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开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土地。作为西亚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诞生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多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被称为两河文明或是两河流域文明,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等。

最早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是来自东方的古老民族苏美尔。苏美尔人长着浓密的黑发,自称为“黑头人”。从约公元前4300年开始,他们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了。他们在肥沃的两河流域修建灌溉水渠,发展农业生产,在创立苏美尔文明的同时,也开创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明。

提到苏美尔人就不得不提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楔形文字。这种古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创举,对促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意义非凡。在苏美尔人创立的政权灭亡后,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楔形文字,最终使其成为西亚和西南亚地区的通用文字。

苏美尔人在历法方面同样有着不凡的成就。他们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规定其中6个月为每月30天,其余6个月则为每月29天,这种历法被称为“太阴历”。太阴历与现代使用的公历已经颇为接近,生活在数千年前的苏美尔人能创造出这样的历法确实难得。另外,苏美尔人还将1小时分为60分钟,将7天规定为1个星期,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苏美尔人在建筑方面水准高超,他们利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产的砖块修建了很多外形酷似金字塔的塔庙。今天在两河流域还能看到不少塔庙的遗址,这种数千年前的宗教建筑已经成了当地一项重要的人文景观。坐落在伊拉克沙漠中的乌尔塔庙就是由苏美尔人建造的,其地基长64米,宽46米,由地基往上总共有3道台阶,每道包括100级,整体看上去就如同一座砖砌的金字塔。苏美尔人的建筑技巧随后被巴比伦人发扬光大。巴比伦人建造的巴比伦塔庙成了当时最受人瞩目的宗教建筑。当地人民每年都会在巴比伦塔庙中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宗教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教徒前来参与。只可惜,巴比伦塔庙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被亚历山大大帝摧毁,后人无缘得见。

作为全世界已知的天文学现象的最早记录者,苏美尔人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不可小觑。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描绘出来的星相图,已与今人经过严谨的科学观测描绘出的星象图相差无几,令人啧啧称奇。

有可靠的证据证实,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也是苏美尔人创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宗教,传播楔形文字。此外,苏美尔人在数学方面也成就不俗。考古学家从他们遗留的楔形文字记录中发现,他们当时已经可以计算结果为十五位数的乘法算数题。实际上,苏美尔人对加减乘除及四则运算都非常精通,还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十进位法和十六进位法都是他们的首创。苏美尔人将圆周分为360度,并推算出π与3十分相近。就算是要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和锥体的体积也难不倒他们。

除此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车轮也是由苏美尔人发明的。苏美尔人擅长制陶,有人推测他们之所以能发明出车轮,就是因为受到了陶轮的启发。

苏美尔人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期间,总共在此建立了以乌鲁克等为代表的12个城市国家,展现了苏美尔人繁荣的城市文明。不过,这些城市国家并非一个整体,他们各自为政,矛盾不断。从约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的各个城市国家之间开始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他们有的是为了争夺水权,有的是为了争夺通商的道路,有的则是为了争夺游牧民族的进贡,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争夺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统治权。

苏美尔人的黄金头盔

连年的内战严重削弱了苏美尔人的整体力量,也给了其他势力以可乘之机。约公元前24世纪,萨尔贡率领闪米特人推翻了苏美尔人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统治,建立了统一的阿卡德帝国。然而,苏美尔人并没有就此退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历史舞台。接下来,他们在当地又陆续建立了多个城市国家,其中就有后来统治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乌尔城。大约在公元前2113年,苏美尔人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再度执掌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政权,史称“苏美尔复兴”。直至约公元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被埃兰人灭亡,总共延续了将近100年。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古西亚人民使用的一种文字,一般刻写在泥板上,因其字形近似于钉头或箭头,所以也被称为钉头文字或是箭头文字。

楔形文字的发现始于1472年。当时,一位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到伊朗地区旅行,无意间在当地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寺墙壁上发现了一种怪异的楔形图案。巴布洛怀疑这是一种文字,但他并未对此做出深入研究便匆匆返回了意大利。

过了一个多世纪,有一位名叫瓦莱的意大利人来到了伊拉克。在那里,他发现了同样的楔形图案。不过,瓦莱并未像前人巴布洛一样浅尝辄止,他将这种楔形图案带回了欧洲,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要破解这种年代久远的古文字谈何容易?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欧洲众多考古学家为之做出了不懈努力。

1802年,德国一名年轻的中学老师格罗特芬德酒后与朋友打赌,说自己必能破解楔形文字之谜。此后,格罗特芬德通过刻苦研究与大胆推测,最终找出了初步破译楔形文字的方法,从而为后人完全破译这种古文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35年,英国考古学家罗林森偶然在伊朗境内的贝希斯敦村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以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三种文字雕刻了一篇铭文。罗林森对这篇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工作繁忙,当时他并未马上动手对其展开研究。直到1843年,罗林森在伊朗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才将研究那篇铭文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为了将铭文拓印下来,方便接下来的研究,罗林森不顾自身的安危,勇敢地爬上了陡峭的岩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得到铭文的拓本之后,罗林森利用自己熟知古波斯文的优势,成功翻译了古波斯文版本的铭文。原来铭文之中记录的是公元前500年,波斯帝国的统治者大流士一世阴谋夺取皇位和平息国内叛乱的过程。其后,罗林森便对照着这个版本研究起了楔形文字的版本,最终辨识出了铭文之中所刻的楔形文字。罗林森为楔形文字的研究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突破口,欧洲考古学家在此基础上最终完全破解了楔形文字。

考古学家证实,作为全世界现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200年。时隔数千年,楔形文字的具体创始人已经无从考证,今人只能从一些传说中窥得一二。在苏美尔人的史诗巨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中提及楔形文字的创始人是乌鲁克国王恩美卡,不过这种说法并无多少可信性。至于其余的传说,大多认为楔形文字的创始人是各类神仙,这些说法显然更不可靠。

约公元前32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已经开始使用楔形文字。他们把芦苇棒、骨头或是木棒的顶端削成三角形,写出来的文字自然而然就呈现为笔画由粗到细的楔形。楔形文字出现之初是由上而下书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变成了由左向右书写,左粗右细,如一枚横躺的楔子。

阿卡德语写就的一块泥板

公元前2350年后,操阿卡德语的民族控制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部分地区。

当时造纸术尚未出现,苏美尔人用来书写的“纸”就是用黏土制成的泥板。在书写的过程中,泥板还是湿的。书写完毕后,苏美尔人就会将其晒干,然后再用火烧,这时泥板才算最终成型。在现已发现的泥板之中,体积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其重量之重自然不言而喻。不过,泥板虽然笨重不堪,但是十分坚固,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之后,上面的楔形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在楔形文字出现之初,苏美尔人只是用它们来记账。随后,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张,并开始流传到西亚地区的其他民族之中。因此,尽管由苏美尔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在约公元前2007年就已灭亡,但是楔形文字却由巴比伦王国继续发扬光大。到公元前1500年,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的西亚各国通用的一种文字,甚至流传了非洲的埃及。等到了公元前500年,楔形文字已广泛应用于古西亚人民的各项贸易活动之中。在现今已经发掘出来的接近100万块写有楔形文字的泥板之中,有九成记录的都是商贸和行政活动,其他例如诗歌、神话、谚语等记录只占了一成。然而,无论这些楔形文字记录的内容如何,都为当时以及后世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后人研究古西亚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萨尔贡创立阿卡德帝国

萨尔贡是公元前24世纪闪米特人的杰出首领。闪米特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传说其祖先就是挪亚的儿子闪。萨尔贡出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基什城邦,其南部为苏美尔人的聚居地,北部则为闪米特人的聚居地。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开创者,苏美尔人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已令自己的邻居闪米特人难以望其项背。然而,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萨尔贡的出现却让落后的闪米特人最终击败了先进的苏美尔人。在此基础上,萨尔贡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阿卡德帝国,开始了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将近三百年的统治。

在阿卡德语中,“萨尔贡”的意思是“真正的王者”。然而,这位“真正的王者”出身却十分卑微。萨尔贡是个私生子,谁也不知道他的父亲到底是谁。他的母亲地位低下,据说是一名智障者。不难推测,这位智障的姑娘有可能是遭受了侵犯才生下了萨尔贡。萨尔贡出生后,自顾不暇的母亲将他丢弃在河边,倘若不是一名园丁恰好从附近路过,发现了萨尔贡,并将他带回家中抚养,只怕就不会有后来鼎鼎大名的“真正的王者”了。

萨尔贡长大后,一度继承了养父的事业,做了一名年轻的园丁,但是蛟龙岂能在浅水中长久逗留?没过多久,萨尔贡就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智慧受到了举荐,担任基什国王的侍卫,随后又晋升为国王的幕僚。虽说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大官,但到底是在国王手下任职,以后有数不清的机会加官进爵。只是,野心勃勃的萨尔贡志不在加官进爵,而在称王称霸。

