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内方外圆,灵活变通

内方外圆不是老于世故。方是立世之本,而圆是处世方法。“内方外圆”是微妙、高超的处世艺术,它维护了人格的独立,保全了人格的尊严。为了成就事业,需要许多痛苦的但必要、合理的妥协,这便是“圆”。不学会“圆”,就没有驾驭感情的意志,往往碰得焦头烂额。

以德报怨赢得好人缘

以德报怨,是一种风度。

以德报怨,是一种美德。

以德报怨,是一种气质。

以德报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生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以德报怨是一种大度,属于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那种;以德报怨是一种境界,它意味我们有可能战胜自己的弱点;以德报怨是一种精神,它要我们超越自己的偏见;以德报怨是一种气概,属于豪气干云敢于傲视天下的那种;以德报怨是一种态度,它培育我们的博大胸怀;以德报怨是一种理想,它召唤我们走向崇高。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条教义:当有人打你右脸时,你应该把左脸也伸过去让他打。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真正信仰耶稣的基督教徒们却将其奉为圭皋。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基督教盛行的国度,所以无论是莎士比亚本人,还是当时的人们都对基督教的教义十分推崇。当安东尼奥(《威尼斯商人》)面临着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以偿还夏洛克债务的命运时,他放弃了旧约中“以牙还牙”的逻辑,而遵循了新约中“以德报怨”的教诲。安东尼奥在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人到高尚者的升华。

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以毒攻毒,虽然可以解一时之气,却难以平息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结果总是导致仇人增多友人减少。聪明人采取以德报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消除对方的仇恨情绪,使其反省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在行为上处于有利地位,使舆论和观众都支持自己。

保尔是戴维的好友,一天,他在戴维的电脑上做了手脚,使戴维一下子损失了几十万美元。戴维怒不可遏,委托律师将保尔告上了法庭。最后虽然保尔被关进了牢房,但戴维还是觉得难解心头之恨。

几年后,保尔出狱,他内心依然愧疚,觉得对不起戴维,几次打电话向戴维道歉。但戴维一听是保尔的声音,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

戴维的妻子知道后,多次劝他应该宽宏大量,何况保尔是电脑领域的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戴维几经思考,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电话,那几十万美元的损失就浮现在脑海,于是又放下电话。

好长一段时间里,戴维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一会儿觉得应该原谅保尔;一会儿又觉得不能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直到一位心理医生告诉他:“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保尔之间的关系,也会妨碍你与他人的交往,必须积极地清除它。”听了这些话,戴维终于鼓起勇气给保尔打了一个电话,约他第二天到办公室见面。

第二天,他们谈得很顺利,戴维还决定再次聘用保尔,他对保尔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保尔非常感激,从此以后死心塌地为戴维工作。

生活中,恩将仇报的人是屡见不鲜的,真正懂得以德报怨的人并不多见。但只有这些宽容和豁达的人,才能享受人生的快乐。

在以德报怨交友上有所心得的一位女士说:“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灭子之怨呀,有点怨有些仇有些气的,大不了是一些冲突、一些磨擦,遇到别人在气头上,自己笑一笑,也就过去了,遇到那出言不逊出手伤人的人,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大凡为人者,施人以物,人思以财还;施人以财,人思以情还;施人以情,人思以恩还;施人以恩,人思以命还。

人施我以怨,我以德还而非恶还,就断了怨怨相报的后路!所以说,以怨报怨怨难了,以德报怨怨易消。

恩恩怨怨何时了?如果一味想着报复对方,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反之,如果以德报怨,就能使对方成为朋友,成为可以依靠的一座靠山。

淮阴侯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没有正当职业,他便到处游荡。因为手头拮据,为了充饥他只得沿街讨饭。

一天,他正悻悻地向城里走去。忽然,有人高声喊道:“韩信,站住!”

韩信一看,前面有一群人在街上谈天,其中有一个神态骄横的少年,叉着腿,伸着胳膊,挡住他的去路。那少年指着韩信背上挎的那把宝剑狂妄地说:“别看你身躯高大,带着宝剑,其实是个胆小鬼,没有什么出息!”

好多人围上来看热闹。

那少年又说:“韩信,你要有胆量就用剑刺死我;否则,就只能从我两腿之间钻过去!”说完,把腿叉开,摆出架势。

众人一齐盯着韩信。

韩信呆呆地站了好久,缓缓地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从那少年胯下钻了过去。他这狼狈不堪的样子引起了众人的喧闹和讥笑。

10年过去了,韩信参加了推翻秦朝的农民起义。他被刘邦重用之后,统兵百万,屡战屡胜。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定韩信军功最大,封他为楚王。

韩信衣锦还乡,打探当年侮辱他的那个少年的下落。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议论道:那位少年的末日到来了。

那个曾经侮辱过他的人已经成为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胆怯地跪在韩信面前。

韩信指着那个男子对左右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侮辱我时,我当然能够杀死他。但杀死一个无知的少年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一直忍了下来。今天,我任命他为中尉,掌管捕捉盗贼的事情。”

出人意料的决定,引起了百姓的惊奇和赞叹,而韩信的部下也更加信赖和效忠他了。

不计前仇,以德报怨,韩信表现出了一个有气度、有计谋的大将的胸怀。由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韩信能驾驭千军万马,成为足智多谋的常胜将军了。

以德报怨,可谓是交友之中的重要一环。能以德报怨者,应该是心修到一定境界、识修到一定境界的脱俗者,是贤人,是圣人。

以德报怨,是解决仇怨纷争的有效招法。别人对我以恶,我对别人以善,其恶也就无从为恶。

个人交友,在通常的情况下,以德报怨一次,就会得到一个朋友,以德报怨十次,就会得到十个朋友。

对于个人来说,以德报怨的具体显现,可以简化到一个手势,乃至一个微笑。我想,朋友们不妨试试这个“以德报怨”的“处世哲学”。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且自己也定会永远被友爱所包围,不信?您就试试?

