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儒教文化的源头——周公制礼

儒教的创始人是孔子,但儒教文化并非创自孔子。孔子是在继承周朝传统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对周礼进行重新阐释以适应新的时代,从而发展出一种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天下赖以“万世太平”的德教,即儒教。由此可见,儒教文化的源头是来自周朝的传统礼乐制度。周朝的礼乐制度的制定者周公,也成了孔子一生最为崇拜的圣人。那么周公是何方圣人?他又是如何制礼作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家都还记得曹操有首非常著名的诗中有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吧,这句诗就是赞扬周公的忠诚与认真的。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公旦以太师之职,辅佐兄长周武王号令天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但是到了第二年,周武王便得了重病,身体日渐衰弱,最终撒手人寰。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辅政。周公处事大公无私,求贤若渴,如果有人求见,而恰好他正在吃饭,他会立刻把口中的食物吐出来接待来人,有时一顿饭吃了三次,又吐了三次,这便是“周公吐哺”的由来。

周王朝初期,为了加强统治,周武王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成王东征叛国、平定三监,之后大行封建,营建东都。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

为了使国家有一个完整的体制,让后代子孙有所遵循,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了从黄帝以来的治国思想和典章制度,系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周公礼乐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田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商朝时,君位的继承不像后来由父传子,大多的情况兄终弟及,这也就导致在君位的继承上十分不稳定,从而也影响国家的稳定。对此,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还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天子是天下大宗,而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说来是小宗。而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又是小宗,这样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它的顶端是周天子。周公旦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与此同时,实行“明德”、“慎刑”、“明罚”的德政。

当成王长大时,周公旦已经摄政6年了。看着长大的成王已经能够胜任君主的职责了,周公旦做出了一个决定——还政。他怕成王不懂得父辈创业持家的艰辛,特地写了一篇《无逸》(即不要贪图安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不要骄奢,一定要谨慎,不然的话国家将不保,百姓也不能安生。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旦死后,成王悲痛不已,为了表彰周公旦的大公无私与功劳,以天子的礼乐仪式来祭祀他。

周公所制定礼乐制度其实就是一种等级制度,他所谓的“礼”,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分贵贱的等级教条,包括各种维护统治者等级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乐”则是“礼”的配套仪式,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等级保持一致,如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的中国文化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正是对周礼有着一种强烈的认同感,继承了这种天命神学和祖宗崇拜的传统,并将其加工发展成为强调“尊尊”、“亲亲”的儒家学说,而这些学说也就成了儒教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到了西汉,汉武帝以儒家学说为根据,开始重建大一统的国家宗教及礼乐制度。由此,儒家演变成国家宗教,一直延续到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9kD/31qJJ6cOlJwh8A2pFddDoN3af27fEfj/YQVfXsobCwZg3zzERfjegSKErG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