公元前2371年左右,机会终于来了。当时外敌入侵基什城邦,国王组织抵抗不利,民心尽失。萨尔贡乘机以武力推翻了现任国王,一举登上了王位。萨尔贡要壮大自己的实力,他不断在国内招募新兵,打造新兵器,增强军事力量,最终建立起了一支总人数高达5400人的常备军,成功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其后,萨尔贡又将阿卡德城定为基什的都城,后来的“阿卡德帝国”一名就源于此。

这段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各个城邦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争战不断。本就实力雄厚的基什城邦在有勇有谋的萨尔贡的统治下更加如虎添翼。不过,萨尔贡并没有急于向其他城邦出兵。当时几个主要的城邦激战正酣,与其加入他们的混战,倒不如在旁边观战,坐收渔人之利。期间,温玛和乌鲁克等城邦组成了一支苏美尔联军,他们在温玛国王卢伽尔·扎吉西的率领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所向披靡。然而,在四处争战的过程中,联军自身的实力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重创。

联军逐个击败了周围的敌对城邦,最后开始进攻萨尔贡所在的基什城。眼见联军上万大军压境,仅有5000兵力的萨尔贡却并不惊慌。他明白联军在长期的征战过后早已疲惫不堪,并不是斗志高昂的基什军队的对手。果然不出萨尔贡所料,由他统率的基什常备军最终击败了卢伽尔·扎吉西统率的联军。联军此前取得的胜利果实也顺理成章地落入了基什城邦名下。温玛王卢伽尔·扎吉西在此次交战中被俘,被套上枷锁押解到苏美尔人的圣城尼普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段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战火连天,但尼普尔却一直是一座平静的城池。抵达尼普尔之后,卢伽尔·扎吉西被献祭给天神恩利尔。

然而,萨尔贡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果,他在此后乘胜追击,南下讨伐拉格什、乌尔、乌鲁克等城邦,最后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原先由苏美尔人统治的地区全都划归闪米特人名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阿卡德帝国。萨尔贡统领的这支闪米特人在此之后便被称为阿卡德人。阿卡德帝国的成立促进了阿卡德文明的兴起,不过,所谓的阿卡德文明实质上就是对苏美尔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公元前2316年左右,萨尔贡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阿卡德帝国总共维持了三世,在萨尔贡的孙子在位期间,被入侵者灭亡。

第一部史诗巨著《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史诗巨著,诞生于大约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初是以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上的。

《吉尔伽美什》是对名列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的吉尔伽美什的赞美之诗,是5000年前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民的智慧结晶,反映了当地人民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这首诗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城市国家乌鲁克的国王,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吉尔伽美什》一诗中,他的父亲是乌鲁克的国王,母亲却是一名女神。作为人与神的后代,他只有三分之一属于人类,另外三分之二则属于神。父亲去世后,他成了乌鲁克的新任统治者。由于他在位期间表现得极为残暴,百姓们不堪忍受,纷纷向女神阿鲁鲁求助。阿鲁鲁顺应民意,制造了一个名叫恩奇都的人,并派他前往乌鲁克感化暴君吉尔伽美什。

恩奇都与吉尔伽美什不打不相识,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吉尔伽美什甚至慷慨地让恩奇都与自己共同执掌乌鲁克的统治大权。在此期间,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这两位好友齐心协力杀死了祸害乌鲁克百姓的森林怪兽芬巴巴,两人因此名利双收,吉尔伽美什还获得了丰收女神伊什塔尔的爱慕。然而,并非所有女神都如人们通常想象的那般美丽、端庄,伊什塔尔就性情残酷、自私,又喜怒无常,吉尔伽美什对她自然无法产生半分好感。在她向自己示爱时,吉尔伽美什连一点面子都不给她留,当场就拒绝了她。伊什塔尔恼羞成怒,把天牛赶下凡间,残害乌鲁克百姓。此后接连七年,乌鲁克一直被自然灾害所扰,民不聊生。

这一回,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再次联手,将天牛杀死,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但伊什塔尔并未就此罢休,她将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杀死天牛一事告诉了众神,恳请众神对他们施以严惩。众神要求他们二人之中必须要有一个出来偿命,结果恩奇都选择了牺牲自己,以保全好友的性命。虽然这件祸事最终平息了下来,伊什塔尔也放弃了对乌鲁克的骚扰,但此事留在吉尔伽美什心中的创伤却难以平复。他为失去挚友,也为死亡带来的巨大威胁感到痛苦不堪。

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吉尔伽美什便向无所不能的神灵求助。从神灵那里,他得知有种仙草可以让人长生不死。他当即启程前去寻找,历尽千辛万苦总算从海中找到了这种仙草。哪承想一条蛇却趁着他在泉中洗澡时偷吃了仙草。据说,蛇就是因为偷吃了这种仙草才能在蜕皮之后长出新的皮肤。

失去仙草之后,吉尔伽美什深感绝望。这时,在神灵的帮助下,恩奇都的鬼魂现身,明确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死亡是人类永远都无法摆脱的命运,既然如此,便唯有接受这种命运,珍惜眼前的生活。吉尔伽美什就此幡然醒悟,重新振作起来。

长达三千余行的史诗巨著《吉尔伽美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2700年到公元前2500年之间,它最早是在苏美尔人中间口口相授,尽管当时楔形文字已经问世,但这个传说却一直没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直到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以后,人们才根据数百年来的神话传说整理出了这首内容精练、饱含激情的长诗《吉尔伽美什》。作为全世界第一部史诗巨作,《吉尔伽美什》比现在已知的最早以文字保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早了数百年。

现存的《吉尔伽美什》总共有阿卡德语、古巴比伦语、胡里安语和赫梯语四个版本。它在数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着多么广泛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只可惜,在长达5000年的流传过程中,《吉尔伽美什》已经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流失,现在余下的诗句只有两千余行,并且因为时隔久远,后世不断有人对其进行篡改,致使该诗有多处内容都已面目全非,这给近现代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相关专家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初将《吉尔伽美什》全篇翻译完毕。

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分为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两部分,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甚至超越了苏美尔文明。

阿卡德帝国统治后期,国力日渐衰弱。原本受制于阿卡德人的苏美尔人乘机夺取政权,再度统治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直至约公元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被埃兰人所灭。埃兰人与阿卡德人同为闪米特人。随后,埃兰人便以巴比伦城为首都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巴比伦王国,埃兰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后来的新巴比伦王国则是同属于闪米特人的迦勒底人在灭掉了亚述帝国之后建立起来的。

巴比伦的意思就是“神之门”,巴比伦城原本只是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勇猛的埃兰人占领了巴比伦城,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始南征北战,最终将其发展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座不可忽略的文明古城。

巴比伦王国大致包含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作为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巴比伦文明继承并发展了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文明,并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推向了巅峰,以至于后人在提及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时,甚至会将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和亚述文明略过不提,直接以古巴比伦文明取而代之。

古巴比伦的数学非常发达,他们采用十进位法和六十进位法进行运算,并已研究出了有助于提高运算速度的乘法表。另外,古巴比伦人民还能计算包含三个未知数的代数方程式。

在天文学方面,古巴比伦人民取得的成就同样不可小觑。他们给已经观察到的星球分别取了名字,对于恒星和行星之间的区别也已大致掌握。他们在苏美尔人创立的太阴历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天文观测。等到了新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已经能成功地预测日食、月食和行星会冲,而且他们推算出来的一年的时间与我们现在的推算结果仅有26分55秒的差距,这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可谓十分难得。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统治古巴比伦王国期间颁布了人类历史上留存至今的首部完整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的内容涉及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和审判等方方面面,其目的就在于维护奴隶社会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保障身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系统总结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它的颁布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后来两河流域的政局不断变动,这部法典却一直为各国沿用,就连欧洲的法律也曾受到该法典的影响。

除了这些方面以外,古巴比伦文明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其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自古巴比伦王国建国之初一直到公元前6世纪,两河流域最繁华的城市一直都是巴比伦城。巴比伦城的城墙有16公里长,其厚度就算是让一辆由4匹马拉的战车转个身都绰绰有余,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这些都对城内百姓抵御外敌发挥了重大作用。巴比伦城的大城门为拱形门,其高度超过4米,宽度大约为2米,两侧的墙壁上由棕色和黄色的琉璃砌成雄狮或是公牛之类的图案。在经历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战乱灾祸之后,当初的巴比伦城早已面目全非,只有一座巨大的城门保留至今。除了这座城门以外,巴比伦城原本还有100座铜铸的大门,这为巴比伦城赢得了“百门之都”的美誉。

不过,要说古巴比伦文明最主要的建筑代表,自然还要属空中花园和巴别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与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并称为世界八大奇迹,是由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自己的妃子建造的。据说,尼布甲尼撒迎娶了米底王国的公主为后。美丽的公主自从来到巴比伦后便一直愁眉不展,无论尼布甲尼撒怎样取悦她,都无法博得红颜一笑。尼布甲尼撒百思不得其解,公主便告诉他,自己是因为思乡情切才无法展颜欢笑。为了能让公主一解思乡之愁,尼布甲尼撒便命人仿照米底王国的山川美景在王宫内部建造了一层呈阶梯形状的花园,其中种满了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公主看到之后大喜过望,这便是闻名于世的空中花园。