做人秘语

学会以德报怨,将使你活得更加潇洒,人生更有意义。

学会以德报怨,你将拥有一份胜利的喜悦,你将永远充实。

学会以德报怨,你就拥有了别人不能拥有的一切。

亏要吃在明处

想让别人欠个人情给你,就要学会吃亏。

亏要吃在明处,吃在暗处就是白吃了。

“吃亏是福”是我们的祖训之一,至今被广泛认同与传扬。不少文章把“吃亏”描述成一种高尚行为,所以不仅要甘于吃亏,还要勇于吃亏。小民就是信奉者之一。

小民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员,在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技术上一出现问题,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岂料有一次公司正好需要一个替罪羊,于是顺理成章地他被辞退了。他觉得自己吃了亏,等再找工作的时候公司的负责人应该会推荐一下的,至少公司里面的人应该对自己没有什么恶意,不会背后说坏话。为此他还特意请同事们去大饭店吃了一顿饭。但结果恰恰相反,后来小民找工作的时候,没有一个同事替他写推荐信。过了很久小民才明白,如果同事们帮他说好话,就是反证公司有错。在他们看来,小民反正已经吃亏了,已经被开除了,就让他吃亏到底吧。

后来小民进入另一家企业工作,与公司里管人事的经理谈好转正后工资加500元。但试用期过后工资没有变,当初招他进公司的人事经理却换掉了。由于合同上没有说明是试用期,写的是一年的工资,小民也没有办法。他向上级反映,上级说这是公司的规定,大家都得按照公司的制度做事。结果小民的合理要求,最后竟变成了无理的要求。为了避免影响,想想“吃亏是福”,小民也没有继续争取。

在“吃亏是福”的祖训下,大批像小民这样的老实人产生了,他们默默奉献,为了息事宁人,往往去吃暗亏,结果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只得安慰自己“吃亏是福”,虽然不知福在哪里。

所以,吃亏也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亏要吃在明处。

你吃亏时,至少要让对方明白,让对方意识到,你吃亏是为了帮助他。

雪红为公司勤勤恳恳地干了5年,马上就要升职加薪了,却一不留神吃了一个大亏:在她出差期间,公司分配需要指导的新人。等她回来后,好一点的新人都被别人“认领”了,只剩下一个据说只在民办大学里读了两年就跑出来混的小男生。人事经理对她说:“这个人是临时招进来的,你随便指导一下,不出错就可以了。”

雪红心里把人事经理骂了个狗血淋头:我混了这么多年,还不明白你们的伎俩,就算我呕心沥血把他教成了优秀员工,也不见得令你们满意,我要真的随便,你们还不把我给开了?再说,升职指标只有一个,同部门的小珊也是虎视眈眈,如果这时候输给了她,就会输得一败涂地。

但要想赢过小珊太难了。因为小珊指导的新人是正规大学毕业生,并且在多家知名企业实习过。看来,这个亏雪红是吃定了。

大家都看得出来,雪红指导的那个新生真的很不适应公司的节奏,一封催货的英文电子邮件,他要比别人多花10多分钟才能搞定,每天都要加班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量。同事们都很同情雪红。

雪红为此头疼得要命,每天下班后都要留在办公室里陪他加班。好多次上司从外面谈完生意回到公司开小会,都能看到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雪红还在指导新来的员工。

尽管雪红费心费力,一个月后新员工试用期考察结束,小珊指导的那位员工的表现还是远远超出她所指导的员工。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雪红竟然赢得了部门里唯一一个升职指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公司上层都知道这个新员工的素质比较差,也多次目睹雪红指导新员工的场面,他们看到在指导新员工方面的表现雪红远远超过小珊。所以,他们觉得,雪红肯吃亏,且有容人之量,更具有领导者的气质。

雪红的聪明之处在于,在人人都知道她吃亏的情况下,她还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表现自己的吃亏,尤其是让上司看见她的吃亏,终于化被动为主动,化吃亏为福气。

办公室里不怕吃亏,怕的是你吃亏大家尤其是上司看不到。所以说,“吃亏在明处才是福”,让关键人物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你才能不会吃亏。亏,要吃在明处,至少,你该让对方“瞎子吃汤圆——心里有数”。

把亏吃到明处,你就成了施者,对方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对方却欠了你一个情,在人情的天平上,你已为自己加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财富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做人秘语

吃亏时,至少要让对方明白,让对方意识到,你吃亏是为了帮助他。

吃亏要吃在明处,否则结果可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当众拥抱“对手”

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啊!

“当众拥抱”,就是要向大家传递你对“对手”的善意。

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双方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要重复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对手。政治人物也常这么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敌,见了面仍然要微笑着握手寒暄。

当然,当众拥抱你的对手,平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的人很难做到,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对手”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若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些让对方不舒服的话。可见要拥抱对手是多么难!

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大有小,能当众拥抱对手的人的成就往往比不能当众拥抱对手的人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能当众拥抱对手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能“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客观上,你的主动使对方处于“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拥抱”你,那么他将得到“心眼太小”之类的评语。所以当众拥抱你的对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你都是赢家!其次,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也可能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啊!

最重要的是,当众拥抱对手久了会成为习惯,慢慢地会让你与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进退自如,这正是成就大事业的本钱!

事实上,要当众拥抱你的对手并不难,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碍就可以了。你可以这么做:

——在言语上拥抱你的“对手”,例如公开关心对方、称赞对方,但切忌显得虚假,否则会造成相反效果!

——在肢体上拥抱你的“对手”,例如握手、拥抱等。尤其是握手,你伸出手来,对方好意思缩手吗?

为什么强调“当众”呢?就是要做给别人看,向大家传递你对“对手”的善意。

其实竞争对手是你的一笔财富!没有竞争对手的存在,你反而不会成功!成功者90%的成就来自他的“对手”。对手倦怠,所以我们慵懒;对手紧逼,所以我们飞翔;对手出色,所以我们拔萃——在竞争时代,理解“对手”的意义或许比什么都重要。

任何人,都无法让自己的对手不存在。他们都渴望与对手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然而,这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渴望。对手为了竞争的胜利,则会采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包括明的、暗的、黑的、白的,令你防不胜防。

如果你恨得咬牙切齿,或采取躲避的态度,或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拼个鱼死网破,你就错了,这样做对自己是毫无好处的,只能浪费自己的激情、时间与精力。因为,对手不会因你这样做而消失,他们只能送你一个“无能”的称谓。

一个人的成功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征服的过程。征服了自己,征服了对手,征服了困难,才会得以成功。世界不会按你的意愿而改变,但它会因你的努力而改变。

成功者不会想做那些无聊而且无用的事情,他们会尊重对手的各种手段,因为他们永远都比一般人更能接受客观现实。

他们认为,拥抱对手,自己会拥有更广阔的天空!他们总是把对手当做伙伴,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他们认为对手不仅是敌人,也是学习的对象。他们会祝愿对手成功,与之携手走向辉煌。

互相拆台只会两败俱伤。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有的人把对手当做死敌,嫉妒对手的成功,结果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去攻击对手。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伸出你的手,去握对手的手!

