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孔子的办学方针是“有教无类”,与殷、周统治阶级主要为贵族阶级办学的方针大不相同。孔子所收的弟子知名的,除了孟懿子、南宫敬叔来自贵族家庭外,绝大部分来自贫贱人家及少数所谓的“自由民”。而得意门生中,颜渊是住在陋巷的穷苦子弟;曾参,母亲以纺织为业,自己曾种地耘瓜;子路,曾穷得主食草籽,“为亲负米”;子张原是“鲁之鄙人”;闵子骞,父亲出外时还得给父亲拉车子;原宪,家住穷巷,穿戴破旧;公冶长,是被人疑为盗窃而拘囚监狱、受过冤刑的青年;至于比较富裕的子贡,也不过是个属于“自由民”的商人。

孔子招收学生的手续很简单,只要携带一束干肉(束脩),象征性地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就可以了。孔子弟子号称三千,是指孔子一生中教授学生的总数,这些学生大都出身寒微。收教这些贫贱人家的子弟的目的,正如他的弟子子夏所说的,是“学而优则仕”,让这些贫贱的劳动人民的子弟学习文化知识、六艺技艺,将来为官行政,实行他的“仁”道政治主张。

孔子教学以“文、行、忠、信”来分科。“文”是文化,“行”是道德修养,“忠”是尽己为人,“信”是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这四部分内容,都是普通百姓所喜爱的。因而吸引了很多普通人家的年轻子弟。这就把殷周以来专为贵族开办的各种礼仪的“儒术”,改造成为经世济民的“儒学”,孔子自己也就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开山祖”了。

有教无类。 viwl7oHnKx+bGvqbWqiGduL2PbiTiIOU0iZRWCITKTUkLBDPOIY6xkeGkrFlnS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