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忧虑充斥着人的心灵,久而久之杞人忧天式的忧虑,便成了习惯,甚至会内化成个人的性格,这种忧虑渗入血液,最终会消蚀人们的斗志和心灵。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杞人忧天的经历。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天早晨起得太晚,你不禁心想:糟糕!起得太晚了,一定会碰上大塞车,上班铁定会迟到。如果到得太晚,老板肯定会对我不满意;要是他气炸了,说不定会要我走人。万一我失业了,房屋贷款、还有一大堆等着支付的信用卡账单该怎么办?要是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的话,不但信用破产,房子也会被查封。房子如果没了,我住哪儿去?没钱又没地方可去,我一定得挨饿,搞不好还会横死街头呢!而这些都是因为今天这么晚起床!
也许你会觉得这一路推演下来未免太夸张了点,没错,是稍夸张了点,不过,类似这样的杯弓蛇影的事情你绝不会没有经历过。
为了明天会更好,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过活,谁都害怕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明天会幻化成泡影,所以,恐惧感就油然而生了。
适当的恐惧感可以促使我们奋发向上,没有了它,大多数人就失去了激发自己向上的原动力,也就没了奋斗动机。但是,过度恐惧却也并不可取,它只会让我们成天忧心重重,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甚至内化成个人的性格,让你变得无事不忧、无事不虑,畏首畏尾,让你什么事也做不了。
如果凡事能够退一步想,不要那么汲汲钻营,忧虑就会减轻不少。就上面的例子来说,虽然迟到了,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定赶着上班的人今天都起早了,一路都畅通无阻。万一塞车了,老板可能也还没到。就算被他逮到了,顶多也是被批一顿,没什么事的……
反正对于未知的事,所有猜想都是几率问题。以统计学来说,最坏和最好的情况出现的几率都是微乎其微的,同时它们的机会也大略相等,所以你不必担心。更何况,如果最坏的结果真被你料到了,你又能怎么办?你的担心能够改变它吗?所以说,与其一颗心七上八下,倒不如及早规划一下如何亡羊补牢,甚至是另谋解决之道。
黄昏时刻,有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渐渐地暗了,眼看夜幕即将笼罩,黑暗的恐惧和危险一步步移近。只要一步走错,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还有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正虎视眈眈地注意着他,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恐怖正威胁着他,侵袭着他。万籁无声,前方对他来说是一片死前的寂静和孤单。
突然间,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位也在赶路的流浪汉,他不禁欢喜雀跃,上前探询走出的路径。这位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于是他们两人一起上了路。但很快,他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迷茫。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茫的流浪汉,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那人肯定地说他拥有一张精确的地图,于是他再跟随着这个新的向导,终于,他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的工具而已。于是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知识,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迷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彷徨、失落,进而恐惧。无意间,他把手插入口袋,却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只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太忙,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在自己身上寻找。
如同这位流浪者,你天生具有一份内在的地图,指引你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情绪性的恐惧是多余的。假如有人告诉你不是这样,那他一定没有找到他自己。
消除恐惧的办法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得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的恐惧,不能随便听信他人,不要因为他自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放弃自己的追寻,甚至委屈了自己。只要我们不断地追寻,甚至于“绝望”本身也能够帮助我们。如保罗·泰利斯博士所言:“在每个令人怀疑的深坑里,虽然感到绝望,但我们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依旧不停地存在。不要放弃自己,而去依赖别人,纵使别人能解除你对真理的焦虑。不要因诱惑而导入一个不属于你自己的真理。”
所以,尽管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但只要你善于把握自己,并明白以下几点,就可以战胜困难:
——不要把忧虑和恐惧隐藏在心中。许多人感到忧虑与不安时,总是将此深藏在心底,不肯坦白说出来。其实,这种办法是很愚蠢的。内心有忧虑烦恼,应该尽量坦白讲出来,这不但可以给自己从心理上找出一条出路,而且有助于恢复头脑的理智,把不必要的忧虑除去,同时找出消除忧虑、抵抗恐惧的方法。
——不要怕困难。人遇到困难,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可以战胜忧虑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