马克是旧金山一位水泥厂的老板,由于重合同守信用,所以生意一直很火暴。但在另一位水泥商罗斯进入旧金山后,情况有了变化。罗斯在马克的经销区内告诉建筑师、承包商,说马克公司的水泥质量不好且公司面临着倒闭。

马克虽然并不认为罗斯的造谣能够严重伤害他的生意,但心中还是生起了无名之火。

有一天,罗斯的言论使马克失去了一份3万吨水泥的订单,马克非常愤怒,去见牧师,但牧师劝他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马克听从了牧师的意见,在一次酒会上将他的一位顾客介绍给了罗斯。因为他的顾客所需要的水泥型号不是他公司所能生产的,却与罗斯出售的水泥型号相同。同时罗斯并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马克的做法让罗斯大吃一惊并非常尴尬。罗斯难堪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他发自内心地感激马克的帮助。他停止了散布有关马克的谣言,而且同样把他无法处理的生意也交给马克做。

后来,旧金山所有的水泥生意被他俩垄断了。

“不要报复,化敌为友”,这无疑是马克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最宝贵的经验。

你如果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襟,一定会取得更惊人的成功。

感谢对手吧,正是他们使你变得伟大和杰出。

做人秘语

成功者90%的成就来自他的“对手”。

对手紧逼,所以我们飞翔;对手出色,所以我们拔萃。

成功者总是把对手当做伙伴,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真理也需要装饰

让真理被肯定,需要一些方法。

过于直言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不管他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院长向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那些热爱真理、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修道院里有几头牲口已经不中用了,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

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转头就走。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

院长对他发火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就这样,这人又被赶走了。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现实中,真正乐于听取逆耳忠言的寥寥无几。在人情关系学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也要加以包装和修饰,这样对方便容易接受。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商品要有新颖的包装才会吸引顾客,女人要有漂亮的衣裳才能更显现出她的美丽风姿。而说话也要像商品和衣服一样,需要经过良好的包装才能让人接受和信服。这就是包装的魅力。

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一丝不挂、满身污垢地去见国王。国王看后将她赶了出去。后来,这位姑娘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如出水芙蓉一般,穿上了漂亮的时装之后又去见国王。国王高兴地接见了她,并将其留在身边。这位姑娘的名字就叫“真理”。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讲真话,但人们听了赤裸裸的真话往往会觉得刺耳,所以,在说出真相的时候也要选择适当的方式。

说话一定要讲究方法,对的并不一定能让人轻易接受。只有做得恰到好处,才能够很快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德国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跨。”

老板不是万能的,可能会做错事。如何让犯错却不自知的老板明白自己的错误,可是门大学问。

但如果真的因为老板做错事而让你看不下去或睡不着,那么建议你要采用“说老板不是”的策略,以免因闪失而影响自己未来的职涯发展。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请务必确定这是老板犯的错。但请别在告知老板错误时还带着证据,让老板以为你要摊牌。

请别在公开场合直接指出老板的错误,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因为,老板的面子非常重要,而且古今中外皆然。因此,请你等人群散去后,再私下找老板聊。

一旦百分之百确定是老板的错时,就开始找个好时机并且观察老板的反应,找个适当的场合,再设计好的开场白,指出老板的错误。

开头的话语也会影响着你这次表达沟通是否成功。先让老板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例如“我是为了公司营运着想”或“我非常尊敬你”之类的话,接着再以轻描淡写的方式暗指老板的错误。

此外,“以退为进”也是个好策略。例如,很多部属最讨厌说一套、做一套的老板。如果你想要让老板知道他“说一套、做一套”的错误,你可以采用隐喻的方式,例如“我的朋友在某家公司工作,总是抱怨他的老板说一套、做一套……”暗示老板他所犯的错。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从不会轻易对他人直言相对即便是对方有错。而那些忠直的人,却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他们太过鲁莽、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古时候,有一个财主,因晚年得子而兴奋不已,决定在儿子生日那天大宴宾客。

当天,财主问前来道喜的一个客人:“你看这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客人答道:“这孩子眉宇间散发出一种贵气,将来定能当大官!”财主听后,笑得合不拢嘴,奖赏了他。

财主又问另外一个客人说:“依你之见我的儿子将来会怎么样?”这位客人回答说:“看这孩子的面相,即是大福大贵之人,将来肯定能发大财!”财主听后,又是欣喜万分,也当场奖赏了他。

财主又问第三个客人说:“你看我的孩子将来会怎么样?”这位客人却毫不客气地说:“将来他肯定会死。”财主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气急败坏地命人把他毒打一顿,赶出宴会。

由上面的故事看来,一些真话,说出去会遭人白眼,令人讨厌,而说假话又是违背良心的一种行为,许多人都不愿说,从而就产生了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含糊其词、应付了事。

既然不愿说假话,又不愿令人讨厌,最好的办法也就只有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对待了。

人,总是要面对生活的。生活中,真实是重要的,真诚更加重要,这对人生、对社会无疑是有更大价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人头地。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和念头,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把什么都和盘托出,那只会招来祸患,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做人秘语

不把话说得太直白,是成功的做人手段。

说出真相的时候也要选择适当的方式。

不要让人期望过高

被想象的欲望控制的人们无法正确地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和进度。

给他们一个惊喜,而不是深深的失望,这是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

不管某种东西多么美妙,它也总是不能满足我们先入为主的想法。如果实际超过我们的预期,或某种东西后来证明比我们原来预期的要好,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

成功的人很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会轻易承诺。而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不给自己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

某高校一个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评上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学校却意外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到腿酸,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骂。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

从此,他不但在系里信誉扫地,而且在校领导跟前失去了好感。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来可以轻松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难度增加。如果你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对方也会因为没有得到你承诺的结果而失望,所以,即使是自己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上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能办成,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大话王。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马上答应。