由于空中花园的高度已经超越了王宫的宫墙,远远望去就仿佛一座悬在半空的花园,巴比伦人民便将它称为“空中花园”。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巴比伦城内的空中花园早已无处可觅。

同样的,巴别塔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巴别塔又叫做通天塔,塔身的绝大部分和塔顶的马尔杜克神庙都是由空中花园的建造者尼布甲尼撒二世主持修建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古巴比伦的建筑文明可谓贡献非凡。巴别塔的地基高度约为96米,塔身和塔顶的神庙加起来也有差不多96米,塔的外侧有螺旋状的楼梯,可以旋转向上抵达塔的顶端。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说法,当时新巴比伦王国最高的建筑物就是巴别塔,不管在国内的哪个地方都能看到巴别塔的所在,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赠予它一个“通天塔”的称号。巴别塔每年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宗教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教徒。后来,巴别塔毁于战乱,亚历山大大帝曾经试图修复巴别塔,无奈工程量实在太大,最终只好作罢。

《汉谟拉比法典》

1901年12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伍在伊朗南部的苏撒古城旧址中发掘出三块黑色的玄武石,拼接在一起恰好是一根高约2.5米的石柱。石柱上刻写了很多楔形文字,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辨认,证实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一部法典,这就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完整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因为该法典是刻写在石柱上的,所以也被称为“石柱法”。

不过,古巴比伦王国明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内,《汉谟拉比法典》又怎么会出现在伊朗境内的苏撒古城旧址中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数千年前,巴比伦城被入侵者攻陷,《汉谟拉比法典》也被入侵者抢走,带到了他们的都城苏撒。自此之后,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便一直被保存在苏撒,直到上个世纪初才被考古学家发掘出来。

《汉谟拉比法典》是由楔形文字垂直书写的,共计3500行。全文总共包括282条法律条文,内容涉及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继承、收养等各方面。除了法律条文之外,石柱上还刻有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将法典授予汉谟拉比国王的浮雕。高大的太阳神头上戴着呈螺旋形状的冠冕,胡须编成了辫子。他身穿长袍,袒露右肩,端坐在宝座上,将象征着权力的魔标与魔环授予汉谟拉比。汉谟拉比国王头戴王冠,正在向太阳神举手宣誓,表情看上去十分严肃。

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后世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汉谟拉比国王自即位之后,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法律纠纷。渐渐地,汉谟拉比国王感到身心疲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便开始苦思冥想,最终想到编纂一部法典。他命人将先前的法律条文和社会上那些不成文的规定全都收集起来,选取其中的精华部分组成一部法典,刻写在石柱上,这便是闻名于世的《汉谟拉比法典》。

受当时的奴隶社会制度的影响,《汉谟拉比法典》中到处充斥着不平等的法律条文,一味偏向于身为统治者的奴隶主阶级。这一点从法典将国内百姓划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这三类就可以窥见一斑。如果这三类人犯下的是同一种罪行,那么奴隶受到的惩罚是最严厉的。就算奴隶只是犯了一点小错,也要被斩断手足或是割掉耳朵。比如一个奴隶对他的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这个奴隶的主人就有权将他的耳朵割下来。不仅如此,法典中还明文规定:奴隶不属于人的范畴,只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工具和财产。“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汉谟拉比法典》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正所谓:“倘人毁他人之目,则毁其目;倘人断他人之骨,则断其骨。”这与中国古代的“一命偿一命”很相似。不过,这样的规定却没有将意外伤人考虑在内,其局限性显而易见,而且若是打瞎的是奴隶的眼睛,其处理方式跟打瞎一头耕牛的眼睛没什么两样,犯罪者只需赔偿这个奴隶身价的二分之一即可。杀死奴隶也跟杀死耕牛一样只需赔偿奴隶主的经济损失,不必为此偿命。

时至今日,人们再翻看数千年前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时,会发现其中的很多法律条文都是非常奇特的。例如,法典中规定若是建筑师设计的房屋不够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倒塌的话,就要追究建筑师的责任,倘若死去的是房屋的男主人,则要处死建筑师本人,倘若死去的是男主人的妻子或是儿子,则要相应的处死建筑师的妻子或是儿子。这一条显然是贯彻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但建筑师的妻子和儿子何其无辜,要因为亲人的过失白白赔上自己的性命?这样的规定与古代中国的株连之罪可谓殊途同归。另外,法典中还有一项性质与之十分相近的规定,那就是如果某人所欠的债务到期之后未能及时偿还,就要勒令其妻子与儿子到债主家中做三年奴隶。偷窃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是一项大罪,要被处以极刑。法典中有一项条文规定,要是某人在他人的房屋上打穿一个洞,并利用此洞入室行窃的话,他将会被活埋或是以其他方式被处死,但是无论如何,他都要在这个洞前接受刑罚。

除了这些以外,《汉谟拉比法典》中还有很多条文具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交河神审判。具体说来就是当一方控告另一方犯下某种罪行,但双方均找不出证明对方有罪或是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时,法官就会将被告投入幼发拉底河中。若被告溺水而死就证明他是有罪的,他的所有财产将归原告所有;反之则证明被告是无罪的,原告将被处死,其所有的财产也将归被告所有。

尽管在现代人眼中,《汉谟拉比法典》的不足之处比比皆是,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仍是一部极具进步意义的法典,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赫梯帝国的兴衰

赫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19世纪中期的小亚细亚半岛。后来,赫梯帝国的国力不断壮大,便开始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时,古巴比伦王国已进入统治后期,国力与繁盛时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公元前16世纪初,赫梯帝国击败了古巴比伦王国,并在巴比伦城内大肆抢掠,将这座文明古城毁坏。

此事过后,赫梯帝国声名远播,成了地中海东部沿岸盛极一时的强国。然而,没过多久,赫梯帝国就爆发了内讧。当时在位的国王穆尔西里一世在一次宫廷政变中死在了妻子的哥哥汉提里一世手上。这样一来,汉提里一世便登基成为赫梯帝国的新任国王。从这时开始,赫梯帝国内部为了争夺王位内讧不断。直至公元前16世纪后期,铁列平国王针对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番改革,才结束了这种混乱的局面。

在此次改革中,铁列平规定王位首先由长子继承,如果长子已经不在人世了,就由次子继承,依此类推;如果没有王子的话,就由长女的丈夫继承王位;国王无权滥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王室内部出现了纠纷,就要召开公民会议对其进行裁决;王室成员如果犯罪的话,全部罪责由其本人承担,其家眷不会受到牵连,其财产也不会被没收。

作为世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次改革,同时也是第一次获得成功,取得显著成效的改革,铁列平改革有效巩固了王权,稳定了国内的局势。此后,赫梯帝国进入了最强盛的阶段,这种强盛的态势从公元前15世纪末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13世纪中。在此期间,赫梯帝国不断向外扩张,不仅灭掉了米坦尼王国,还侵吞了埃及的部分领土,就此与强大的埃及势成水火。

在对外交战的过程中,赫梯帝国俘获了大批战俘。其后,这些战俘便被带到国内变成了奴隶,这对于赫梯帝国奴隶制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经常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看到皇帝将黄金、白银、珍宝赏赐给大臣,而在奴隶制盛行的赫梯帝国,王公大臣们得到的最多的赏赐却是奴隶。奴隶们在主人的强迫下做最繁重的农活,却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得到保障。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奴隶除了俯首听命于自己的主人外,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

军事力量空前强大的赫梯帝国在武器制造方面同样令周边各国难以望其项背。古代西亚最早发明冶铁术,并开始使用铁器的国家就是赫梯帝国。在战场上,赫梯将士手执铁兵器,赶着马拉战车,直叫敌人望风披靡。为了保持自己在军事方面的优势,赫梯国王严禁臣民将冶铁术外传,冶铁术直到赫梯帝国灭亡之后才开始在亚洲各地流传开来。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时在西亚地区,铁的售价达到了黄铜的60倍,与黄金的价值相仿,简直叫人瞠目结舌。

这段时期,赫梯帝国颁布了《赫梯法典》。跟《汉谟拉比法典》很不一样,《赫梯法典》坚持“重民轻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少有的。法典中规定了对杀人、伤人、纵火、盗窃、投毒等刑事罪名的惩处方式,但对于其中的大部分刑事犯罪都坚持实施民事制裁,仅针对少量极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才会施以严惩。

《赫梯法典》总共包含241条法律条文,它最早是以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上的。在赫梯帝国的发展过程中,《赫梯法典》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只可惜其中20多条法律条文早已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毁损殆尽,现在的人们要想全面了解这种发展变化,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从公元前14世纪末到公元前13世纪中,赫梯帝国为了夺取对叙利亚的控制权,与埃及展开了长达16年的征战,赫梯帝国的没落就此开始。在此番交战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就是卡迭石之战,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以文字记录下来的战争之一,对于研究人类战争史意义非凡。

卡迭石之战爆发时,正值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期间。他亲率10万大军首先向赫梯帝国发难。当时在位的赫梯国王名叫穆瓦塔里,面对埃及的大军,穆瓦塔里也不由得犯难,向臣子们征求退敌良方。然而,眼见大敌当前,众臣子却一言不发,只盼着哪个同僚能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

