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独具特色的儒教教义

儒教既然作为宗教,就要有自己的教义,以此规范、引导信仰者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作为传教的载体。具体而言,儒教的教义就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儒教是一种宗教,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宗教。这一点体现在教义上就是,儒家学说不仅被儒家学者信奉并以此作为立身行事的规范,而且日益成为中国人思维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主体部分。儒教教义中的条条框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

那么,儒教的教义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呢?究其根源,在于儒教自始至终将神秘的宗教世界观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专制宗法制度融为一体。这种政治神学伦理观归纳起来就是“天地君亲师”。“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对其旨意只能顺从,不能违背,简言之“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西汉初,董仲舒在倡导“独尊儒术”的同时,就提出了“天人感应”以神化皇权。皇帝称天子,上天的儿子也就理所当然应该主宰人间。

另外,人们在陷入绝境以后,就只能哀叹“天不佑我”。历史上楚汉之争,最后项羽失利被围垓下,万般无奈之际还没有忘记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三国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未获成功,马上要死了,只得仰天长叹:“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可见,“天”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何其崇高的地位。

地与天相对,天“尊”则地“卑”,但地仍然排在人之前,所以有“天地人”之说。天为阳、为刚,地为阴、为柔。天地交合而生万物,地是世间万物的承载者,因此也不能小觑。一般“天地”并称,此所谓“上有天,下有地”,信天、尊天怎么能不信地、尊地呢?

天地之间,就是人,人分尊卑长幼。谁为尊呢?自然是“君亲”。“君”当然就是君主、皇帝、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亲”指的是亲祖,即祖上先人或长辈。“君亲”构成了封建宗法制的核心,人生在世,要以“忠君孝亲”为本事。其实这正是儒教提出“天地君亲师”的本意所在,甚至可以说前面的“天地”也仅仅是为了烘托、渲染后面的“君亲”而已。因为这里的天和地仅仅是意念上的东西,而“君亲”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君亲毕竟是两个概念。孰前孰后,孰重孰轻?儒教的大师们早注意到这个问题,老早就提出“君”在“亲”先,忠孝不能两全时,自然要先“忠君”而后“尽孝”。在封建社会,这似乎已经是千古不变的成理。

“忠君孝亲”的关键目的达到以后,“师”又作何用呢?在儒教的教义中“师”的地位也是非常崇高的,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因为“师”是“天地君亲”的代言人。“师”有时具体指孔子,有时又指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们担负着向人们,尤其是下一代讲解、灌输“天地君亲”的神圣使命。鉴于此,儒教不断地强调“师道尊严”。

为了使儒教的教义更加体系化,更加具体化,南宋的朱熹把经典的儒家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定为“四书”,又把《诗》、《书》、《礼》、《易》、《春秋》定为“五经”,并称“四书五经”,尊为历代读书人的必修科目。 ljUkDwsH+Hb+x21JZw2JPE/Net506pbj1FcSEqQ65ss7/RBAS71LWdBfIY5LA5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