当然,这种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不作努力寻找理由。

须知,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然不仅伤害了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自己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处。人们对于事情的估计往往会远远超越真实的情况,现实永远无法追赶上人们对其的想象。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想象某件事情非常完美,但是在现实中,让一件事情达到完美实在是非常困难的。欲望加上人的想象力,会产生很多其他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这种东西是很少见的。这就是说,现实很难满足人的想象力。

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要保持低调,不要过分地夸张,更不要吹嘘。否则,即使你实事求是,你也往往会给人失望的感觉。这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被想象的欲望控制的人们无法正确地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和进程速度。所以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让人们产生过高的期望。这样,事情的发展往往会出乎他们的意料。给他们一个惊喜,而不是深深的失望。这是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

备受赞扬的事情,很少有令人满意的收场。想象某物的完美并不难,难的是在实际上达到那种完美。想象和欲望总是结为伉俪,孕育出和真实事物区别很大的东西。

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收起所有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职位。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让老板对你的期望由低到高比由高到低要好得多。期望值的方向和能量变化就是这样的规律。

因此美妙的东西引起的常常是失望多于希望。希望是骗子,需要合理地控制它,以便让实际上带来的快乐超过我们原有的期望,体面的开始应该主要是为了唤起人们的好奇心,而不是要强化人们的期望。如果现实超过我们的预期,或某种东西后来证明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好,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不过这种道理并不适用于坏的事物:当一种恶被事先夸大,而人们后来发现实情之后,就会转而对它抱赞赏的态度。比如,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过分地夸大你的错误,反而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这样,人人避之不及的事情看上去也没有那么不可容忍了。

随时调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这样会使你更加游刃有余做能力所及的事情。还能让你在别人的心目中慢慢地树立良好的形象,他们会认为你是个稳重而不浮躁、能够量力而行并能让他们有所重托的人。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承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如果现实超过我们的预期,或某种东西后来证明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好,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

适度赞美获得好感

赞美需要掌握分寸,要讲究艺术,更要讲究限度。

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们所用,原因有三:一来做高帽子的确很省力,可以日产万顶;二是人人喜欢,趋之若鹜;三是与已有利,与人无损。

其实恭维分为三六九等不同质地的级别。上等品被称为“赞美”、“赞扬”、“赞许”、“称颂”等,下等品则被贬为“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献媚邀宠”。

赞美别人,是因为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而且赞美本身也是自己对别人表示好感的方式。所以尽管赞美本身具有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但这只是赞美产生的副产品,而不是唯一的目的。如果把赞美单纯地当作改善人际关系的手段,赞美就可能变得含有杂质。比如:有人买了一件新的衣服,你觉得衣服很好看,就该对这件衣服表示赞美。如果这件衣服实际并不好看,你的赞美就有奉承别人的含义了,就是虚伪的表现,而如果是刻意的奉承,那就更不可取了。

可见,戴高帽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上下之分在于品味,奥妙之处存乎于心,不一而足。要想摆脱令人生厌的廉价低俗,又不能过于提高成本,没有好的生产技术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当小心谨慎、把握好“度”,否则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如果你身边的人取得了好成绩,你就应该由衷地对他说:“做得好,你真的很不容易。”对方听了就会很高兴,因为你肯定他的成绩是努力的结果。如果你说:“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是难得!”对方也许会觉得你的话是在讽刺他,虽然你根本没那个意思。所以真正的赞美应该是恰到好处的。

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如果称赞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对方坦然说出心里话,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自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自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呢?

小王长得很像一位著名演员。每当他到饭店去,初次见到他的服务小姐都会对他说:“你长得真像电影明星×××!”的确,无论是他的容貌还是气质都与那位演员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说某人很像名演员,是恭维之词,被称赞的人一般会高兴,但小王的反应却不同,听了服务小姐的奉承后,原本不喜欢说话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服务小姐可能是半真心半奉承地说出那些话,但是看到对方不予理会,很是诧异。原来,小王的反应是因为服务小姐的赞美不得法。小王了解自己的缺点,就是容易给人冷漠的印象。而那位著名演员所扮演的正是冷酷无情的角色。所以,如果说他酷似那位著名演员,会让他觉得是在指责他的缺点。

总之,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赞美,不需过多的言辞,就能让对方产生好感,从而获得很好的人缘。交友忠告:尝试夸赞你身边的人,爱人、朋友、同事都可以,可以夸赞对方的衣着、发型或者好的气色。要发自内心地、真心诚意地夸赞别人。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当面夸赞,一张卡片、一条短信,都是不错的选择。

刘明是个很懂得运用赞美方式与人交往的人。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有一个同事提了一个报告,但因报告平常无奇,没得到任何掌声。散会后,刘明和这位同事在厕所相遇,他对那位同事说:“你刚才的报告很好,简明扼要,我很欣赏你!”

这位同事本来就不指望自己的报告能得到谁的注意,但刘明的几句话,却让他心情愉快了一天。

刘明常常对别的同事表示他的欣赏,碰到男孩子穿了新衣服,他会不经意地说:“哦,真帅!”碰到女孩子换了新发型,他也会故意睁大眼睛说:“原来是你,我以为是哪个美人来了!”可以想象的是,刘明与公司里每一个人都相处得很融洽,所有与刘明相识的人,都会很快与他建立友谊。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给他带来了很多收获。

关于赞美的好处,想必是人人都清楚的。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所有人都喜欢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话,但不是所有人都爱去赞美别人。

很多人不喜欢赞美别人的内在原因就在于:他担心他需要为这种赞美负上道德意义上的责任。因为在他的心中,主动去赞美别人,可以获得好处,是一种投机行为,是一种“小人行为”,只有小人才可能会一心去讨好别人。他心中对于赞美别人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或“君子之交淡如水”等。

其实,这种顾虑是没必要的,世间的道德秩序早已确立。人们为追求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早已经把赞美对方作为一种常用的、合适的交际手段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即便你不爱去赞美别人,别人也还是要赞美你。从这个角度说,你也该赞美别人。既然你应该赞美别人,那就该把如何赞美别人这门学问做好!

