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1882-1944),荷裔美籍作家、历史学家,生于荷兰鹿特丹,从10岁起就沉溺于史学典籍中,后来曾在德国和美国求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并没有成为书斋里的老学究。他一生经历异常丰富,曾经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先后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等,虽然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却钟情于写作,始终不曾倦怠,终于成为一位饮誉世界的作家。
房龙多才多艺,精通十种文字,拉得一手优美的小提琴,其所有著作的插图也全部是他自己的手笔。他最擅长运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撰写死气沉沉的历史故事。他的作品涉及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政治、艺术诸方面,但以历史著作和传记类作品居多,包括《人类的故事》、《宽容》、《地理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自20世纪20年代起,凡是房龙的作品,都在美国畅销一空,同时,它们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书是一部房龙作品集,收录了房龙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作品《人类的故事》、《宽容》和《地理的故事》。《人类的故事》是房龙的成名作,出版于1921年,这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作者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艰深的内容,用通俗浅显的故事揭示人类的智慧。全书从人类的起源说起,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并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到了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宗教改革和近代各国的革命,为读者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书中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精彩的细节描写,因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把这本书当做最好的通史类入门书。
《宽容》出版于1925年,房龙在本书中以西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为线索,以社会和人是否宽容为标准来感受和理解历史的变迁,并通过描绘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勾勒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房龙说,本书提到的“不宽容”指的是官方的“不宽容”,而不是个人的“不宽容”。他认为,“不宽容”的表现有三种: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在这三种“不宽容”中,无知的不宽容所造成的后果最严重,因为无知其实就是自负的另一面。正是因为无知,一些人成了非常危险的人物。他们自以为是地为自己的灵魂建造一座堡垒,然后向其他人挑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并表明对其他人的不满。本书虽然主要论述西方宗教历史上的“不宽容”,以及人们同这种“不宽容”所进行的斗争,但在今天看来,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宗教领域,触及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的精神层面。
《地理的故事》出版于1932年,房龙在这部著作中保持了其惯有的行文风格,用诙谐幽默的文字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讲述得趣味盎然,使读者不仅了解了人类漫长历史的发展概况,而且能在掩卷之后获得不少启发。在房龙的笔下,地理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人”的地理。因为他坚信,世界上任何一块土地的重要性,都取决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以科学、商业、宗教或某种艺术形式,为全人类的幸福所作出的或大或小的贡献。同时,房龙站在历史的高度来阐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果毁坏了这个家园,人类必将走向灭亡。因此,人类只有团结合作、互敬互让、爱护地球、珍惜地球,才能让它生生不息、永远转动。这一独特的视角,使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房龙常常将他本人的切身感受融入繁复的历史现象中,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去认识什么精神是可贵的,是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的;什么精神又是可恶的,是人们应该否定和摒弃的。但他从来不单纯地罗列事实,进行说教。他的大量著作都是史论多于史实,他喜欢用隐喻的手法,而无意介绍具体的史实。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快慰和启发。
房龙的作品,曾让几代中国文人为之倾倒。郁达夫曾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著名学者钱满素女士说:“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和思想……他所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由于时代的局限,房龙不可能科学客观地解释历史,尤其是他对于东方各国的描述,有些并不符合历史的客观。但他作为一个西方人,却能超越地域、种族、宗教、政治的偏见阐释历史、普及世界文化,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崇敬的。
今天,我们仍然希望你能跟随着这位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和出色的通俗读物作家的笔触,了解人类漫长历史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加清醒地认识昨天,审视今天,期盼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