穆瓦塔里看着这帮胆小如鼠的大臣,不禁怒不可遏。就在这时,忽有一位名叫纳丁的大将出来献计。穆瓦塔里听后觉得此计十分可行,便决定依计行事。

第二天早上,拉美西斯二世带着埃及大军赶到了被赫梯帝国侵占的叙利亚卡迭石城附近。忽然之间,一名埃及士兵前来报告,说抓住了两名赫梯间谍。两名间谍声称,赫梯国王在听说埃及大军进入叙利亚之后,根本不敢在叙利亚待下去,匆忙就从卡迭石城撤退了。

听到这话,拉美西斯二世自然喜不自胜,命令军队全速朝卡迭石进发。得意忘形的埃及法老根本就没想到,这两名间谍其实是穆瓦塔里派来迷惑他的。因为埃及军队人数众多,行军速度十分缓慢,性急的拉美西斯二世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卡迭石城,收获胜利果实,索性脱离了大部队,仅在少量警卫兵的护送下,率先赶到了卡迭石城。岂料一到卡迭石城,他便遭遇了赫梯军队的前后包抄。拉美西斯二世只得冒险突围,赫梯军队紧追不舍,最后一直追到了埃及军营。拉美西斯二世大惊失色,继续奔逃,一边逃一边叫人把自己喂养的几头狮子放出来,这才吓退了赫梯追兵。

埃及士兵乘机对其发起了进攻,双方开始激烈交战。结果,赫梯军队越战越猛,埃及军队却节节败退。拉美西斯二世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埃及的援兵及时赶过来了。埃及一方到底是人多势众,赫梯军队抵挡不住他们的攻势,仓皇撤退。

卡迭石之战过后,赫梯帝国与埃及之间的战事不断,接连16年都没有消停,一直打到赫梯帝国的国王穆瓦塔里都驾崩了,打到两国的军队都疲乏不堪,就要支撑不下去了,双方才终于幡然醒悟,决定议和。

两国经过协商之后签订了一份和约,因为和约是刻写在银板上的,所以便被称为“银板文书”,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和平条约。条约规定:赫梯帝国和埃及从此以后要永远保持和平友好的兄弟关系,若是其中一国受到他国的侵犯,另外一国要出兵援助。条约签订之后,赫梯帝国的国王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拉美西斯二世,此后两国在漫长的数百年间一直相安无事。

然而,此前的交战却让双方都元气大伤,强盛的赫梯帝国很快便衰落下去。这段时期,原先居住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组成了极富侵略性的“海上民族”。公元前13世纪末期,“海上民族”入侵赫梯帝国,赫梯帝国输得一败涂地,原先的属国叙利亚等也落井下石,脱离了赫梯帝国的掌控。尽管如此,赫梯帝国还是继续苟延残喘了几百年,直到公元前 8世纪,才被亚述帝国彻底消灭。

犹太王国的兴起与没落

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后,一直在各地流浪。原本统一的希伯来民族在流浪的过程中逐渐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大部落,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小部落。公元前11世纪,扫罗成了以色列犹太人的首领,也是犹太王国的第一个国王。

扫罗的父亲名叫基士,是部落中的勇士,非常有威望。扫罗相貌英俊,身材健美,比一般人足足高了一头。尽管如此,他的为人却十分谦逊,当先知撒母耳宣布任命他为以色列首任国王时,他还以自己身份卑微为由拒绝了撒母耳。不过,撒母耳认为他是最佳的国王人选,还是坚持为他举行了膏立仪式。

扫罗总共在位20年,在此期间,他在国内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在与腓力斯丁人交战的过程中多次取得胜利。只可惜,位高权重的扫罗渐渐在权欲之中迷失了自我,他变得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当初一手将他推上王位的撒母耳对他十分失望,与他的关系越来越淡漠。与此同时,扫罗的妻子亚希暖也对丈夫失望至极。亚希暖为扫罗生下了7个子女,扫罗并不满足,又迎娶了利斯巴等年轻美貌的姬妾。

扫罗原本还有一位好友名叫大卫,后来大卫成了犹太王国的第二任君主。大卫英勇果敢,是扫罗的得力助手。每当扫罗心浮气躁时,大卫就会为他弹琴,助他驱除心魔,维持心境平和。后来,大卫在与腓力斯丁人作战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功高盖主。当时,在犹太妇女中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大卫杀敌的数目远远超出了扫罗,其在百姓中间的威望也逐渐超越了扫罗这位一国之君,这让扫罗对他产生了深深的芥蒂。

扫罗千方百计想要教训大卫,便向大卫表示自己愿意把长女米拉嫁给他。能够娶到大公主为妻是何等的光荣,大卫自然满心欢喜,满口应承。岂料就在婚礼前夕,扫罗忽然又改变主意,将米拉许配给了另外一名男子,以此来羞辱大卫。

在让大卫遭遇了这种奇耻大辱之后,扫罗仍然觉得不解恨,又要把二女儿米甲嫁给大卫。不过,他要求大卫必须要杀死100名腓力斯丁人,才有资格做自己的女婿。扫罗原以为大卫必定会在与腓力斯丁人交手的过程中非死即伤,但勇猛的大卫却未能如他所愿。最后,大卫杀死了200名腓力斯丁人,超额完成了任务,安然无恙地归来。扫罗见状,也只好勉为其难地让他做了自己的女婿。然而,这对从前的知己好友,如今的岳父与女婿此后却越来越疏远。因为害怕大卫会在自己死后与自己的长子约拿单争夺王位,扫罗甚至派人去暗杀大卫,结果暗杀未遂。大卫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好在妻子米甲的帮助下逃到南部边疆,并在那里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直到自己的良师益友撒母耳去世以后,糊涂半生的扫罗才幡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然而,二十年时光早已匆匆流逝,再后悔也已经太迟了。后来,扫罗和约拿单在与腓力斯丁人交战的过程中双双战死,大卫乘机称王,并得到了众多族人的支持。这时候,扫罗的另外一个儿子伊施波设也已登基为王,双方为争夺犹太王国的最高统治权接连交战了几年,最终大卫一方获得了胜利。

大卫统治了犹太王国整整40年。在这40年间,他率领犹太军队占领了原本由迦南人统治的耶布斯,并将其改名为耶路撒冷,作为犹太王国的首都。另外,他还陆续征服了周边的各个小国,原本实力雄厚的腓力斯丁人、迦南人等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这段时期,犹太王国的领土也从北部的黎巴嫩一直延伸到了南部的埃及,其范围之广可谓空前绝后。

大卫老年时,原本准备将王位传给自己的第四个儿子亚多尼雅。但是他的另外一个儿子所罗门却拥有众多的支持者,这些支持者不断游说大卫将王位传给所罗门。大卫迫于压力,最终只得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所罗门登基后,仍对亚多尼雅诸多忌惮,后来直接找了个借口将其处死了。为了争夺王位手足相残,这样的事情在古今中外真可谓比比皆是。

所罗门在位的40年是犹太王国最为强盛的一段时期。所罗门政绩显赫,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过人的智慧。

传说有一天,有两名妇女抱着一个婴儿哭着来找所罗门为她们主持公道。两名妇女都坚持说这名婴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谁也拿不出充足的证据证实这一点。在场的人全都犯了难,唯有所罗门镇定自若,叫侍从拿来了一把剑。两名妇女见状不由得大吃一惊,问他拿剑来做什么。

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摩西

所罗门满不在意地说:“眼下你们两个各执己见,谁都不肯退让,为了公平起见,不如就将这名婴儿劈成两半,一人分得一半好了。”

其中一名妇女听到这话当场就大哭起来,叫道:“陛下,不要将这孩子劈成两半!您将孩子判给她吧,我不跟她争了!”另外一名妇女却说:“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将这孩子劈成两半好了!”结果,所罗门马上就将孩子判给了大哭的妇女,因为只有亲生母亲才会为了保全孩子的性命做出这样的妥协。

据说,所罗门的智慧是由上帝赐予的。所罗门登基时才20岁,他请求上帝赐予自己大智慧,以造福犹太臣民,上帝便如他所愿,使他成了犹太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所罗门在位期间,示巴女王因仰慕他的智慧,还曾特意来到耶路撒冷拜访他。

与好战的大卫不同,所罗门对战争并无多大兴趣,一生都在努力维持犹太王国的和平。为了方便管理,加强统治,他将全国划分成十二个行政区域,并设立了很多新官职。为了加强都城耶路撒冷的军事防御,他特意在城外修建了六座防护城池,并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建了耶路撒冷城墙。大卫在位期间就开始在耶路撒冷修建犹太教圣殿,只可惜工程还未竣工,他就已离开了人世。所罗门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将宏大的圣殿修建完毕,又进一步建造了富丽堂皇的王宫。

所罗门一生妻妾成群,晚年时一度沉溺于女色,难以自拔。另外,他的奢侈使得百姓生活困顿,以致犹太国力日渐衰退。

所罗门一死,繁盛的犹太王国就此没落,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灭亡了以色列。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又灭亡了犹太。