下面就来说说赞美别人的诀窍所在:

(1)要看对象。爱漂亮的女孩子你就赞美她的打扮;有小孩的母亲最好赞美她的小孩,慈母眼中无丑儿,赞美她的小孩聪明可爱肯定没错!工作型的女孩子除了外表之外,也可赞美她的工作绩效!至于男人,最好从工作下手,你可称赞他的智力、耐力。

(2)要自然、顺势。不必刻意为之,太刻意会显得另有所图,可能对方不领情,反而弄巧成拙!此外,也不必用大嗓门赞美,这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有挖苦的味道了!最好是私下向对方表示你的看法,这种表示方法也比较容易造成双方的情感的共鸣!

(3)不要用太肉麻的词语。能恰当地表达意思就可以了,而且也不宜太夸张,太夸张也会让人觉得是挖苦。一般来说,“不错、很好、我喜欢”之类的用词就够了!

(4)多赞美小人物。因为他们平常欠缺的就是别人的赞美!当他们有一点小表现时,赞美他们两句,你一定能够获得他们的好感。

做人秘语

献出你真实、诚恳的赞赏。

所有人都喜欢听到别人赞美自己。

巧妙使用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欺骗有时是必要的。

无伤大雅、不损人的“谎言”才是善意的“谎言”。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能说谎,“狼来了”的故事更成为经典占据了我们道德观念的一角。可是,长大后,我们所接触到的种种谎言却推翻我们小时候所学的,谎言既然能改变我们的道德观,必然有它的“实用价值”。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初中毕业后重考了3次才勉强进入高中,又因好几科不及格而被留级。这样一个大家眼中“无可救药”的学生,多年后竟成了留英博士,如今则在一所大学里担任副教授。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重考了两次才进高中,但在升高二的暑假,我接到了留级通知单!没想到大家都升级了,只有我还要留级。于是我更加自暴自弃。每天只想到操场上打篮球,功课比第一年还差许多;眼看就要濒临退学,但在这时,奇迹出现了。”

“有一天下午我逃课去打篮球,场上有个年轻人要找我玩会球,于是我和他激战了半小时,直到休息时才发现,原来他是我的数学老师。真惭愧,开学一个月了我都没上过几次他的课。不过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逃’他的课了。”

“不久后,在一次下课前,老师竟然在班上宣布说我解的一个题的思路很有创意,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如果继续努力,日后必将能成为一位数学家。当时我有些不相信,因为我的解答部分都是抄的。可是老师说得那么诚恳,一点也不像是在和我开玩笑。”

“从此以后,我就开始努力念书,不但数学成绩领先于其他同学,其他科目也渐有起色,高考结束了,结果我不但榜上有名,而且还是我的理想志愿——师大数学专业。我心里一直很感谢那位老师。”

“几年后,我问这位老师当时为什么要那样鼓励我,因为他应该明白那样的解答不可能是我所能想出来的。他说:‘是的,我知道,但我也只是想试试,善意的谎言是否对你有帮助,如今看来,证明我当初那样做并没有错。’听完他的话,我领悟到了——善意的谎言比单纯的鼓励效果更大。”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与希望适度地编一些谎言的时候,谎言就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了。

莎士比亚曾说过:“谄媚是煽动罪恶之鞭。”也许大家都这样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偶尔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

说谎就像一个游戏,你要玩,就一定要熟悉游戏规则,生活中的谎言,必须是无伤大雅、不损人的,最好还要有积极的意图,而且要懂得适可而止,要不然,谎话说多了,心也变得僵硬,道德标准会歪曲,人格终会丧尽。

既然谎言是避不了的,我们不妨以宽容的心态来接受它。细说谎言,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1)言不由衷:一般的谎言,如“你太太非常漂亮”、“你儿子很聪明”之类,尽管是言不由衷,但赞人又利己,听者虽有自知之明,但也乐于接受。这种谎言其实就是赞美。

(2)真话假说:完全的撒谎,如老板不升你职或不加你薪水,但为了安抚你或希望往后大家好相处,随便丢个理由给你,例如:“公司今年没有这个空缺”、“公司今年不赚钱”。这虽然也是实情,但是真正不升你职或不加你薪水却并不是这个原因。

这种真话假说是美丽的谎言的一部分,往往受骗的人并不知道。

(3)数字游戏:数字会骗人,看你如何拿捏,如你在一份新加坡人的统计资料中看到一个问题:你喜欢居住哪一种住宅?

统计结果得出的答案是:公寓,20%;平房,30%;独立式,10%;组屋,40%。乍看之下,会觉得爱住组屋的人比较多,于是便做出“新加坡人喜欢住组屋”的结论,其实聪明的读者往深一层想,将前面的数字加起来(即60%),就会知道,其实不喜欢住组屋的人是比较多的。

说谎,需要一点小聪明,要懂得怎样将谎言掩饰得跟真的一样。而且要提防,千万别走火入魔,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入自己设的圈套而最终自欺欺人。

说好假话最关键的是态度要诚恳,不要犯对方的忌讳。倘若你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向对方说一些听起来舒坦愉悦的话语,即使是礼貌性的赞美,有时对方非但不接受你的心意,反而会对你产生虚伪的不良印象。因此,诚恳认真的表情是改变对方心理的重要策略。纵然你说的话完全与事实不同,是真正的假话,但只要是极具诚意地表示,对方仍会相信这是你由衷之言,自然就会对你产生良好印象,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我们来看一位先生的回忆:

记得多年以前,我到商店去买自行车,由于知道自己身长腿短,长得不成比例,选好车子付了钱之后,便请老板把车座调低,谁知车店的老板经过一番仔细瞧看后,以极具真诚的表情说:“先生,你的腿绝对是长的!”顿时,我投降了,飘飘地望着老板把自行车的座调高。然后,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骑着被调高座儿的自行车驶向温暖的家。路上,想着老板充满自信又果断的“你的腿绝对是长的”这句话,内心不由自主地欣喜若狂。

那位老板的赞美显然不符合事实,而且他的动机也不清楚。纵然如此,我还是很感谢他,当然不是向他的假话感谢,而是对他那“以认真的表情作礼貌性赞美”的态度表示由衷的谢意。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布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假话。当我们得到亲戚病重,获悉朋友遭难的不幸消息,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假话。在这个意义上,世界上没有不说假话的人。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心愿暂时不被毁灭,假话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

做人秘语

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他人得到幸福和希望。

“说谎”一定要遵守规则。

拒绝要有“艺术”

巧妙地说出“不”字。

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

俗话说“盛情难却”,当别人向你提出要求和帮助时,你也许是有口难言,也许是爱莫能助,或者因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因为对方所求的事情不可行,从原则上、逻辑上讲都是应该直截了当加以拒绝的。但在社交过程中,这个“不”字又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因为拒绝不当就容易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惹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掌握一点说“不”的艺术是很有必要的。拒绝他人时总的原则是,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不能使对方难堪。

仔细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常常其实并不愿答应别人,但是因为不好意思,却又答应了?例如,有时你明明是已经答应老婆晚上要早回家陪她,但是老板要求你留下来加班,虽然你心中百般不愿意,但是你就是没有勇气拒绝;或是有时候你非常劳累需要休息,但是朋友求你帮他看一下小孩时,你又不好意思回绝。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尽管每次你都告诉自己下不为例,但是你总是做不到,不是吗?

