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性状趋异

我拿这个术语所解说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能够用它来解释很多个重要的事实。首先,各个变种就算是特征非常明显的那些变种,尽管或多或少地带有物种的性质,比如在很多场合中,对于它们该怎样进行分类,总是难解的疑问。当然,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差别,与那些明确而纯粹的物种比起来,差异还是很小的。根据我的观点,变种就是形成过程中的物种,以前我喜欢称之为初期物种。变种中那些比较小的差异如何扩大成物种之间较大的差异呢?这个过程时时发生,我们能够从下列事实中推断出这个说法:在自然界中,大量的物种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差异,但是变种,这种将来的明显物种的假想原型以及亲体,只是呈现出非常细小的甚至是非常不明显的差异。如果只是偶然(我们能够如此称呼它)导致一个变种在一些性状方面会与亲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之后该类变种的后代在同一性状方面又会同它的亲体之间出现更大程度上的差别。不过光凭这一点,绝对不足以说明同属异种间存在着的那些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常见,并且还十分巨大。

根据一直以来的做法,我去家养动物还有植物中去探索对这个事情的说明。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不能不认可,如此差异非常大的品种,比如短角牛与黑尔福德牛,赛跑马与拉车马,还有很多鸽子的品种等,绝对不是在很多个连续的世代中,仅仅从相似变异的偶然中累积后产生的。在实践中,有一些养鸽者十分喜欢短喙的鸽子,而有的养鸽者则偏好于长喙的鸽子。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现象,那就是:养鸽者们都喜欢比较极端的鸽子类型,很少会有人去喜欢那些中间的类型。于是养鸽者们就会继续去选择和养育那些喙越来越长的或者是越来越短的鸽子(事实上翻飞鸽的亚品种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而出现的)。此外,我们还可以假想一下,在历史的初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们需要跑起来飞快的马,但是在其他地方的人可能需要比较笨重的那种高头大马。也许一开始的差异是非常细小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地区不断地选择快捷的马,另一个地方不断地选择强壮的马,于是慢慢地,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两种亚品种。最终,在经过很多个世纪以后,这些亚品种就成为界限分明,十分稳定的两种品种了。当二者之间的差异继续变大,那些属于中间性状的劣等马,也就是那些跑起来不快捷长得也不怎么强壮的马,就不会被用来育种,也就会慢慢地走向灭亡。那么,我们从人类的人工选择产物里看到了人们所说的分歧原理的作用,这种作用让最开始难以察觉的差别逐渐地扩大,时间一久,品种与品种之间还有与自己的共同亲体之间,在性状方面就有一定的分歧了。

figure_0114_0080

鸟喙的形状

不过有人估计会问,如何才可以将类似的原理应用于自然界中呢?我相信可以应用并且还可以应用得非常有效果(尽管我很久之后才知道该如何应用)。简单地说,不管是哪一种物种的后代,越是在构造、体制、习性上有分歧,那么它在自然组成中就越可以占有各种不同的位置,同时,它们在数量上也就越会得到大量的增加。

在习性简单的动物当中,我们能够十分明白地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以食肉的四足兽为例,它们在所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早已到饱和的平均数。假如准许它们的数量自然增加的话(它们生活环境中的条件没有出现变化的前提下),它们必须依靠变异的后代去争取别的动物当前所生活着的地方,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增加自己的数量。比如,它们中间有的会变成可以吃新种类的猎物,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有的则变异得可以住在新的地方了,爬树、涉水,同时,有些也许还能够减少自己的肉食习性。食肉动物的后代,如果在习性还有构造方面变得越来越有分歧,那么它们能够占据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可以应用于一种动物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所有时间里的所有动物,前提是说,如果它们都出现了变异的话。假如变异不曾发生过,那么自然选择就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关于植物,也是同样的道理。事实向我们证明,如果只在一块土地上播种一种植物,而与此同时,在另一块相似的土地上播种一些不同属的植物,那么第二块土地上就会比第一块土地上生长出更多的植物,收获数目更多的植物。如果有两块相同大小的土地,其中一块我们可以种上一种小麦的变种,另一块土地上则播种上多种小麦变种,也会出现相同的状况。因此,不管是哪一个草种正在进行着变异,而且假如各变种被连续地选择着,那么它们将会如同异种以及异属的草一般,彼此间进行相互的区别,尽管区别的程度非常小,那么此种物种的大部分个体也包含它们变异了的后代在其中,就可以成功地在同一块土地上长久地生存下去。大家都了解,草类的各个物种以及变种每年都要播散不计其数的种子,在最大限度地追求增加自己的数量方面,应该说是竭尽所能。于是,等到相传数千代之后,只要是草种中变种最为明显的后代都能够成功地获得生存的条件还有增加数量的最好机会,这样一来就可以排斥掉那些比较不太明显的变种了。等到变种发展到彼此之间的差别十分清楚,截然不同的时候,就能够获得物种的等级了。

