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鲟鱼及匙吻鲟

鲟鱼及匙吻鲟是晚白垩纪(0.95亿~0.65亿年前)的古老鱼类群中仅存的物种,它们组成了软骨硬鳞亚纲(还有5个已灭绝物种目)。如今它们仅栖息在北半球,分别集中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鲟鱼是所有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寿命最长的物种,其鱼卵制成的鱼子酱深受世界各国美食家的青睐。

鲟鱼及匙吻鲟的受危状况比其他鱼类类群更为严峻。过度捕捞及人类对其栖息地的大肆破坏导致其数量的剧烈下降,25个物种中的23个都被IUCN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危物种。鲟鱼及匙吻鲟性成熟较晚,因此过度捕捞对其造成的危害更大。据估计,自1900年起,世界主要河流中鲟鱼的数量下降了约70%。

鲟鱼

鲟科

鲟鱼具有沉重的、几乎呈圆柱形的身体,皮肤上有数排象牙形结节,位于腹部的嘴周围有触须,还具有歪尾(其上叶比下叶长)和软骨质骨骼。

有些鲟鱼栖息在海洋,但在淡水中繁殖,其他鲟鱼则终其一生都栖息在淡水中。人们对溯河产卵的鲟鱼(需从海洋迁徙至河流)的海生生活状况不甚了解。它们的摄食范围似乎十分广泛,猎物包括软体动物、多毛类蠕虫、虾和鱼类。其成鱼几乎没有敌人,但曾有鲟鱼被海七鳃鳗攻击甚至致死的记录。波罗的海或大西洋鲟鱼栖息在大陆架附近深度超过100米的海底峡谷中。卡卢加鲟鱼栖息在俄罗斯远东库页岛的渔场中,然而直到1975年,人们才在日本北部北海道附近的渔场中发现第一条卡卢加鲟鱼。白鲟终其一生能在海洋中穿行1000多千米。淡水鲟鱼通常则待在大型湖泊和河流的浅水区,捕食小龙虾、软体动物、昆虫幼虫和许多其他无脊椎动物,极少以鱼类为食。鲟鱼的季节性迁徙是指它们在夏季从浅水移动到深水,而在冬季又返回浅水。伏尔加河的鲟鱼整个冬天需要穿越430千米的距离,聚集在水底的凹陷处。

溯河产卵的鲟鱼在春夏两季产卵,部分物种还有所谓“春季”和“冬季”形态,能在各自的季节逆流而上,其中春季形态的鲟鱼在到达上游后很快产卵,而冬季形态的鲟鱼则在次年春季再产卵。此外,有些鲟鱼成鱼每年都能产卵,而另一些只能间歇地产卵。淡水鲟鱼从原来的栖息地逆流至上游或大型河流的中游地区产卵。北美湖鲟鱼在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安静产卵场所时,还能在有浪的环境中在岩石上产卵。这些物种的求偶行为包括在水底跳跃和旋转。

知识档案

鲟鱼及匙吻鲟

目 鲟形目

27个物种,分为6属2科。

鲟鱼(鲟科)

25个物种,分为4属。分布: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北冰洋及其支线河流。体长:(成鱼)0.9~9米。物种:普通鲟鱼或波罗的海鲟鱼,湖鲟鱼,小体鲟,白鲟,欧鲟,卡卢加鲟鱼,铲鲟。保护状况:锡尔河铲鲟为极危物种,船鲟为濒危物种。

匙吻鲟(匙吻鲟科)

2个物种,分为2属。分布:密西西比河和长江。体长:(最大的成鱼)约3米。物种:中华鲟,美洲鲟。保护状况:两个物种都严重受危,其中长江中华鲟被列为极危物种。

溯河产卵鲟鱼和淡水鲟鱼物种在产卵期都会中止摄食,它们产下的卵数以百万计——体长2.65米的大型雌性波罗的海鲟鱼产卵数量超过300万枚。鲟鱼卵有黏性,能附着在植物和石头上,其孵化时间约为1周。人们掌握的关于新生鲟鱼发育过程的资料十分有限,但一般认为它们在最初的5年内发育十分迅速,可达约50厘米长。

鲟鱼的体型和寿命都十分惊人。北美白鲟和俄罗斯欧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1892年在美国俄勒冈州捕获的一条白鲟重达800千克,曾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展出。而人们唯一实际称量过的大白鲟1912年捕获于哥伦比亚河,长3.8米,重580千克。长1.8米的白鲟年龄介于15~20龄之间。最大的湖鲟鱼捕获于1922年,重达140千克。寿命最长的则是1953年捕获的一条154龄的鲟鱼。1926年,人们曾经捕获了一条重逾1000千克的欧鲟,其中共有180千克鱼卵及688千克鱼肉,这条白鲟至少为75龄。

匙吻鲟

匙吻鲟科

匙吻鲟共有2个物种,即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美洲匙吻鲟和生活在长江的中华鲟,它们的化石则来自于白垩纪和始新世(1.35亿~0.38亿年前)的北美。

匙吻鲟伸出的上颌形如长而扁平的阔口吻,这也是这一物种的标志。它们的大嘴呈囊状,游动时嘴保持张开,能捕捞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及其他浮游动物。美洲匙吻鲟栖息在塞满淤泥的水池及河流中,体长超过1.5米,重达80千克,它们的鱼卵也能制成鱼子酱。这一物种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深池底部休息。

人们仅在1961年首次并且也是唯一一次观察到匙吻鲟的产卵过程。水温达到10℃时,会促使成体匙吻鲟逆流而上,到达浅水区,等到四五月间水温约为13℃时,匙吻鲟便开始产卵。雌性匙吻鲟的产卵量约为7500枚卵/千克体重,约需要一周时间进行孵化。

匙吻鲟上颌的作用尚不明确,人们认为它可能是一种电感应装置,能探测浮游群;也可能是为抵消巨大的嘴部产生的压力以平衡头部的稳定器,或为匙铲;也可能用于掘泥(但现在人们否定了这种推测);甚至可能为将小生物从海生植物中驱赶出来的敲打器(但那些意外丧失匙吻的个体饱胀的胃却显示,它们也能正常摄食)。

人们对中华鲟的生物特性了解甚少,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主要以鱼类为食,(这与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美洲匙吻鲟截然不同,)因此其鳃耙(能从水中滤出悬浮食物颗粒的“筛”形结构)数量较少。中华鲟号称能达7米长,但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个体体长仅为3米。

鲟鱼及匙吻鲟的代表物种

1.极危的普通或波罗的海鲟鱼,它们在7~9龄时达到性成熟;2.灰白的铲鲟被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3.污染、筑坝和密集捕捞导致了美洲匙吻鲟的易危状况。 XZ9Umk/rawoRCqhTokyAvyKMlOH+wcuprxp+eGrJD42fNf6hQfP8uODYIMJoOCx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