如果你的朋友在派对中给你一杯酒并游说你去尝试,而你对酒十分反感,你会怎样拒绝他?当你的朋友邀请你和他一起去唱卡拉OK,但你认为那种场所比较复杂,且你一向歌喉平平,你会如何拒绝?你的同学向你借作业抄,还说会给你钱,但你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你又会如何回绝?

有些缺乏交际经验的领导,往往习惯于运用单向思维来考虑和处理同事提出的要求,因此,尽管有时候他们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但却引起了同事的反感。在交往中,他们忘记一条基本原则:同级相处,并不单纯为了追求“正确”,更多的时候,应该在追求“正确”的同时,兼顾“合作”和“情面”。譬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同事之间进行类似的对话:

主任:“刘科长,明天您能抽两个人,帮我们科室核对一下生产成本吗?”

刘科长:“不行,我这儿实在抽不出人来了。真对不起。”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刘科长做出的决定可能是正确的,他也很注意交谈的方式,十分礼貌地回绝了同级的请求,但是却仍然引起了主任的不快和反感。究其原因,显然并不在于他的交谈方式是否得当,而在于他纯粹采用了单向思维的方式,直接地在“行”与“不行”之间进行抉择。这样做,势必使自己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回旋的余地很小,也很难做到既追求“正确”,又兼顾“合作”与“情面”。在这种时候,倘若换用多向思维来考虑和处理同事的要求,其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刘科长完全可以在下列几种方式中任选一种方式,来巧妙地回答主任:

(1)缓解方式(逐步满足对方):“我可以抽两个人给您,不过得过几天。如果您急等着用,我明天先给您一个人,过5天再给您另一个人,行吗?真对不起。”

(2)折中方式(满足对方):“好,我设法抽一个人给您,另一个人请您向别的科室求援,行吗?真对不起。”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热情地帮助别人,对别人的困难有求必应,是应该的。但是一定量力而行,如果遇到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学会怎么拒绝。如果直截了当地说“不”,会使寻求帮助的人感到失望和尴尬,一个合乎对方期望的回答,即使是拒绝,也能让对方很容易地接受。

王经理在会议中提出下属马小姐的企划案,受到总经理的褒奖,心里非常高兴,决定要请大家去聚餐,但是……

经理:“马小姐,你提出来的新人研习企划案非常好,总经理也很欣赏。”

马小姐:“谢谢!努力还是有价值的。”

经理:“我很高兴,怎样?今天大家想要去庆祝一下,刚好我也有空儿,你一定要去,今天我请客。”

马小姐:“真是太好了……可是,经理,真抱歉!今天我已经和朋友约好要去听音乐会,票都买好了,这次的票还蛮贵的,实在是很遗憾!”

经理:“那,那就没有办法了!”

马小姐:“下次我一定挪出时间,谢谢你了!”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马小姐良好的表达技巧,其中有三个要点,一是拒绝之前先肯定,当听到经理的提议后说:“真是太好了……”;二是明确充分地说明今天不能赴约的原因:“已经约好了去听音乐会……票还蛮贵的”;三是表示诚意与感激:“下次我一定挪出时间,谢谢你了!”

如果马小姐换一种方式,犹犹豫豫,含含糊糊:“这个……我……今天可能……”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今天不行,今天我有约会了。”或者是勉强答应下来,这种方法要么给对方造成伤害,要么破坏自己的心境和计划,处在马小姐的位置,都是很不利的。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我们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时总感觉到不好意思,其实只要语言得体、委婉,照样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要懂得拒绝的艺术,下面这些方法是常用的:

谢绝法:对不起,谢谢,这样做可能不合适。

补偿法:真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爱莫能助了,不过,我可帮你做另一件事!

幽默法:啊!对不起,今天我还有事,只好当逃兵了。

自护法:你为我想想,我怎么能去做没把握的事?你让我出洋相啊。

无言法:运用摆手、摇头、耸肩、皱眉、转身等身体语言和否定的表情来表示自己拒绝的态度。

缓冲法:哦,我再和朋友商量一下,你也再想想,过几天再决定好吗?

借力法:你问问他,他可以作证,我从来干不了这种事!

婉拒法:哦,是这样,可是我还没有想好,考虑一下再说吧。

不卑不亢法:哦,我明白了,可是你最好找对这件事更感兴趣的人吧,好吗?

回避法:今天咱们先不谈这个,还是说说你关心的另一件事吧……

习惯于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在拒绝别人时很容易发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与当今社会某些从众心理有关。不敢和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实际往往得戴着“假面具”生活,活得很累,而又丢失了自我,事后常常后悔不迭;但又因为难于摆脱这种“无力拒绝症”,而自责、自卑。因此,掌握拒绝的技巧对获得好人缘是十分重要的。

做人秘语

巧妙的拒绝,是伴随你成功的一把小钥匙。

许多人就是因为拒绝不当而失去了朋友、得罪了领导、惹怒了合作伙伴等。所以,掌握一点说“不”的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恰当地表现自己

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

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

一个潜质优秀的员工,犹如一个丰富的宝藏。但当你的老板顾不上或是不懂去开发时,就需要你恰当地表现自己。

有一个年轻人,在单位一直不被重用,苦闷之余,他去拜访了一位高僧。他对高僧说:“我毕业于名牌大学,已在单位兢兢业业干了8年。比我学历低、年龄小、进单位晚的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可我一直是个一般的文员,请高僧指点迷津。”

听了年轻人的话,高僧问道:“你在工作上对自己如何定位?”

