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郑交质

——《左传》隐公三年

【题解】

本篇就周王室与郑国之间交换人质以明各自诚信,而后又因种种芥蒂反目成仇的事情,阐述了作者“信不由中,质无益也”(言不由衷,交换人质也没有用)的观点。文章在客观上也反映了其时周室衰微,无力驾驭诸侯的历史背景。

【原文】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1〕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2〕 。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 〔3〕 ,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 〔4〕 ,蘋、蘩、蕰、藻之菜 〔5〕 ,筐、筥、锜、釜之器 〔6〕 ,潢汙行潦之水 〔7〕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注 释

〔1〕畀(bì):托付,给予。〔2〕祭足:郑国大夫。温:周地名。〔3〕要(yāo):约束。〔4〕毛:草。〔5〕(pín)、蘩(fán)、蕰(wēn)、藻:均为野菜。〔6〕筐、筥(jǔ)、锜(qí)、釜:四种容器。〔7〕潢汙(wū):积水。行(háng)潦(lǎo):流动的水。

【译文】

郑武公、庄公父子先后任周平王的执政大臣,平王又兼用虢公。庄公抱怨,平王说:“没有这事。”因此周与郑便交换人质。平王之子狐为人质去往郑国,庄公之子忽为人质前往周朝。平王驾崩,周王朝想把国政全部托付给虢公。四月,郑国的祭足领兵割取温地的麦子。秋天时,又割取成周的谷子。周王朝和郑国遂彼此仇恨。

君子说:“言不由衷,交换人质也没有用。明确互相谅解的原则而后行动,又根据礼制加以约束,即使没有人质,谁能使其产生隔阂?假若互信互谅,那涧、溪、沼、沚的草,蘋、蘩、水藻一类的野菜,方筐、圆筐、蒸锅、炒锅一类的器皿,甚至地面上的积水与流水,都可以敬献鬼神,贡奉给王公;何况君子于两国间建立信赖关系,按照礼仪行事,又何必用人质?《国风》有《采蘩》、《采》,《大雅》有《行苇》、《泂酌》,这四篇诗都是昭示忠实和信赖的。” v1X4/s+m1wRgGvfRlz8PZQW6bVl8per/t7dSo0xON6ZTACOAbaAn1PDmad7wfHa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