figure_0115_0081

小麦

构造庞大的可异性,能够让生物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存的空间,这个道理的可信性,已经可以在很多的自然环境中看到。在一片很小的地区中,尤其是在对外开放,自由出入的情况之下,个体同个体之间的斗争毫无疑问将会是十分剧烈的,在那样的地方,我们总是能够看到生物间存在着的巨大分歧性。比如,我见到过有一块草地,它的面积为三英尺乘四英尺,多少年来一直都暴露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之中,在这块草地上生长着20个物种的植物,分别属于18个属以及8个目,由此就能看出这些植物彼此之间的差异是多么巨大。在情况相同的小岛上,植物还有昆虫们也是相同的情况,而在淡水池塘中的境况也是一样的。农民们都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一块土地上轮种不同科目的作物收获的成果是最多的,自然界中在进行的,能够称为同时的轮种。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地方,密集地生活在这里的动物还有植物们,大部分,可以在这里生活(假设这块土地上没有任何其他特殊的性质),应该说,它们全部都在竭尽全力地在那里生活。不过,我们能够看到,在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由于构造分歧性所带来的利益,还有与其相伴随着的习性以及体制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利益,遵照通常的规律,必然导致了彼此之间争夺得最厉害的生物,正是那些常被我们称为异属以及异“目”的生物。

相同的道理,从植物经过人类的作用后能够在异地归化这方面也能看出来。有的人估计会这么设想,在随便一块土地上都可以变为归化的植物,应该是与当地的植物具有近缘关系。因为,在一般的情形之下,人们觉得生活于当地的植物,都是专门为了这个地方而创造出来的,而那些可以归化的植物,一定是属于那些特别能够适应迁入一些地点的,极为少数的几种植物。不过,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个样子的。德康多尔在他那本值得称颂的伟大著作中,曾明白地说过,和本地植物属和种的比率相比的话,经过归化而增加的植物中属的数目,远远比种的数目要多出很多。我们可以从一些事例中来了解一下,在阿萨·格雷博士的《美国北部植物志》一书的最后一版中,曾列举了260种归化的植物,它们属于162个属。因此我们能够看出这些归化的植物的趋异性是特别大的。此外,这些归化植物与当地的植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在162个归化的属中,来自别处的不少于100个属。那么也就是说,如今生存于美国的植物中属的比率是得到了极大增加的。

仔细观察一下那些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与土著生物进行斗争,并且能够获得胜利,同时还在那个地方归化了的植物或者是动物的本性的话,我们基本上就能够认识到,有的土著生物必须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异才可以战胜那些与它们同住的其他生物。至少我们能够推断出,可以弥补和外来属之间差异的构造分异,对于这些生物是十分有利的。

实际上,相同地方生物的构造分歧所产生的利益,就像一个整体中各个个体器官的生理分工所获得的利益是同一个道理。米尔恩·爱德华兹以前就详细地讨论过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生理学家都不会去怀疑那些专门用来消化植物性物质的胃,还有专门消化肉类的胃,可以从这些物质中汲取到大量的养料。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土地上,一般的生物系统里,动物与植物对于不同生活习性的分歧越广阔和越完善,那么可以生活在那里的个体数量就能够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体制分歧小的动物是很难与那些构造分歧大的动物进行生存斗争的。比如,澳大利亚各种有袋动物能够划分为很多个群,只是彼此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就像沃特豪斯先生还有其他人所指出的那样,就算这几种有袋的动物勉强能够代表食肉类、反刍类以及啮齿类的哺乳动物,也很难让人相信它们可以成功地与那些发育良好的各目动物进行竞争并获得成功。在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当中,我们见过的分歧的进程依然处于早期的以及不完全的发展阶段里。

figure_0117_0082

恩斯特·海克尔(1834-1919),德国生物学家,他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德国,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了人类的进化论理论。 MoU3ap8VugKhpugAQjAMOiNDpmkM8N1s2cMBPd+ZCvBnXYv9wu2kqm8766PT/Y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