军事帝国亚述的兴盛与衰亡

亚述人本是闪米特人的一支,最初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亚述王国逐渐成型。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总共活跃了1000年左右,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其中国力最为强盛的阶段就是亚述帝国阶段。亚述帝国历朝历代的君王都热衷于战争与扩张,最终将亚述帝国变成了世界史上有资格被称为“军事帝国”的国家。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由苏美尔人统治的两河流域就出现了亚述人的身影。公元前2000年左右,亚述人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北部迁移。公元前18世纪,亚述国王沙马什阿达德一世率领臣民不断入侵周边各国,并曾击败了强盛的古巴比伦王国,迫使其国王汉谟拉比向亚述称臣。然而好景不长,巴比伦军队很快就反败为胜,亚述王国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登基后,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这时已进入了中期亚述阶段。

公元前9世纪初,亚述开始迈向强盛的亚述帝国阶段。开启这一阶段的亚述国王是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年,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登基为王,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扩张历程。他先后征服了那依瑞以北地区,哈布尔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阿拉米人聚居区。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为人凶残暴戾,他在攻打这些地区的过程中,命人在当地俘获了大批俘虏,并将其中一些俘虏的手、脚、耳朵、鼻子、嘴唇割下来,摆在城门口示威。不仅如此,他还将一些年轻的战俘活活烧死,每攻下一座城池,就纵火将城内烧为平地。

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的恶名很快传遍了周边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人谈之色变,望风披靡。先后有十几个小国主动向亚述王国称臣,亚述军队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抵达了地中海沿岸。在那里,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骄傲地宣称:“我用海水清洗我的武器,我用羊来祭祀众位神灵。”

归国之后,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从亚述古城迁都到了尼姆鲁德,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方圆8公里的新都城。他在城内建造了富丽堂皇的王宫和神庙等建筑,还修建了用于灌溉的运河网络。尼姆鲁德城建成之后,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从全国各地赶来赴宴的47000余名百姓,本市的16000余名子民,还有本国的1000多名臣子,以及国外的5000名贵宾。宴会总共持续了10天,数万名宾客一共吃掉了上千头牛,上千头牛犊,以及为数更多的羊和羊羔,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禽鸟、蔬菜和水果等,更喝掉了数不清的葡萄酒和啤酒。如果亚述王国没有雄厚的国力做支撑的话,显然无法举办如此奢靡的宴会。这场宴会在大大满足了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的虚荣心之余,也进一步宣扬了国威。

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沙尔玛内塞尔三世即位。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沙尔玛内塞尔三世也是一位非常强势的君王,他在位期间,曾远赴小亚细亚入侵乌拉尔图,还曾入侵叙利亚的都城大马士革。大马士革既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又是重要的铁制品产地。亚述军队一方面利用大马士革与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贸易,另外一方面又从当地掠夺了大量的铁制武器,以增强军队的武器装备。

在此之后,又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亚述王国终于进入了最强盛的亚述帝国阶段。当时在位的国王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他也被认为是亚述帝国的开创者。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登基之前,亚述王国先后爆发了多次内战,致使国力衰退。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就是在前任君主亚述尼拉里五世死于内讧之后,才趁乱登上了王位。其实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并无皇室血统,他在成为国王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地方官员。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登基之后,为显示合法性,宣称自己与前任国王亚述尼拉里五世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虽然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称王的方式不足为外人道,但是他取得的政绩却足以彪炳千古。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登基之后,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亚述帝国的对外扩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登上王位后确立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新巴比伦王国。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他终于完全掌控了巴比伦,并当上了巴比伦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戎马一生,除了进攻巴比伦之外,他还曾对乌拉尔图、叙利亚、犹太王国等发起进攻,并接连取得胜利。他在位期间,地中海东部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差不多都臣服在了亚述王国的脚下,就连远在非洲的埃及也不例外。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去世之后不久,亚述帝国便在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引领下进入了最强大的萨尔贡王朝统治时期,这段时期总共延续了1个多世纪。亚述帝国最重要的建筑萨尔贡王宫就建造于这段时期。萨尔贡王宫占地约1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10个房间以及30个院落。王宫的墙壁上镶嵌着华美的彩砖,看上去富丽堂皇,这也是亚述帝国的一大建筑特色。

萨尔贡王朝统治时期,亚述帝国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骑兵逐渐成为了亚述军队的第一兵种。人们熟知的马鞍就诞生于这段时期的亚述帝国,马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亚述骑兵的战斗力,使得原本强大的亚述军队更加如虎添翼。

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一样,萨尔贡二世也是通过政变才登上王位的。萨尔贡二世骁勇善战,登基之后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不断扩张侵略。当时,犹太王国已经分裂成了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其中以色列就是灭亡在了萨尔贡二世手上。萨尔贡二世死后,其继承者辛那赫里布、阿萨尔哈东和阿述尔巴尼拔等继续率领亚述军队向外扩张。

公元前668年,阿述尔巴尼拔登上了王位,他先后对埃及和埃兰发起了进攻。经过将近30年的征战,阿述尔巴尼拔终于将埃兰全境收归己有。至此,亚述帝国已经占领了整个西亚地区,就连非洲的埃及也暂时纳入了帝国的版图,亚述帝国就此成为了横跨亚非两洲的超级军事大国。然而,就在到达权力巅峰的刹那,亚述帝国的衰落之路便悄然开始了。

阿述尔巴尼拔去世后,米底人和迦勒底人组成联军,对亚述帝国发起了进攻。亚述帝国应对不暇,连连受挫。迦勒底人乘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继续与米底人联合攻打亚述帝国。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的都城陷落,随后整个国家都被新巴比伦王国吞并,盛极一时的亚述帝国就此宣告灭亡。

腓尼基人环游非洲

腓尼基人本是闪米特人的一支,生活在3000年前的地中海东岸。“腓尼基”在古代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紫红之国”,有关这个名字还有这样一个传说:3000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的贵族与僧人都喜欢穿紫红色的长袍,不过由于当时的染色技术很不发达,长袍上所染的紫红色很容易淡褪,这成了困扰当地人的一个难题。就在这时,他们发现地中海东岸的一些居民同样喜欢穿紫红色长袍,但是他们长袍上的颜色却始终鲜亮如新,于是大家便将这些居民称为“紫红之人”,他们的国家也被称为“紫红之国”即腓尼基。

腓尼基人制造的永不褪色的染料,其原材料据说是来自一种贝壳。当时有个腓尼基人家里养了一条狗,有一天,这条狗从外面回来,满嘴血红。主人以为它受了伤,便去查看它的嘴巴,结果发现它嘴里叼着一个贝壳。主人由此想到这种贝壳可能包含着某种红色的染料,事实果然如他所料。这件事传开以后,很多当地人都去打捞这种贝壳,制造红色的染料,卖给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赚取巨额收入。由此可见,腓尼基人相当有商业头脑。

腓尼基人一直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再加上他们生活的地区背山面海,根本就没有空间发展农业生产,为了生存,他们只好努力发展商业,从各地贩来土特产,再转手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腓尼基人曾经在地中海东岸建立了多座繁华的商业城市,其中最繁华的当属推罗,曾有作家盛赞推罗“街上堆银如堆土,堆金如堆沙”。

另外,腓尼基人的航海贸易也非常发达。腓尼基人生活在海边,附近又盛产适宜造船的木材,这些都为他们发展航海事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人曾经在埃及法老的支持下用3年的时间环绕非洲航行,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

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忽然心血来潮,找来了一批优秀的腓尼基航海家,提出要出钱出力支持他们去航海。虽然几位腓尼基航海家对法老此举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们并不敢忤逆法老的意思,当即表示愿意听从法老的一切安排,只要法老说出一个目的地,他们一定竭尽所能航行到那里。

听到他们的承诺,法老不由得笑起来,说:“我想请你们环绕非洲航行,你们意下如何?”接着,法老又补充道:“我希望你们能从红海出发,一直驶到直布罗陀海峡,再经由地中海返回埃及。”

当时,大西洋就是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尽头,他们还坚称无人能抵达直布罗陀海峡。法老提出的这条航线是前人从未走过的,倘若接受了他这个要求,无疑要承受巨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面对这样的情况,几名航海家沉默了。

法老循循善诱道:“只要你们能按照我说的去做,等你们回来以后,我一定重重有赏!”也不知是法老的金钱诱惑发挥了作用,还是航海家天生的冒险精神让他们不甘心错过这次探险的良机,总之,几位腓尼基航海家最终答应了法老这个要求。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的航海行动,航海家们费尽心机设计出了三艘别致的小船。船的表面涂了一层红色的染料,船头向上翘起,船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安排一名船员时刻关注着前方的状况,下层则坐着一众负责划船的船员。航海家们将充足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以及要与沿途各港口人民交换的商品全部装入船舱,之后便带着法老的期望浩浩荡荡地启程了。

船队每航行一天,他们都会在桅杆上刻上1条横杠,等到第40条横杠出现时,他们才终于在茫茫大海上看到了人烟。他们循迹驶到了一座小村庄,村里的居民都是黑人。在村里待了没多久,他们便再次启程了。

