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欲取先与——康熙帝放长线钓大鱼

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处理问题既需要果断,也要善于忍耐,等待最适宜的时机。一代明君康熙除去鳌拜的故事,再次说明了进退潜规则的好处。

根据祖宗的惯例,康熙满14岁那年举行了亲政大典。可是亲政后的康熙帝,仍然没有实权,鳌拜继续大权独揽。皇帝与权臣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如何对待苏克萨哈的问题上公开化了。

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一向为鳌拜所妒忌。在一次朝会上,鳌拜对康熙帝说:“苏克萨哈心怀不轨,蓄意篡权,我已下令将他抓了起来。请皇上同意将苏克萨哈立即正法。”

此时康熙尽管对鳌拜的做法不满,可自知实力太差,远不是鳌拜的对手,所以只好忍痛。虽然表面上一个要杀,一个不准杀,谁也不肯让步,但是实际上还是鳌拜势力更大。鳌拜一气之下,袖子一扬,扬长而去。满朝文武,人人惶恐,没人敢吱声。鳌拜一回到家,马上传令绞杀苏克萨哈,同时诛杀了他的一家人。康熙听到苏克萨哈被处死的消息后,气得两眼冒火,决心除掉这个欺君擅权的鳌拜。但是,康熙心里清楚:鳌拜羽翼丰满,并且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亲信党羽遍及朝廷内外;鳌拜本人也身高力大,武艺高强,平时行动总是戒备森严。康熙帝深知要除掉鳌拜绝非易事,弄不好,激起兵变,那么,他这皇帝的位子也就别想再坐了。

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康熙帝最后定下了除去鳌拜的计策。

第二天鳌拜上朝时,康熙帝不露声色,也不再提苏克萨哈的事情,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昨天那场争执。

鳌拜心里却暗自得意:皇上到底是个小孩,你一厉害,他就软了下来了。他哪里知道,这是康熙帝高明的地方,先忍一步为的是最终的胜利。

没过几天,康熙帝给鳌拜晋爵位,又加封号,又给鳌拜的儿子加官晋爵,鳌拜心里美滋滋的。

康熙一面故作软弱无能,稳住鳌拜,一面挑选了十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在宫内舞刀弄棒,练习角力摔跤。康熙帝自己也加入摔跤队伍与小太监们对阵取乐。消息传到宫外,大家认为只不过是小皇帝变着法子闹着玩罢了。鳌拜进宫奏事,见一伙小太监们练习摔跤,康熙在一旁忘情地呐喊、助威,也认为是小皇帝瞎折腾,闹着好玩。

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机智,沉默忍耐,康熙确实有过人之处。康熙这样才使得自己掌握了主动权,所以从表面上看,朝中大事一切照旧,鳌拜还是那样为所欲为,康熙对鳌拜还是那样信赖,鳌拜渐渐放松了戒备。练习拳棒和摔跤的小太监们,技艺逐渐纯熟。康熙见时机已到,决定向鳌拜下手。

一天,康熙派人通知鳌拜,说是有要事商量,请他立即进宫。鳌拜直奔宫中,康熙此时正和小太监们摔跤玩哩。鳌拜上前,正要与康熙打招呼,十几个小太监打打闹闹地挨近了鳌拜身边。说时迟,那时快,大家一拥而上,拉胳膊扯腿地将毫无防备的鳌拜翻倒在地。等鳌拜反应过来,感到大事不妙想要挣扎反抗时,十几个小太监已牢牢地将他制伏在地,哪里肯让他脱身。他们拿来准备好的绳索,将鳌拜捆了个结结实实。

康熙正言厉色地对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鳌拜说:“你欺凌幼主,图谋不轨,飞扬跋扈,滥杀无辜。今日下场是你罪有应得。你鳌拜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待我查清你的罪行,一定严惩,绝不宽待。”

鳌拜自知难逃一死,紧紧闭着双眼,一句话也不说,只能像待宰的羔羊那样。

《鬼谷子》说:“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我们想听别人讲话,就用沉默来逗引他,想让对方张口讲话,自己反而闭口不谈,想让对方情绪高涨而夸夸其谈,自己反而低沉。想从别人那得到什么,就先给予他点什么。这正像老子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辩证思想。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

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展示了进退规则中暗含的玄机。故事中的康熙皇帝少年时期便明白了进退潜规则,给我们的启示就更大了。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特别是当我们的力量还处在弱势的地位时,更应该多一些隐忍,等待机会成熟之时才大显身手,达到极佳的效果。 ngDoUWKkM0xlDZ9ja5IBoE/4ZafYp+N+doxCvc6zNV1Ht01QrML71miELUSpbZ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