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的教学内容

孔子致力于培养士和君子,即为实现仁政、德治培养人才,他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他的教育方针是德才并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重。

孔子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德育,即加强弟子们的品德修养。孔子以“仁”为最高目标,为了使弟子们准确地把握仁、理解仁,曾多次详尽地回答过弟子们提出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

《诗》在当时主要是用于典礼、讽谏、言语和赋诗言志等各个方面。孔子教授《诗》以“温柔敦厚”的诗教为主。

《书》即是《尚书》,是上古时代有关政治大事及言论的实录资料。孔子把它作为政治教材和历史教材来用,要求弟子们以此作为从政、行道、立身的法典依据。《论语》中记录孔子三次引《书》,都是以古喻今,讲解如何从政、行道的。

《礼》指《仪礼》,是一本专门讲解各种典礼节仪及行为规范之书。其中“士礼”占了很大部分,是当时的士阶层立身行事的具体规范。孔子既把《礼》作为文献教材进行讲解,又把《礼》作为学习礼的仪式技能的重要教材。孔子进行的礼教,重在实用。因为礼是立身处世的行动准则,所以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

《乐》也是孔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材,今已亡佚。乐教不仅指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同时也包括学习音乐理论和审美等内容。孔子主张礼乐治国,以礼来规范制约,以乐来陶冶浸染。他是把《诗》《礼》《乐》融为一体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的心目中,立志而后学诗,学诗而后知礼,知礼以后才能从音乐的启迪中自觉地陶冶性情。

《易》分《经》《传》两部分。《经》的内容在孔子以前就已经有了,《传》的内容则是后儒完成的。在孔子时代,《易》是一部讲阴阳八卦的占卜之书,内容神秘庞杂,在鲁国保存得比较完整。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曾经深入研究过《易》,并吸取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教育弟子。

《春秋》成书于孔子去世前二年,是他亲自编著的。孔子以当时的《百国春秋》为蓝本,将各国“史记”中的主要大事统于一体,先作为教材用,后来才整理成现今的传本。《春秋》中包含了孔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定名分,寓褒贬,微言大义,是孔子对学生们进行政治和历史教育的重要教科书。

孔子还以“六艺”来培养弟子们的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行礼

演奏音乐

射箭

驾驭车马

书法

算数 syQzM0UDnFpwuYECHVX9mBw1UuG6ZW2wOVUNFXtVbsl9Fs5eZyz7qFinM7aDVW9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