在航行的过程中,沿途的气温不断升高。后来,他们停泊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滩上,并在那里发现了很多排列整齐的象牙。年轻的船员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那些上了年纪的船员说:“生活在这附近的居民知道我们的船上装着不少好东西,他们想用象牙跟我们交换,又担心我们进入他们的村庄之后会伤害他们,于是将这些象牙摆到了这里,我们若是有心跟他们做生意,就把象牙拿走,把他们想要的好东西留下。”年轻船员们全都明白过来,赶忙将象牙搬进了船舱,又从船舱里搬出了大批珠宝和器皿,就这样完成了与当地居民的交易。

他们在海上航行了整整一年,已经越过赤道,进入了南半球。突然有一天,一名船员发现太阳出现在了与北半球完全相反的方向,不禁大吃一惊。他们惴惴不安地继续航行下去,这段时期,他们的粮食就快要吃光了,这样走下去可不是办法,航海家们经过协商,决定停船靠岸,找个空地种田,打下充足的粮食之后再走。他们在陆地上耽搁了三个月,等到耕种的农作物成熟以后,才再度上路。

他们一直航行到了非洲最南端,之后便开始向北航行。经过了数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来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并从这里进入了地中海,返回埃及。埃及法老见到他们胜利归来,自然喜不自胜。这些聪明、勇敢的腓尼基航海家最终名利双收,成为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大英雄。

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是新巴比伦王国的第二任国王。他的父亲那波帕拉萨本是亚述帝国的一名官员。公元前627年,亚述帝国的君主阿述尔巴尼拔去世。阿述尔巴尼拔在位期间将亚述帝国的国力推向了顶峰,但他的继任者却昏庸无能,强盛的亚述帝国此后迅速地衰落下去。野心勃勃的那波帕拉萨看准这个良机,脱离了亚述,并在自己管辖的巴比伦城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自立为王。

那波帕拉萨是迦勒底人,登基为王之后,他便率领迦勒底人与米底人联合起来对亚述帝国发起了进攻。他们先是攻陷了亚述的都城尼尼微,进而又灭掉了整个亚述帝国。在此期间,尼布甲尼撒二世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自己在巴比伦臣民中赢得了极高的威信。

那波帕拉萨步入老年后,因体力衰退无法再上阵指挥,便任命尼布甲尼撒二世担任巴比伦军队的统帅。有一次,巴比伦与埃及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交战。起初占据优势地位的是埃及军队,其后巴比伦军队却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带领下逐渐反败为胜。在最后的决战中,巴比伦军队更将埃及军队打得落荒而逃,最终将其全军歼灭。

那波帕拉萨去世时,尼布甲尼撒二世正在外地征战。他深怕朝中有人趁着自己不在的这段时期将王位据为己有,便带兵匆忙返回巴比伦城。后来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他是巴比伦臣民心目中的最佳国王人选,就算他当时不在城中,也无人有勇气有能力取代他的位子。尼布甲尼撒二世顺利登基。他在位数十年,成功地将新巴比伦王国带入了最繁盛的时期。他曾两次率军入侵犹太王国,攻陷并摧毁了耶路撒冷,将犹太王国的王室贵族、工匠、百姓等掳到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他还在国内修建了著名的“巴别塔”,以及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腓尼基人繁华的商业城市推罗也被迫对新巴比伦王国称臣。推罗是腓尼基人的优良港口和重要商业中心。除了商业以外,推罗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主要包括纺织、染料、玻璃制造等。从公元前585年到公元前573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对推罗的进攻总共延续了漫长的13年时间。这段时期,很多巴比伦士兵的军装都穿破了,一些士兵出征时正值壮年,回国时就成了秃头的老者,实在叫人不能不感叹战争的残酷与光阴的无情。

再顽强的城市也抵挡不住这样的围攻,最后推罗终于被逼臣服于尼布甲尼撒二世脚下。然而,当尼布甲尼撒二世带兵进入推罗城后,却看到城内已是人去楼空。原来,推罗城中的居民早就在附近的岛屿上修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大多数人都已逃到那里去了。

除了对犹太王国和推罗城的进攻,尼布甲尼撒二世还曾攻打过叙利亚和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并征服了大马士革和西顿等城市,甚至一度占领了埃及的首都,只可惜最终还是被埃及军队驱逐出境。

总体来说,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间,无论是对外征战还是对内统治,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段时期的新巴比伦王国局势稳定,经济繁荣,这些都为尼布甲尼撒二世重建巴比伦城,建造巴别塔和空中花园提供了前提条件。当然了,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国内大兴土木给巴比伦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是不言而喻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去世后,新巴比伦王国的繁盛局面一去不复返,仅仅过了20余年就被波斯帝国消灭了。

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妃子爱美提斯修建了著名的空中花园,目的是让她看到她家乡米底的绿色丘陵景色。这是古代著名的奇观之一,但现在没有人亲眼看到过这座花园是什么样子。

巴别塔的传说

巴别塔本是两三千年前伫立于巴比伦城内的一座通天高塔,又叫做通天塔。“巴别”就是“神之门”的意思。在《圣经》中记载着有关巴别塔的这样一段传说:

在巴别塔出现之前,世界上所有人的语言和口音都是完全相同的。有一回,人们在向东迁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片肥沃的平原,便决定在此处定居下来,建造一座城市和一座高塔,以便所有人都能聚居在一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繁华的城市和直插云霄的高塔很快就出现在了平原上,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城和巴别塔。这时,上帝看到了那座通天高塔,暗想:连这么雄伟的高塔人类都可以建造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呢?

上帝就此决定改变人类的语言和口音,使其彼此语言不通,难以再聚居在一起。当时巴别塔尚未建造成功,在上帝的阻挠下,这项工程最后就这样半途而废了。巴比伦城也因此被称为“冒犯上帝的城市”。

实际上,早在古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巴别塔就已经出现了。不过,由于这段时期巴比伦城连年战火不断,巴别塔不断遭到毁损。直至那波帕拉萨建立新巴比伦王国以后,才正式开始重建巴别塔。其中,巴别塔的大部分重建工程都是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完成的。人们今天所指的巴别塔其实就是那波帕拉萨和尼布甲尼撒父子共同修建的那一座。

根据记载,巴别塔是一座高达百米的七层阶梯状高台,塔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建有一座马尔杜克神庙,被称为上庙和下庙。下庙之中供奉着马尔杜克神像,是由黄金打造而成的。据推测,这座神像及其周围的附属物总重量高达2万多千克,简直叫人叹为观止。但在上庙之中却没有供奉神像。上庙是一座表面镶嵌着琉璃和纯金的大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其中摆放着一张华美的大床以及装饰着黄金的桌子。殿中常年居住着一名年轻美丽的女子,人们特意挑选出这样一名女子,以供马尔杜克寻欢作乐。马尔杜克是巴比伦的城邦之神,他是水的化身,是万物的创造者。早在4000年前,马尔杜克就被巴比伦人民奉为主神,其地位高于其他所有神灵。

公元前539年,波斯皇帝居鲁士攻破了巴比伦城。在见到闻名遐迩的巴别塔的那一刻,居鲁士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决定要让这个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继续保持原样。可惜好景不长,巴别塔最终还是毁在了另一位波斯皇帝薛西斯手上。

薛西斯为人残暴,反复无常,莫说是对自己的臣民,就是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也毫不留情。有一次,薛西斯大宴群臣,酒过三巡之后,他突发奇想,叫自己美丽的皇后到醉醺醺的群臣面前展示自己的美貌,骄傲的皇后拒绝了丈夫这个无礼的要求。结果,薛西斯一怒之下就将皇后废黜了。薛西斯在位期间,曾率军远征巴比伦城,遭到了巴比伦人民的奋力反抗。愤怒的薛西斯便下令将古城巴比伦夷为平地,巴别塔也未能幸免。

公元前331年,纵横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见到了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的巴别塔。他有心想要拆毁旧塔,在此处建造一座可以媲美原先的巴别塔的高塔。然而,据说单是拆毁旧塔,清理废墟就需要上万人连续工作两个月,更不用说再修建新塔了。亚历山大大帝经过权衡之后,最终还是无奈地放弃了重建巴别塔的念头。亚历山大去世后,后人也都对巴别塔的重建工作望而生畏。到了今天,人们只能从巴别塔残留的地基中想象这座通天高塔在2000多年前是何等的巍峨壮观。

“世界之王”居鲁士

大约在2500年前,居鲁士一手创立了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古代波斯帝国。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时,他曾骄傲地宣称:“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后世遂以“世界之王”作为对他的尊称。

居鲁士是米底王国最后一任国王阿斯提阿格斯的外孙。有传说称居鲁士幼年时期曾受过母狼的哺育,不过另外一个传说却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属实,实际情况是居鲁士的养母名叫斯帕科,也就是母狼的意思。

