?下次祈书及。(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注释】

[1]带勇:带兵。

[2]孽孽:勤奋,努力。

[3]流弊:弊端,毛病。

【译文】

沅甫九弟:

十二日,正七和有十两个人归来,接到弟弟的来信,已经知道一切状况。湘军的营地已经定到了三曲滩,营官成章鉴是武官里面难得的人才,弟弟可以与他相结交。弟弟来信里面说你的兴趣不在这里,做起来索然无味,这是万万不可以的。但凡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便须以全副精神去做,全神贯注于这件事,要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而不能见异思迁,做这件事时却想着另一件事,在这个山头上望着那个山头,在那个山头上的时候又望着这个山头。如果一个人没有恒心,一生都不会有所成就。我生平犯过很多次无恒心的毛病,实在是受害不浅。当翰林的时候,本应该留心诗文,却喜欢涉猎其他书籍,分散了心志,结果诗文上面的功夫不到位。后来读性理书的时候,又爱好看一些杂文和诗集,乱了意志,致使学习的路子产生了分岐。在六部任职的时候,不太用实劲去办好公事。在外面带兵的时候,又不能竭力专心治理军事,这样,人垂老了,还百事无一成功。就是办理水军这件事,也是掘井九尺而不及泉,弟弟应当以我为戒。

你现在带兵,就应该埋头苦干,以带兵为主,尽力而为,以找到更好的带兵之法。不管昼夜都应当勤勉,白天想带兵的事情,晚上就算在梦里也应该还是以带兵为主,除了带兵之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要管。不能在带兵的时候又想着去读书,又想参加科举,又想着去做州官县令,这样纷纷扰扰、千头万绪的,将来只能是重蹈覆辙,走我的老路,最后时光流逝却一无所成,到那时后悔就晚了。

关于带兵的方法,要以发掘人才为第一要务。而整顿营规和战术之类的倒在其次,《得胜歌》里面的每一条都应当要认真地落实。至于口粮方面,你不需要过分担心,不要经常发禀。既然弟弟那边每个月能拿到湖北分局六千和江西分局两三千的口粮,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待遇了。十二日李希庵来到家里来,说迪庵想要帮弟弟筹备军饷万两。另外我在浙江盐局盈余了一万五千两,昨天盐局的人到我这里来汇报,我嘱咐将盈余的银两解交到藩库里充当军饷,将来这笔款子也可以酌情送到弟弟的军营里,但是弟弟不宜直接出面请求拨款。

既然军饷这件事已经解决好,不再需要弟弟劳心,那弟弟就应该全身心投入到之前所讲到的几件事上,如果办完这些事之后还有一些余力,则可以联络其他各营,接济一下绅士。身体虽然有些虚弱,但是不适宜过分怜惜身体。精神是越用越精神,而阳气是越提愈加旺盛。如果每天做的事情很多,则晚上睡觉的时候睡得越舒心。如果怜惜自己的精气神而不舍得用的话,则每到做事情的时候就会退缩,这样做什么事情都少几分精气神,于是很难做成事情。而以上所讲的这么多道理,都是因为弟弟那句“兴会索然”而引发的感想,弟弟一定要记住。

弟弟应当以李迪庵为榜样,做事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坚持八九个月以后,自然会有成果出来。我生平所犯没有恒心这个毛病的弊端非常大,如今我已经老了,不能不以此告诫我的弟弟和子侄,让你们能够以此为戒。

邓先生的人品和学问都很好,甲三的八股文有了进步。亦山先生也请邓先生来帮忙修改文章。亦山教书的时候非常严肃,学生对他都畏惧三分。我们家素有说话随便、行为不检点的恶习,明年在家的时候,应该让这两位先生好好管教改正。

镇江和瓜洲这两个地方在同一天被收复,金陵也指日可待。厚庵被派到闽中出任提督,已经赶赴金陵参加会剿。批准他专门奏折的事情,九江很快也将克复,战事大概最终会在吉安、抚、建这些地方结束。

这场对太平军的战争,以我开头,实在是寄厚望于弟弟,希望由你来把它完成,如果参杂一些客气的成分进去,这样不过是败坏志气,就不能够为我争气了。营中哨队的士气怎么样,是不是稳固?下次来信时请详细告诉我。(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解析】

这封家书的主题是“有恒”二字。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有句话:有恒乃入德之门。意思是做事有恒心,能坚持到底,这是修养的基本要素。古今中外,那些能够成事者,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恒心。曾国藩嘱咐弟弟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切不可做这件事的时候想着另一件事,在带兵打仗的时候,不能想着做朝官治理国家,或者想着去读书写字和考科举,而应该心无旁骛,一心带兵,把军队管理好。

曾国藩年轻时曾向人借钱购置了一套史书,堆在案头如山一样,他想这么多书得用多长的时间才能看完,不免有些灰心。父亲知道后训诫他说:“你为买书去向人借钱,我不惜一切替你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读一遍,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自此曾国藩每天都要细细地读上十页史书,并形成习惯,终身不改。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做事无恒心是件可耻的事,但“有恒”两个字说来简单,可真正能做到“有恒”的人却是不多,曾国藩自己也不是总能做到,他曾多次破过自己关于“有恒”的规定。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日记中他曾写过:“余病根在于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漫,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能成,戒之!”自此他决心用“恒”字功夫来约束自己,并改名“国藩”,表示与“旧我”决裂,一切重新做起。在与太平军作战之初,曾国藩出师不利,多次被石达开打败,万念俱灰的他几次想一死了事。左宗棠因此曾当面责骂他:“一受挫折便想一死了事,不是懦弱无刚是什么,自己说过无数遍的‘恒’字功夫,岂不是自欺欺人?”所以说,要想真正做到“有恒”,就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克服自己、战胜自己。

现在虽然常常强调做事一定要以兴趣为先,有兴趣的就做,没兴趣的就不要做。乔布斯也说,一定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密码。而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的兴趣,那么一定要不停地去找它,一直到找到为止。乔布斯固然是对的,然而,很多年轻人却以此当作自己不坚持的理由和借口,从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抛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结果事事总是虎头蛇尾。

“恒”不是策略,而是一种做事的信念。一个人无论做怎样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能失去自己的恒心,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正如老子所说的,“不失其所者久”,这个“所”,就是指立身处世的恒心,只有不失恒心,才能保持长久。 FUmbUWtdyq7vvZpqj/a6Oapgg9ALuw9Fi5HB/B6SnjmRRqqYE36rNmK3JxppNi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