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侧身站立的人,人的头上脚下各有一条横线,表示“上极于顶,下极于踵”,会尽头、极点之意。金文、小篆复杂化了。隶变后楷书写作“亟”。
《说文·二部》:“亟,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亟,敏捷。由人、由口、由又、由二会意。二,表示天地。)
“亟”的本义为尽头、极点。后来“亟”被假借为敏疾、急。如《史记·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是说催促赵军赶快入关。
如《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其中的“亟”,表示屡次、多次,读作qì。这句话的意思是,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