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欲望可有不可纵

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得无厌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贪欲永远无边,所以放纵贪欲就会招来无穷的灾害。聪明的人常常克制对金钱的欲望,而大多数人却放纵这样的欲望。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一个神奇的洞,里面的宝藏足以使人终生享用不尽。但是这个山洞100年才开一次。

有一个人无意中经过那座山时,正巧碰到百年难得的一次洞门大开的机会。他兴奋地进入洞内,发现里面有大堆的金银珠宝,他急忙往袋子里装。由于洞门随时都有可能关上,他必须动作迅速,并且要尽快离开。

当他得意洋洋地装了满满一口袋珠宝,愉快地走出洞口后,却发现帽子忘在里面了,于是他又冲入洞中,可惜时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故事很简单,却耐人寻味。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

贪婪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也不能贪婪,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人类欲望本身并没有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迷漫的城市来到一个松林里,呼吸清新的空气,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狡诈、盗窃,从他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一个穷人会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贪婪者却什么都会缺!

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可以感到满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东西也可满足,但是贪婪的人却需要一切东西才能满足。所以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

有一则寓言: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们爬得和蛇一样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它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要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看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劈哩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这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任何事物都不是多多益善,蜈蚣因为贪婪,想拥有更多的脚,结果却适得其反,脚成了束缚它行动的绳索,代价可谓惨重。

如果你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那么,你也得不偿失。因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贪婪轻则让人丧失生活的乐趣,重则误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或许便是贪婪的代价。

思路突破:贪婪可以克服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而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贪婪是可以改正、克服的,具体方法如下:

“20问”法

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写出20个“我喜欢……”,写的时候要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做较深层的分析。例如,有一个贪财的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他写完之后,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是否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是不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知足常乐法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格言自警法

利用格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要过于贪婪。 CQyDBCHgF2+Bga/UhUcTFj37CwGhDZak8LOQBsvUWlCR/wD+40xgYjluTEqHpV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