年轻人说:“我老爸告诉我,做人不能太露锋芒,出头的椽子先烂。我认为是至理名言。”

高僧站起身对年轻人说:“请随我到对面的景点看看吧。”

年轻人跟着高僧走出寺院,在湖边发动寺里的快艇,慢慢前行。

与他们同时起航的一艘快艇加大马力,在碧绿的湖面犁出一道白线,远远地跑在了前面;晚于他们起航的大游船“嘭嘭”欢叫着推浪前行,也很快甩掉了他们;就连随后而行的双人小扁舟也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大游船迎面踏浪驶回来了。船主看着高僧慢慢爬行的快艇高声喊道:“和尚,你的快艇笨得像蜗牛,该淘汰了。”

双人小扁舟迎面驶回来了。舟主对高僧说:“和尚,你的快艇连个小木舟都不如,要它干什么,报废了吧。”

高僧没有吭声,他回头看看年轻人说:“我们返回吧。”

高僧调转方向,加大油门,快艇电掣般向前飞驰,不一会就回到了寺院。高僧走下快艇笑着问年轻人:“你说我的快艇究竟如何?”

年轻人说:“因为他们不知道你没加足马力,所以才说你的快艇没能量。”

高僧道:“是啊,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学历再高,再有才华,但不表现出来,别人当然不知道,怎么会看重你呢?即便你的能量有人知晓,但见你畏畏缩缩,人家又怎会承认、重用你呢?你又怎能快速到达理想的彼岸呢?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啊。”

听了这番话,年轻人顿然醒悟。

当然,表现自己并没有错。当今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要分场合、分方式,如果表现得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很别扭,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那就不好了。

威廉·温特尔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的羽毛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热忱变得虚伪、自然变得做作,最终的效果还不如不表现。

小朗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他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非常好,待人也热情大方,但是,就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有一天,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在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找来拖把主动拖起地来。而小朗身体好像有些不舒服,一直靠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转身走过来,一定要接过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来那位同事已经快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帮忙,可小朗却执意要求,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不到半分钟后,总经理推门而入,小朗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地,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自从这次之后,小朗以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一个小举动一扫而光,大家再看小朗时,顿觉他假了许多。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界限,不少人总把一腔热忱的行为演绎得看上去是故意装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学会的是表现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热忱,而热忱决不等于刻意表现。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他人,在应当拼搏的时候洒一把汗,只要真诚,谁都会赞许。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表现自己,则会让人觉得虚假而不愿与之接近。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他们与同事进行交谈时多用“我们”而很少用“我”,因为后者给人以距离感,而前者则使人觉得较亲切。要知道“我们”代表着“他也参加的意味”,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参与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意见相异的人划为同一立场,并按照自己的意向影响他人。

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却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希望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在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那种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的心态。

做人秘语

表现自己并没有错。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

眼泪不仅仅是眼泪

有些时候,不索取就得不到。

不妨尝试一下“哭泣”的方法,或许对你的人生有所帮助。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成人用语言交流信息,婴儿用哭声表达意愿。婴儿的哭,不仅仅告诉大人他饿了,更多的时候,是要大人抱他,和他一起玩,让大人爱抚他。哭是婴儿的语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诉大人,他需要抚爱,需要温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婴儿,大人就很少去关注他,因为他乖、不哭不闹、不让人烦,甚至有时竟让人忽略了他、忘记了他。因此,爱哭的婴儿也是被人抚爱最多的孩子。尤其是双胞胎姐妹或兄弟,这一点更为明显:一个哭得厉害,一个却不爱哭,爱哭的得到的爱抚多,吃的奶也多,更容易被人注意,而不爱哭的则相反。婴儿的哭是一种手段,而成人在需要别人注意时,方法也和婴儿大致相同,只不过,他把哭变成其他手段而已。

这个道理用于工作中,同样奏效。

放眼看开去,到处都有会哭的“孩子”。在公司里,一样的工作,一样的业绩,会“哭”的人往往会有更好的报酬,因为他一“哭”,老板就会知道他的辛苦他的劳累、他的收入少付出多、他的热情受挫、后劲不足,总之老板会被他“哭”得不加薪晋爵不足以平其愤。而再看那些默默工作、不声不响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事很难光顾。想想也不难理解,偌大的公司,老板怎么可能会注意到每一个人呢?只会做,不会“哭”,谁知道你辛苦,谁知道你劳累,谁知道你对薪水不是很满意,谁知道你时刻想着离开,想去一个更能体现你价值的地方——不知是否想过,即使去了一个全新的地方,你仍然只是会做不会“哭”,结果是不是会一样呢?

小茹在纽约某公司上班后,与她一起被公司录用的年轻同事爱丽丝违反公司规定偷偷告诉她:公司很歧视外国人,小茹的薪水仅仅是她的一半。一听到这,小茹非常气愤,于是她跟总裁据理力争。她对总裁说:“你也许不完全知道,与我一起雇来的员工都无经验。而且这3个月以来,我的成绩最大,一共完成3个项目,其中一个是独立完成的,给公司创汇7万多美元,但被人抢了功。这,您知道。而且大家有目共睹我是多么努力,我的上司根本没有耐心教我任何专业知识,却把我的成绩当作他个人的功劳,在公司获取最高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薪水还要少于他人,这很难让我接受。我相信,这也难以让您接受。如果谁因为我的种族而欺侮我、歧视我,我一定和他拼到底!”她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如果我是你们家庭的一个成员,你们的小妹妹,你们会这样待我吗?”最终,小茹得到公司的道歉卡,同时获得加薪50%,并补足原来的差额。后来,总裁告诉她,加薪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能“舍命”保护自己的权益。“一个能保护自身权益的人,就一定能保护公司的权益。”他说。

这个故事虽发生在美国,观念和文化与中国有差异,但道理却是一样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大胆地索取,与“先付出,后得到”并不矛盾,是勇气、信心与实力的表现。有些时候,不索取就得不到,索取就能得到。

