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己知人——盐商巧骗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这两句诗据说是郑板桥被罢官,为前来送行的潍县百姓赠画留念时所题。那时的郑板桥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一向清廉。临行前,他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前来送行的百姓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因此作画留念。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

对于这位奇人异士,民间流传着许多的传说,其中“郑板桥上当”的故事颇有意思。

清代的郑板桥才华横溢,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是当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主要代表。在当时就有许多的文人雅士以得到他的字画为荣,一些权贵与富商更是不惜千金以希望求得他字画。但是郑板桥一生清高孤傲、蔑视权贵,向来不为他们做字画,正因为如此,郑板桥的字画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不过,郑板桥有一个癖好,就是特别爱吃狗肉,只要有人送他狗肉,他都一律收下,从不拒绝。而且,狗肉下肚后又特别有情绪,要挥毫泼墨,画一幅画给那送肉的人作回报。

当时扬州有一个盐商,很是喜爱郑板桥的画,虽辗转购得几幅,却没有上款,所以总觉得不很光彩。于是,他总想得到一幅郑板桥提款的画。

一天,郑板桥出门散步,走了好远,忽然听见前面传来琴声,便寻声而去。在一片竹林之中,有一个大的院落,他便推门进去了。他看见一个白发老者在弹琴,更有一股狗肉的香味扑鼻而来。他大喜过望,便上前打招呼:“您也爱吃狗肉吗?”老者听出他喜欢吃狗肉,便说:“百味中只有狗肉最佳,你既然也喜欢,请尝一块。”

两人没通姓名,就进屋吃起狗肉来。郑板桥见屋里四壁皆白,连一幅画也没有,便问:“为什么不挂幅字画?”老者说:“不是不想挂,是因为没有好的。听说这里有一位郑板桥,很有名气,可惜老夫未能见过他的书画,不知是否真好?”

郑板桥笑着说:“我就是郑板桥,为您作几幅书画如何?”老者高兴地说:“太好了!”说着拿出纸张笔墨。

郑板桥一一挥毫而就。老者说:“贱字‘昌荣’,可为落款。”他一听,是那个盐商的字,便问:“这不是那个盐商的字吗,您为何叫这个字?”老者答道:“老夫取这个字的时候,那个盐商还没出世呢!同字又何妨?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各走各的路。”郑板桥于是不再追问,落款而去。

第二天,那个盐商大宴宾客,郑板桥也在被请之列。他见四壁所挂书画正是昨天为老者所作,才知那老者是盐商所派。心下大呼上当,却悔之晚矣。

原来盐商苦于无计得到郑板桥亲笔题写的字画,于是想到了让人摸清了郑板桥的饮食起居、兴趣爱好以及出门散步之地,并重金聘请了一位老秀才,耐心地等待郑板桥上钩,终于是“苦心人”天不负,没想到郑板桥还真的上当了。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这样我们掌握别人的言辞,就像声音与回响那样随声而得。盐商老板正是真正体味了《鬼谷子》的反应之术,“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用这种方法探查别人的言辞,就会不失厘毫的掌握他的真意。

仔细想想,郑板桥的上当从人性本身来说,在所难免。首先,口舌之欲乃人之天性,爱吃狗肉的这一嗜好给了他人可以下诱饵的一个绝妙机会;其次,竹林所遇老者气质非凡、谈吐文雅,加之琴声悠扬,自然很容易让郑板桥这个文人雅士心生悦之、愿意接近,这样才可能为他挥毫泼墨提供可能。其实,无论是何人,只要能够摸透性情,投其所好,很多时候就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对本人来说,在别人对自己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则是防不胜防,就算机敏、聪慧之如郑板桥都难以避免,我们这些平常人就更要谨之慎之了。 lVQaCA+drwzLTTglowCVjLov6mSLKZtiLkqjrM2xuVEs6tixnlZSOLMEKup7Ux8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