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总在做事,失败者总在许愿。一个人如果认真考虑过他所负担的责任,那么可以令人信服地说,他会立即采取行动。个人的行动是我们唯一有能力支配的东西,千万别让自己的执行力在借口中搁浅。
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时刻为成功做准备。但有的人从小养成了拖沓的习惯,并常常用一些漂亮的言辞来掩盖,说什么“我正在分析”。可是数个月过去了,他们还在分析,而没有丝毫执行的迹象。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某种被称之为“分析麻痹症”的病毒的侵蚀,这样只会使他们越陷越深,永远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另外一种人爱以“我正在准备”做掩护,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仍然在准备,好多个月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准备充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正在受到某种被称为“借口”的缺点的侵蚀,他们不断为自己制造借口。
有一首著名的诗是这样写的:
他在月亮下睡觉,
他在太阳下取暖,
他总是说要去做什么,
但什么也没做就死了。
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当我成为一个大人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等我们读完大学之后,我们又说,等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我们又会说,当我结婚的时候……然后我们又会说,当孩子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并得到快乐;当我们退休的时候,真正步入了我们的晚年,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生活已经从我们的眼前走过去了!
什么时候了?我们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时间是现在,我们在这里,让我们充分利用此时此刻。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计划未来,相反,这正意味着我们需要计划未来。如果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此时此刻,立即行动,我们就是在播种未来的种子,难道不是吗?
生活中最可悲、最无用的话语莫过于“它本来可以这样的”、“我本来应该”、“我本来能够”、“如果当时我……该多好啊”。生命不是开玩笑,从来就没有虚拟语气的说法。我们之所以会把问题搁置在一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也是我们事后后悔时痛苦不堪的原因。
成功者总在做事,失败者总在许愿。一个人如果认真考虑过他所负担的责任,那么可以令人信服地说,他会立即采取行动。个人的行动是我们唯一有能力支配的东西,千万别让自己的执行力在借口中搁浅。
研究、准备是必要的,但总也走不出这种状态和过程则是不对的。许多机会稍纵即逝,时势也总在发生变化,生活不会静态地耐心等待着你准备得十全十美,完全到位。研究、准备下去,永远不去执行,到头来,除了一头白发之外我们将一无所获。
在美国西点军校,军官向学员下达指令时,学员必须重复一遍军官的指令,然后军官问道:“有什么问题吗?”学员通常的回答只能是:“没有,长官。”学员的回答就是作出承诺,就是接受了军官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就连站军姿、行军礼等千篇一律的训练,都无一不是在培养学员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制力。在这样的训练中,西点军校的文化慢慢渗透到每一个学员的思想深处。它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你,让你总是具有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喜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国家足球队向来以作风顽强著称,因而在世界赛场上成绩斐然。德国足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德国队队员在贯彻教练的意图、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方面执行得非常得力,即使在比分落后或全队困难时也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借口。你可以说他们死板、机械,也可以说他们没有创造力,不懂足球艺术。但成绩说明一切,至少在这一点上,作为足球运动员,他们是优秀的,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执行力文化的特质。无论是足球队还是个人,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成绩。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战壕,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务的人。”
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使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梦想创造财富的年轻人,更应当注意,执行高于一切空谈,因为空谈只会让财富离你而去。朋友,记住,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西方生意经中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聪明的人都善于借别人的钱去赚钱。现实中,很多人想创富,但又抹不开面子去跟别人借钱,导致财富无法拓展。即便是决定向别人借钱,也要罗列出一大堆借口,这对问题的解决实际毫无帮助,反而会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人心里应该明白,抹不开面子本身已是一种借口,重要的是如何突破自己。
向别人借钱,总觉得难以启齿。其实,向人借钱应当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不必啰里啰嗦地向对方解释这解释那。对方愿意的话,你不用多说他也会借给你。反之,即使你有纵横家的口才也不能帮自己借到一分钱。你直接提出借钱,对方不答应,你只要说声“没关系”也就是了,谈不上什么尴尬下不了台。如果你先讲了一大堆借口,对方却依旧拒绝了,这样反而使双方都很尴尬。借钱给对方时,双方应先协商好还钱日期和利息等事项,这样就不至于让对方产生“受人施舍”的感觉,心理上的障碍就可以顺利地排除,朋友之间也不至于出现裂痕。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伸手向人借钱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钱花是不体面的”这种心理在作怪。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向人借钱时,总是不好意思开口。在向人借钱之前,先做一番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考虑怎样拉开话题,怎样过渡到借钱之事上来等。而当真正面对借钱对象时,却觉得最要紧的那句话犹若千钧重担压住了舌尖,难以吐出。结果,彼此都道了“再见”了,还是没提借钱之事!
有些人则有他们的“绝招”。向人借钱时,总要竭力掩饰缺钱花的真相,非要编出些“体面”的借口才行,诸如“××借了我的钱到了期仍未归还”、“我银行里有钱,但取款不方便。先向你借一点,过几天薪水来了就给你”、“这次出门钱带少了点”等,举不胜举。其实,这些借口都是毫无必要的。卡耐基曾这样对人们说:“你借钱的对象并不介意这些,他们十分明白你是在为自己找台阶下,以挽回些面子。他(她)若愿意帮助你,是不会追究你缺钱的原因的,也不会因为你向他(她)借钱就小看你。如果他(她)要蔑视你的话,你找借口,他(她)反倒在心里讥笑你。”因此,借钱时无须绕弯子,不妨开门见山地提出来。
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案,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在你自己的眼里,会认为不过这是雕虫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别人的鸡下了蛋。然而,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没有本钱怎样发大财呢?借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当然,借钱就得付出利息,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你赢得的部分,可能远远超出了你所付的利息。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数十亿美元的资产,都是借鸡生的“金蛋”。可以说,他整个事业的发展是和银行分不开的。
当他第一次跨进银行的大门,人家看到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的,自然拒绝了他的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总算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许多银行听了洛维格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会十分稳妥。
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想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又利用这艘船作抵押,借了另一笔款,从而又买了一艘船。
洛维格的成功与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来增强自己的信用,从而成功地借到了钱。
这种情形继续了几年,每当一笔贷款付清时,他就成了这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走,顺顺当当进了自己的腰包。
当洛维格的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嫌这样贷款赚钱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又构思出了更加绝妙的借贷方式。
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还处在图纸阶段时,他就找好一位主顾,与他签约,答应在船完工后把它租给他。然后洛维格才拿着船租契约,到银行去贷款造船。
他先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造自己的船。不久后,他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就这样,洛维格靠着银行的贷款,爬上了自己事业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