据说,阿斯提阿格斯曾经梦到女儿芒达妮之子夺取了米底王国的统治权,并进一步统一了米底所在的亚细亚地区。阿斯提阿格斯醒来之后感到非常惶恐,为了避免这个梦境变为现实,他开始小心翼翼地为女儿挑选夫婿。就在这时,波斯王子冈比西斯一世闯入了他的视线。由于彼时的波斯只是从属于米底的一个部落,冈比西斯一世的地位并不算高,再加上他为人谦逊,不喜欢争强好胜,想来他的后人也不会对米底的王位存有觊觎之心。

就这样,阿斯提阿格斯便做主将女儿许配给了冈比西斯一世。婚后不久,女儿就怀孕了。这原本是一件喜事,但在外孙降生之前,阿斯提阿格斯就已下定决心要将他处死。原来,阿斯提阿格斯又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女儿的肚子里长出了一株葡萄树,葡萄树的枝蔓将亚细亚各地全都遮挡了起来。阿斯提阿格斯认为这是大凶之兆,当即就决定让自己的心腹哈尔帕哥斯在外孙出世之后马上杀掉他。

这名尚未出生就已叫外祖父头痛不已,甚至动了杀机的男婴就是后来的居鲁士。居鲁士出生以后便依照外祖父的吩咐,被送到了哈尔帕哥斯那里。面对这个刚刚出生的男婴,哈尔帕哥斯心中十分不忍,却又不敢违抗国王的命令,只好吩咐一名牧人代替自己将男婴杀死。说来也巧,这名牧人的儿子刚生下来就断了气。在接到哈尔帕哥斯的命令后,牧人就跟自己的妻子商量着将居鲁士留下来,再带着自己已经死去的儿子回去交差。不过,这招瞒天过海只是暂时骗过了哈尔帕哥斯和阿斯提阿格斯。阿斯提阿格斯很快就发现了真相,无奈此时牧人一家早已带着居鲁士逃走了。

波斯国王居鲁士朴实的陵墓

在接下来的10年间,他们一直平安无事。然而,纸终归包不住火,到了居鲁士10岁那年,他们的行踪到底还是被阿斯提阿格斯发现了。好在当时有祭司对阿斯提阿格斯说,居鲁士在跟小伙伴做游戏时曾自称为国王,这样一来,他就将自己当国王的机会浪费在游戏中了,日后在现实中就做不成国王了。阿斯提阿格斯觉得祭司此话甚有道理,便大发慈悲,让居鲁士的亲生父母将其接回波斯抚养。

事实证明,祭司这番话实在是错得离谱。居鲁士成年之后当上了波斯的首领,并一举统一了波斯各部。此后,他便将目光投向了米底王国。在带兵攻打米底王国之前,居鲁士先是命令波斯百姓一刻不停地劳作了一天,又搬出佳肴和美酒犒劳了他们一天。随后,居鲁士便告诉大家,若是大家希望以后永远都可以像第二天一样快乐生活,而不是像第一天一样吃苦受累的话,就要跟随他的脚步,马上前去攻打米底王国。波斯百姓闻言,纷纷响应首领的号召。就这样,居鲁士带着自己的臣民对米底展开了长达3年的进攻,最后消灭了米底王国,以波斯帝国取而代之。

米底王国灭亡后,阿斯提阿格斯沦为了外孙居鲁士的俘虏。面对这位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已对自己动了杀机的外祖父,一般人都应满怀怨恨才是,但居鲁士却不计前嫌,不仅没有伤及外祖父的性命,反而让他跟自己住在一块儿,为他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以便他能安度晚年。

当时西亚地区原本有三个强大的国家,米底王国灭亡以后,就只剩下了吕底亚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曾在普特里亚与居鲁士率领的波斯军队交过一次手,但胜负未分。克洛伊索斯此后便派出使者到神庙中祈求神谕,结果得知两国之中必有一国要在交战中灭亡。自信满满的克洛伊索斯认定灭亡的一方定是波斯帝国,便多方调集军队,准备再次对波斯帝国发起进攻。

就在克洛伊索斯调兵遣将的这段时期,居鲁士却率先对吕底亚的都城萨第斯发起了进攻。吕底亚骑兵仓皇应战,结果发现波斯士兵骑的居然是骆驼。因为马很畏惧骆驼这种庞然大物,吕底亚的战马一见到波斯的骆驼就吓傻了眼,无论如何都不肯继续前进。吕底亚骑兵没办法,只能下马跟骑在骆驼上的波斯士兵交战,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萨第斯很快就被居鲁士率领的波斯军队攻陷了,吕底亚王国也随即灭亡。

居鲁士戎马一生,最后死在了与游牧民族马萨格泰交锋的战场上。在这场惨烈的交战中,波斯将士几乎全军覆灭,马萨格泰女王还将已经死去的居鲁士的头颅割了下来。然而,没过多久,居鲁士的尸身就被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抢了回去,最终得以返回故土安葬。

居鲁士死后,冈比西斯二世继承了他的遗志,带领波斯军队不断向外扩张。强盛的波斯帝国总共维持了两百多年。公元前334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居鲁士灭亡新巴比伦王国

居鲁士在先后征服了米底王国、吕底亚王国以后,又将矛头指向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令周边国家难以望其项背。当时,巴比伦城是西亚著名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上天的门户”,城中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十万,奴隶制度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这段时期,巴比伦城中的奴隶人数不断膨胀,王室、神庙拥有的奴隶都达到了数百人,有的平民也拥有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奴隶。奴隶完全没有人权,纯粹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奴隶主在他们身上烙下图案或是奴隶主的名字做记号。当这些奴隶被卖到其他奴隶主那里时,就会有新的烙印出现在他们身上。

表面看来,这时的巴比伦城是一片繁华,但实际上却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危机隐藏在繁华背后。一方面,巴比伦军队从犹太王国掳来的“巴比伦之囚”受尽了国内奴隶主的压迫;另外一方面,国内原有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使得巴比伦的阶级矛盾一触即发。当时,奴隶们为了抗议奴隶主的压迫,要么就当面违背主人的命令,要么就直接逃跑。当然了,奴隶们这样做,只会叫奴隶主对他们更加反感,剥削起他们来更加不遗余力。另外,身为统治者的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也相当激烈,这些都为后来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公元前562年,尼布甲尼撒二世驾崩。新巴比伦王国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国力迅速衰落下去,国内的政局也变得动荡不堪,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三易君主,甚至有的君主还被暗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的波斯帝国却在居鲁士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强大。其实,居鲁士一早就有心攻打巴比伦,要知道,巴比伦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是西亚最繁荣最富庶的地区。但居鲁士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君王,他迟迟未对巴比伦出兵,就是为了等待一个最合适的出兵机会。等到巴比伦内部陷入一片混乱时,居鲁士才终于确定是出兵的时候了。

公元前538年,居鲁士未费一兵一卒就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巴比伦。当时,巴比伦的城墙坚不可摧,还有幼发拉底河这条护城河做天然屏障,但这些根本就难不倒居鲁士。他命人在幼发拉底河建造了一座水坝,让河水全都流到了水坝的另外一侧,波斯军队则从没有水的那一侧进入了巴比伦城。

这时候,城中的贵族正在举行宴会,波斯军队如天兵下凡一样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叫他们全都大吃一惊。然而,到了这种地步,再想反抗也已经太迟了。波斯军队很快就占领了巴比伦城,盛极一时的新巴比伦王国就此覆灭,两河流域的独立发展史也就此终结。尽管新巴比伦王国只维持了不到一百年,但这短短的数十年却是两河流域奴隶制经济最为发达的一段时期。居鲁士一直对巴比伦文明十分仰慕,对繁华的巴比伦城更是喜爱有加。新巴比伦王国覆灭后没多久,居鲁士就将波斯首都迁到了巴比伦城。

跟其他的侵略者不同,居鲁士是一个心胸博大,充满仁慈的明君。他每征服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会尽量保留当地的行政和司法机构,尊重当地百姓的宗教信仰,并允许当地贵族保留原有的特权,而且他从来不会对无辜平民大开杀戒。在这些方面,莫说是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远远比不上他,纵观整个古西亚,能与他比肩的君主也实在是屈指可数。

进入巴比伦城后,居鲁士留意到了城内那些犹太奴隶。此时距离他们被尼布甲尼撒二世从犹大王国俘虏到这里已经过去了足足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们在巴比伦历尽磨难,受尽屈辱。居鲁士很同情他们的遭遇,不仅允许他们重返故土,还支持他们在圣城耶路撒冷修建了第二圣殿,犹太人因此对居鲁士充满了感激之情。

残暴的冈比西斯二世

居鲁士大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成了波斯帝国的新任君主。冈比西斯二世和素以宽容博大著称的父亲居鲁士很不一样,他性格残暴,而且患有癫痫病,整个人都疯疯癫癫的。在他统治波斯帝国的7年间,波斯人民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样。

登基以后,冈比西斯二世一度怀疑自己的兄弟巴尔迪亚有心夺取皇位。他越想越不放心,后来直接派人把巴尔迪亚暗杀了。皇后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为巴尔迪亚鸣不平,他听了以后勃然大怒,索性把皇后也杀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残暴的冈比西斯二世却觉得自己完美无瑕,根本不容许别人说自己半个“不”字。有一次,他向大臣普列克撒斯佩斯询问波斯臣民对自己的看法。普列克撒斯佩斯深谙皇帝的秉性,哪里敢将臣民们私底下议论他的话说出来?无奈君主问话,又不能避而不答,普列克撒斯佩斯最后只好吞吞吐吐地说:“大家都对您称赞有加。”

冈比西斯二世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又问:“那有没有什么人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看法?”普列克撒斯佩斯战战兢兢地说,“大家唯一对您不满的就是您太喜欢喝酒了。”

冈比西斯二世一听这话,马上就拉长了脸,厉声驳斥道:“先前很多人都跟我说,我比我的父亲还要强大。有个人还说,我直到现在也没生出像我这么优秀的儿子,这是我唯一比不上父亲的地方。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大家私底下又觉得我还有别的缺陷呢?这些家伙究竟是在说真话还是假话?”

