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刚柔并济——曾国藩刚柔相济成大事

所谓:“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世间万物的变化,无穷无尽,纷纭万端。但是都有他们的规律,有的以阳为主,有得以阴为主,有的以柔为主,有的以刚为主。一张一弛,一刚一柔,刚柔相间,开闭相合,人生自会进退自如。

《曾国藩家书》中写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兵无常势,文无定法。而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

据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之后,声名远扬,进京面圣。北京人头攒动,所有人都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也来凑热闹,趁机给这位湘军统帅相个面,看看究竟为何他能建此功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更令相士们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他们怎么也猜不透曾国藩为何会有这等位极人臣的际遇。

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曾国藩在功高震主的关口选择了另一种策略,用一种方圆性格来成就自己的人生,从而保住了身家性命以及自己的地位。

其实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12年时间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数次战败,两次欲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为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兵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非常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幸好曾国藩很清楚锋芒太露,定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就这样赋闲家中一年,结果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不得不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从此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掌握朝政大权,开始重用汉人,这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1862年,曾国藩被授以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赐予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正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从而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掌握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太平天国之都天京人财一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也不能退出财物。因此在进京之后,怕功高震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怕清廷怀疑南京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并且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几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再追究,这反而显示了他的恭谨态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予太子太保头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

作为一名汉人,曾国藩在清朝廷打拼出一片广阔天地,而朝廷自然会对他有所忌惮、防范,但是曾国藩正是运用自己的方圆智慧与朝廷周旋,最终得以保全自己。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刚是一个人的骨头,是精神的内核;柔,是一种处世方法。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但他懂得适时放低姿态,因此才能在清末的官场游刃有余。曾国藩性格中的“柔”是锤炼出来的,“柔”的性格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dUMLJbb4Skv7H/PONQWDtE1FmxQgQNRZMJqbUjxJr1l5Xbgap47w5wjM7Mp8fc3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