小张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凭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努力争取,得到了老板的加薪。他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不去争取,就不会得到,公司都是装糊涂。我觉得当自己有把握的时候,属于自己的就应该去争取。如果觉得现在的状况不满意都硬要挺下去,肯定不舒服,反会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争取,如果因此未争取到,那也算看清了局势,放弃也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而从对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不争”之举其实是助纣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电视剧《大长今》有一集里,明朝使臣来访,这直接关系到能否册封世子的问题,中宗对此特别重视。崔尚宫立即将韩尚宫和长今调派到太平馆伺候明朝的使者。韩尚宫得知明朝使臣糖尿病缠身,因此特地准备清淡的菜肴呈上,但明朝使臣误以为这是怠慢他,大为震怒,韩尚宫和长今身处危难当中。长今力陈缘由,明朝使臣终于被说服,并且指定长今与韩尚宫亲自为他准备饮食料理。

后来,崔尚宫虽然呈上了山珍海味,明朝使臣也不为所动。在韩尚宫和长今的调理下,明朝使臣的身体状况大有好转,在顺利地解决了册封世子问题之后满意地回国了。

这本来是韩尚宫和长今冒死立下的功劳,没料到却被吴兼护、提调尚宫和崔尚宫抢了去,并得到皇上和太后娘娘的夸奖。提调尚宫借这个机会,要太后娘娘将崔尚宫升为卸膳房的最高尚宫。

但后来皇后娘娘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将实情告诉了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大怒,宣布这次接待明朝使臣就算作第二次竞赛,韩尚宫胜出。

俗话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职场中难免有崔尚宫这样的小人。辛辛苦苦地干完活,老板看不到,已是令人郁闷之极的事,最可恶的恐怕就是被抢功者横插一杠。吃苦我来,功劳他享,转眼间小人便得了势,逐渐成了老板身边的红人,而埋头苦干者却只能在他的光环下继续黯淡地生活。如果被这种小人抢功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还是积极行动来弥补损失。这就要看你自己的决定了!

做人秘语

学会“哭”的艺术,当“哭”则“哭”,不当“哭”则绝不能“哭”。

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其实是助纣为虐,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

为忠言披上“糖衣”

不要一味地强求或大加责难。

忠言可不逆耳,良药也可不苦口。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要“曲线救国”,甚至用“环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这就是为忠言披上“糖衣”。

委婉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

如果你知道,有个人确实犯了错误,而你直率地告诉他,指责他,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有一次,小冬请了一个室内装璜师,替他配置一套窗帘。等到他把账单送来,小冬吓了一跳。

几天后,有位朋友来小冬家,看到那套窗帘,提到价钱,幸灾乐祸地说:“什么?那太不像话了,恐怕你自己不小心,受了人家的骗吧!”

真有这回事?是的,她说的都是真话,可是人们就是不愿意听到这类的实话。所以,小冬竭力替自己辩护。他这样说,价钱昂贵的东西总是好的。

第二天,另外有一个朋友到小冬家,她对那套窗帘诚恳地加以赞赏。并且她还表示,希望自己能有一套那样的窗帘。小冬听到这话后,跟昨天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他说:“说实在的,我配制这套窗帘,价钱太贵了,我现在有点后悔。”

当我们有错误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能给我们承认的机会,我们会非常感激;不用对方说,极自然地我们就承认了。如果有人硬把不合胃口的事实往我们的喉咙塞下去,我们是无法接受下来的。

楚庄王酷爱养马,把那些最心爱的马都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睡清凉的席床,吃美味的枣肉。

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纷纷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

优孟听说之后,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楚庄王吃惊地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马啊,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用一个大夫的葬礼来办马的丧事,未免太不像话。应使用国王的葬礼才对啊!”

楚王说:“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呢?”

优孟回答:“我看应该用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遣大批士兵来挖个大坟坑,发动全城男女老幼来挑土。出丧那天,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敲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摇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一个万户侯的谥号。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原来大王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最贵重。”

楚王这时终于恍然大悟,知道这是优孟在含蓄地批评他,便说:“我的过错就这样大吗?好吧,那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优孟答到:“事情好办,依臣之见,用灶头为椁,铜锅为棺,放些花椒桂皮,生姜大蒜,把马肉炖得香喷喷的,让大家饱餐一顿,把它葬到人的肚子里。”

如果你要纠正某人的错误,就不应该直率地告诉他;而要运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才不会把对方得罪了。对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温和的暗示妙于直说。

有时候,你对家人、对朋友,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谈,可是一说,反而伤害了感情。于是你就引用一句中国古话替自己解围,说什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我们也可以做到让忠言不“逆耳”,如果将批评温和地暗示出来,其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位父亲的记述让我们佩服他说服儿子的技巧:昨天晚上,我太太拿电话账单给我看:

“瞧瞧,儿子在我们去欧洲的时候,打了多少长途电话,”她指着其中一项,“单单这一天,这一通,就打了一小时40分钟。”

“什么?这还得了!”我立刻准备上楼去说他。可是,才站起来,又坐下了,我想自己在气头上,还是不说的好。而且儿子这么大了,我要说,也得有点技巧。

我把话忍到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对儿子笑着说:“你马上回学校了,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费率最低的电话公司。”然后,又来个急转弯,“咳,其实你上博士班,恐怕也没有时间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他不好意思地说,“你是不是看到了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那阵子因为要有一大堆事急着联络,所以确实打多了。”

吃完饭,我很得意,觉得自己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话,全换个方法说了,却没一点不愉快。

假定我们的看法是对的,我们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在我们去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犯些什么错误呢?首先,我们可能过分心急。人们常说:“心急则乱。”我们常常会急切地把自己的看法、建议、批评一股脑地塞到我们关心的人的耳朵中,却不管方法是否得当,别人是否能接受。都巴不得别人听了我们的话,立刻点头说好,大为赞赏,向我们感激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你的话,真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倘若我能早向你请教,能早听到你的指点,那就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了”。

是的,这种情形不能说没有。一个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而又善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对别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帮助。但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太多的,在大多数场合,别人不会被我们一“说”就“服”的。我们应明白,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没有那么快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好的建议批评,那也要别人真正听取接纳了才会产生效果。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的话,学生不接受;父母的言论,儿女反对……那么如何才能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言语呢?这就要注意方式,先说一些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此外,即使说好话也要适时适地、简洁明了,让人心生欢喜,接受我们的美言。否则,有好话不能使人诚意领受,岂不可惜!

做人秘语

说服不能等同于批评。

话说得委婉容易让人接受。 Ero1cNWM8EZqQ3m4xkOJfyFrfWOiSOPCTuucJikCwdX1O/a7e7t4svci2Hrhr/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