话音刚落,冈比西斯二世马上就命人去把普列克撒斯佩斯的儿子接过来。普列克撒斯佩斯心中惴惴,不知道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没过多久,普列克撒斯佩斯的儿子就过来了。冈比西斯二世叫侍卫抓紧那个男孩,然后对普列克撒斯佩斯说:“我现在要向你儿子射一箭,要是这一箭正中他的心脏,那就证明那些说我有缺陷的人是错的,要是这一箭没有射中他的心脏,那就证明错的一方是我!”

普列克撒斯佩斯大惊失色,想要上前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皇帝的箭离弦而出,一下子就穿透了孩子的心房。普列克撒斯佩斯痛不欲生,冈比西斯二世却哈哈大笑道:“错的是你们,不是我!”

居鲁士生前曾计划在征服了马萨格泰等游牧民族以后,就向埃及发起进攻。只可惜他最后死在了马萨格泰人手中,没有时间再将原先的计划付诸实践。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满足自己对外扩张的野心,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便向埃及发起了进攻。

实力雄厚的波斯军队很快占领了埃及当时的首度孟斐斯,并俘虏了埃及法老。春风得意的冈比西斯二世在孟斐斯大肆庆祝。他将埃及法老和王公大臣全都聚集在一起,然后叫他们的女儿穿上奴隶的衣服,提着水桶去提水。这些养尊处优的姑娘生平第一次做这种粗重活,既狼狈又委屈,尤其还当着自己父亲的面,这叫她们简直难过极了。也不知是哪个姑娘开了个头,所有姑娘都嚎啕大哭起来,她们的父亲也忍不住老泪纵横。见到这样的情形,冈比西斯二世竟然兴奋得忘乎所以,又是笑又是跳。当时在场的人无论是波斯人还是埃及人都对他非常不满。

攻打埃及首战告捷,冈比西斯二世进而又对埃塞俄比亚发起了进攻,岂料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屋漏偏逢连夜雨,波斯境内一个名叫高墨达的僧侣趁着冈比西斯二世不在波斯的这段时间发动了政变,自立为皇帝。冈比西斯二世急忙率军回国,回程途中经过埃及,偏巧埃及人正在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埃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神,首度孟斐斯的主神是普塔,他派到人间的使者就是圣牛阿彼斯。孟斐斯人民认为阿彼斯会附着在人间的母牛身上,他们制定了29个条件,全部满足这些条件的母牛就能被称为阿彼斯。母牛的肉身死亡后,阿彼斯便会附着到其他母牛身上。正因为这样,一头阿彼斯去世后,埃及人就会再找到新的阿彼斯取而代之。当时,孟斐斯城内的埃及人民就是在为找到了新的阿彼斯大肆庆祝。

为了能让冈比西斯二世了解埃及人民的这种宗教习俗,埃及祭司就开始向其解释新选出来的这头阿彼斯的奇异之处。冈比西斯二世只觉得埃及人是在以这种方式庆祝波斯军队的失败,讥讽自己的无能。为了报复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埃及人,他拿起自己的佩刀就刺向了阿彼斯。阿彼斯身受重伤,很快就死掉了。冈比西斯二世还不满意,又命人驱散了正在举行祭祀活动的埃及人,不少埃及人在这场冲突中或死或伤,那名祭司也被打成重伤。

此后,冈比西斯二世率军离开埃及,继续向波斯行进。在行进途中,他的佩刀刀鞘松开了,露出了其中的刀刃,割伤了他的腿。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他的腿伤很快就溃烂、感染。没过多久,这位名噪一时的暴君就离开了人世。

“铁血大帝”大流士一世

波斯帝国的暴君冈比西斯二世在位时,曾因怀疑弟弟巴尔迪亚有谋反之心而将其杀死,这件事后来被国内一个名叫高墨达的拜火教僧人利用。在冈比西斯二世率军出征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期间,高墨达对外宣称巴尔迪亚此前幸运地从皇兄派出的杀手手中逃脱,现在仍在人世,并打算推翻皇兄的统治,自立为帝。

当时,波斯臣民都对冈比西斯二世的残暴统治非常不满,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喜出望外,全都盼着巴尔迪亚出现,大家好群起响应。高墨达看到波斯臣民的反应,心知时机已经成熟,便假扮成巴尔迪亚带领众人发动了政变。

冈比西斯二世早已民心尽失,政变很快就取得了成功。高墨达,这个冒牌的巴尔迪亚王子顺利地登基为帝。不过,高墨达即位后,因为生怕那些认识巴尔迪亚的大臣会识破自己的真正身份,一直遮遮掩掩不肯跟他们会面。时间久了,很多大臣都起了疑心。当时有传言称这个所谓的巴尔迪亚其实是高墨达假扮的,但是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这件事。

就在这时,冈比西斯二世的一名妃子偶然发现这位新皇帝居然没有耳朵。她觉得事有蹊跷,便偷偷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名臣欧塔涅斯。欧塔涅斯知道高墨达的耳朵早已被先皇居鲁士割掉了,由此他断定这位新皇帝并非真正的巴尔迪亚,而是由高墨达假扮的。

欧塔涅斯明白此事事关重大,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了主,就找来其他六名波斯贵族,向他们征询意见。他们七个就是历史上的“波斯七贵”,后来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商议之后,这七名位高权重的贵族决定杀死高墨达,夺回波斯帝国的统治权。结果高墨达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还不到一年,就被赶下台来。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高墨达仓皇出逃,但还是没能逃出“波斯七贵”的手掌心,最后被大流士一世杀死。后来,这段历史被大流士一世命人刻在了贝希斯敦铭文中。贝希斯敦铭文以埃兰文、波斯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雕刻在伊朗境内的一座悬崖上,记录着大流士一世推翻高墨达建立的政权,镇压各地的叛乱,最终稳坐皇位的过程。

高墨达一死,波斯帝国便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当时冈比西斯二世也已因伤去世,正可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众位大臣遂聚集起来,商议该由谁来继承皇位。由于“波斯七贵”在推翻高墨达政权的过程中功劳最大,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了最适合的皇位继承人。不过,具体该由他们之中的哪一个来担此大任呢?有人提议将各自的马带到野外去,谁的马最先叫起来,谁就来当波斯皇帝。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大家各自回家,准备第二天一早就骑着马去野外集合。

大流士一世对皇位觊觎已久,回到家后马上去找自己的马夫,让他帮自己想办法,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的马先叫出来。这名马夫非常聪明,他带着大流士的马和一匹漂亮的母马来到“波斯七贵”约定的地点,让它们交配。第二天早上,大流士骑着自己的马赶到郊外。那匹马故地重游,以为今日又可以在此处交配,便兴奋得大叫起来。其余贵族见状,只好遵照诺言,拥戴大流士登上了皇位。

大流士一世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尤其重视壮大本国的军事力量。他在位期间,波斯建立了强大的陆军,更有一支“万人不死队”保卫皇帝的安全。波斯的武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还大造军舰,发展海军,国内的军舰总数接近一千艘。

贡品

每一年,来自行省的代表都聚到波斯波利斯的王宫。每个人带来进贡给国王的礼品——从印度来的金子、从亚述来的马、从大夏来的双峰骆驼等。

大流士一世对战争尤其热衷,他登基以后,国内有很多人都很不服气,各地不断发生叛乱。他在对内镇压叛乱的同时坚持对外扩张,最后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大流士还在国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他把全国划分成二十三个行省,各省分别设立专管军事的将军和专管行政、赋税和司法的总督;为了方便管理全国的军队,他还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军区,每年都要举行阅兵仪式;他在国内广修道路,开挖运河,发展交通;另外,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并将拜火教奉为国教。

大流士一世步入晚年之后仍不甘寂寞,又对希腊发起了进攻,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与此同时,埃及人民也开始反抗波斯帝国的统治。大流士兼顾不暇,最终在与埃及交战的过程中去世。晚年与希腊、埃及交战失利,成了大流士一生最大的憾事。然而,瑕不掩瑜,他对波斯帝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令他在波斯历史上名垂千古,并被后世尊称为“铁血大帝”。 8tmtLC+CmUvZ4uni1ewHL28FDj73F0dkqqvMSP45PH01AMnYGgnXuLrIChWNCS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